目录
第四节 城关圈堤
县城位于涡淮交汇处,地势低洼,旧时两河无堤,每遇大水,漫溢入城,屡受其害。建国后1954年,水入怀城,机关、居民上山避水。
为保怀城安全,1956年,修筑县城圈堤,列入淮北大堤加固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圈堤南起荆山东麓南仓,向东北循淮河切老城东北角转西,沿顺河街向西循涡河右岸,直至龟山头,长4.22公里,堤内面积4.4平方公里,设计洪水位23.75米,沿淮段超高2.5米,临涡段超高2.0米,堤顶宽10米,边坡1∶3,内坡3米以下留2米平台,下坡为1∶5。1956年3月开工,12月28日竣工,做土方127.5万立方米。
1983年加固,在东北角堤内做戗台,长800米,做土方1.5万立方米;1985年上半年,在龟山头东段堤内充填800米,做土方2.9万立方米,累计投资119.3万元。
1957~1984年9月,沿淮河大堤做石护坡3.4公里,用块石3.33万立方米,投资39.8万元。
1956年,在筑堤同时,修建栏杆桥、荆家沟排涝涵两座,1959年增建栏杆桥、荆家沟、李咀子电力排水站3座,为城关圈堤配套工程。
为保怀城安全,1956年,修筑县城圈堤,列入淮北大堤加固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圈堤南起荆山东麓南仓,向东北循淮河切老城东北角转西,沿顺河街向西循涡河右岸,直至龟山头,长4.22公里,堤内面积4.4平方公里,设计洪水位23.75米,沿淮段超高2.5米,临涡段超高2.0米,堤顶宽10米,边坡1∶3,内坡3米以下留2米平台,下坡为1∶5。1956年3月开工,12月28日竣工,做土方127.5万立方米。
1983年加固,在东北角堤内做戗台,长800米,做土方1.5万立方米;1985年上半年,在龟山头东段堤内充填800米,做土方2.9万立方米,累计投资119.3万元。
1957~1984年9月,沿淮河大堤做石护坡3.4公里,用块石3.33万立方米,投资39.8万元。
1956年,在筑堤同时,修建栏杆桥、荆家沟排涝涵两座,1959年增建栏杆桥、荆家沟、李咀子电力排水站3座,为城关圈堤配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