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广播
建国前,国民党县政府配有无线电收音机,由专人收录重要新闻。
建国初,县人民政府在文化馆内设立收音站,由专职收音员摘记当天重要新闻,供领导传阅。1951年,县文教科于马城区、常坟区建立收音站。1953年,全县有收音机34台。1955年,国务院赠送怀远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收音机7台。年底,区、社普遍建立收音站。
1956年3月,筹建县有线广播站,址设城关东大街,7月动工,翌年6月建成,配置TY500W扩大机,金钟牌录音机,6匹马力柴油机、发电机各1台、话筒1只。7月1日,利用电话线路正式开播。全县安装广播喇叭506只。1964年6月开始架设广播专线,至1965年4月,架设13杆公里。1969年,普及农村广播网,25个人民公社先后建立广播站,架新线421.6杆公里。1976年,县涡河以北12个人民公社架设广播专线总长600.7杆公里。至1981年底,全县共架设广播专线1102.4杆公里。
1982年4月,筹建县调频广播电台,5月动工,1983年元月竣工。
1985年底,全县有县广播站1个,区(镇)乡广播站81个,村广播室225个,工作人员302人;广播专线2829杆公里,大喇叭2517只。
县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共320分钟。除转播中央、省广播电台节目外,还自办节目,发布县内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文艺专题。1980年至
部分年份基层广播站概况表


1981年自编通讯《妙手回春术,尽在苦学中》、《母女俩自办家庭幼儿园》被省台评为优秀广播稿。1980年至1985年自采稿件986篇,见报、转播318件。其中,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29件;省级报刊、电台采用289件。1982年、1985年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
建国初,县人民政府在文化馆内设立收音站,由专职收音员摘记当天重要新闻,供领导传阅。1951年,县文教科于马城区、常坟区建立收音站。1953年,全县有收音机34台。1955年,国务院赠送怀远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收音机7台。年底,区、社普遍建立收音站。
1956年3月,筹建县有线广播站,址设城关东大街,7月动工,翌年6月建成,配置TY500W扩大机,金钟牌录音机,6匹马力柴油机、发电机各1台、话筒1只。7月1日,利用电话线路正式开播。全县安装广播喇叭506只。1964年6月开始架设广播专线,至1965年4月,架设13杆公里。1969年,普及农村广播网,25个人民公社先后建立广播站,架新线421.6杆公里。1976年,县涡河以北12个人民公社架设广播专线总长600.7杆公里。至1981年底,全县共架设广播专线1102.4杆公里。
1982年4月,筹建县调频广播电台,5月动工,1983年元月竣工。
1985年底,全县有县广播站1个,区(镇)乡广播站81个,村广播室225个,工作人员302人;广播专线2829杆公里,大喇叭2517只。
县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共320分钟。除转播中央、省广播电台节目外,还自办节目,发布县内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文艺专题。1980年至
部分年份基层广播站概况表


1981年自编通讯《妙手回春术,尽在苦学中》、《母女俩自办家庭幼儿园》被省台评为优秀广播稿。1980年至1985年自采稿件986篇,见报、转播318件。其中,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29件;省级报刊、电台采用289件。1982年、1985年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