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民国初年,县城有根油行、坊40余家,多集中于
河街、顺河街。主营批发、外销。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大行坊多转蚌埠,县城行坊减至20余家,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后,通货恶性膨胀,大多停业,建国初县城仅存5家。
1950年7月,全县大水,夏粮无收,县城与主要集镇粮商,突增至268户、387人,一时抢购、抬价风起,市场一度混乱。粮食部门为保障人民生活,及时从东北采购高粱、玉米低价供应,稳定粮市。1951年至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取缔私商自由买卖。1954年,全县再遭大水,粮商再次抢购、贩运,政府在组织调进粮食,战胜灾荒的同时,对不法商户进行打击,组织守法商户为国家粮食部门代销。1956年对私营改造后,粮油由国家专营,代销商户吸收进国家粮站工作,1979年后,粮油集市贸易始得开放。

1950年7月,全县大水,夏粮无收,县城与主要集镇粮商,突增至268户、387人,一时抢购、抬价风起,市场一度混乱。粮食部门为保障人民生活,及时从东北采购高粱、玉米低价供应,稳定粮市。1951年至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取缔私商自由买卖。1954年,全县再遭大水,粮商再次抢购、贩运,政府在组织调进粮食,战胜灾荒的同时,对不法商户进行打击,组织守法商户为国家粮食部门代销。1956年对私营改造后,粮油由国家专营,代销商户吸收进国家粮站工作,1979年后,粮油集市贸易始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