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训练
一、军事训练
建国前,我县境内战斗频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民兵训练极少,多以战代训。
建国后,民兵的军事训练始正规化,全县民兵实行三级训练制。规定生产大队民兵营(连)长由县人武部集训,每年一至三期,15至20天;武装基干民兵由乡(公社、厂)人武部集训,每年20天;基干民兵由生产大队民兵营(连)集训,每年10至15天。训练内容,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队列,“三打“(打飞机、打伞兵、打坦克)、“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课目为主,辅以少量的专业技术训练。
1964年,县民兵师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并派代表参加宿县军分区的比武大会。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民兵武器装备全部上交,军事训练工作停止。
基于民兵军事训练统计表

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组建武装基干民兵独立团,对4680名武装基干民兵恢复军事训练。
1971年,随着民兵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其训练由开始的单一步兵训练,逐步发展到通信、侦察、炮兵、高射机枪等诸兵种多项目的综合训练。
1981年,全县民兵实行周期训练,定两年为一周期,每周期训练30天。当年训练基干民兵4223人。
1985年,民兵训练由两年一个周期改为年度训练,训练时间仍为30天。基干民兵由原来的区、乡训练改为由县分期集训。
二、政治教育
1949年至1952年在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时期,对广大民兵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启发民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1955年,开展义务兵役制教育,县兵役局派现役军人到各区(镇),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励适龄青年民兵,踊跃报名参军。
1962年,县人民武装部发动民兵学习贯彻中央军委规定的民兵“三大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带头作用;配合正规军巩固海防、边防,积极防空、防特、维护社会秩序;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和“十项守则”(服从党的领导、遵守政府法令、听从上级指挥、保护群众利益、揭发坏人坏事、对人态度和气、学习政治军事、参加体育活动、爱护武器弹药、保守国家机密)。1963年底,全县评出先进民兵个人25579人,先进民兵单位7491个。
1964年,县内开展学雷锋活动,民兵积极响应,成立各种学雷锋小组750多个,帮助孤寡老人、烈军属做好事11740余件。
1969年,民兵政治教育工作以创“四好单位”(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生产学习好、完成任务好)和“五好个人”(思想好、学习好、作风好、劳动好、训练好)为主要内容,每年年终进行总结评比。
1976年后,政治教育由原来的分散、不定时,改为由公社(乡)或大队集中每月一次政治课,县人民武装部年初下发教育工作意见,定期进行月课教育检查。另在每年军事训练中安排一定时间,对民兵进行传统、时事政治、战备形势等教育。1982年初,上洪公社韩郢大队创办“民兵青年之家”,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次年,县人武部在全县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建国前,我县境内战斗频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民兵训练极少,多以战代训。
建国后,民兵的军事训练始正规化,全县民兵实行三级训练制。规定生产大队民兵营(连)长由县人武部集训,每年一至三期,15至20天;武装基干民兵由乡(公社、厂)人武部集训,每年20天;基干民兵由生产大队民兵营(连)集训,每年10至15天。训练内容,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队列,“三打“(打飞机、打伞兵、打坦克)、“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课目为主,辅以少量的专业技术训练。
1964年,县民兵师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并派代表参加宿县军分区的比武大会。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民兵武器装备全部上交,军事训练工作停止。
基于民兵军事训练统计表

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组建武装基干民兵独立团,对4680名武装基干民兵恢复军事训练。
1971年,随着民兵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其训练由开始的单一步兵训练,逐步发展到通信、侦察、炮兵、高射机枪等诸兵种多项目的综合训练。
1981年,全县民兵实行周期训练,定两年为一周期,每周期训练30天。当年训练基干民兵4223人。
1985年,民兵训练由两年一个周期改为年度训练,训练时间仍为30天。基干民兵由原来的区、乡训练改为由县分期集训。
二、政治教育
1949年至1952年在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时期,对广大民兵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启发民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1955年,开展义务兵役制教育,县兵役局派现役军人到各区(镇),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励适龄青年民兵,踊跃报名参军。
1962年,县人民武装部发动民兵学习贯彻中央军委规定的民兵“三大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带头作用;配合正规军巩固海防、边防,积极防空、防特、维护社会秩序;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和“十项守则”(服从党的领导、遵守政府法令、听从上级指挥、保护群众利益、揭发坏人坏事、对人态度和气、学习政治军事、参加体育活动、爱护武器弹药、保守国家机密)。1963年底,全县评出先进民兵个人25579人,先进民兵单位7491个。
1964年,县内开展学雷锋活动,民兵积极响应,成立各种学雷锋小组750多个,帮助孤寡老人、烈军属做好事11740余件。
1969年,民兵政治教育工作以创“四好单位”(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生产学习好、完成任务好)和“五好个人”(思想好、学习好、作风好、劳动好、训练好)为主要内容,每年年终进行总结评比。
1976年后,政治教育由原来的分散、不定时,改为由公社(乡)或大队集中每月一次政治课,县人民武装部年初下发教育工作意见,定期进行月课教育检查。另在每年军事训练中安排一定时间,对民兵进行传统、时事政治、战备形势等教育。1982年初,上洪公社韩郢大队创办“民兵青年之家”,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次年,县人武部在全县推广了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