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地震测报
地震测报工作始于1975年底,在唐集、常坟、包集、梅桥、马城建立地震测报点。1976年2月,建立县地震台,台址设白乳泉左侧,先后配备CJ—74型陶瓷偏角仪,76型简易测震仪、水电导、大气电位仪、感应磁变仪、FD—105水氢仪、573型短周期微震仪等10多种观察仪器,为预报地震和开展多项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建立动物宏观观察站,先后饲养了马、牛、羊、猪、狗、鸡、鹅、白鼠、兔及鱼类等动物,探索研究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与地震前兆的关系。各公社、学校、工厂、农林场站、水利及省属驻怀单位建立地震测报点43个,宏观哨530个,从事群测群防的约有1万余人。1977年对群测点进行调整,保留茆塘、龙亢、唐集、河溜、包集五个测报点,1980年再次调整,保留龙亢一个测报点,1983年后撤销。
1984年,设立地震局,配干部职工10名,加强地震测报的管理工作。
70年代地震测报记录
1984年,设立地震局,配干部职工10名,加强地震测报的管理工作。
70年代地震测报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