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节制闸
至1985年底,我县共兴建流量在100立方米/秒以上的节制闸5座,其中沱河2座,浍河、澥河、北淝河各1座。
固镇浍河节制闸位于县城东郊浍河上,系“大跃进”时期南水北调枢纽工程之一。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该闸共9孔,每孔宽4米、高6.5米,闸底高程12.5米,闸门顶高19米,最大过水断面224平方米,启闭台高27.5米,闸上13.5米、宽40.6米;桥面高20.5米、路面宽6.6米。设计灌溉蓄水位16.7米,闸上20年一遇排洪水位18.57米,闸下17.73米,流量600立方米/秒。蓄水可供浍河两岸之连站、城郊、固东、城南、前台、谷阳、西圩、东岭、北圩、齐庄、三里、五星、稿沟、姚王、陈湾、东南、浍北、浍南、王洲、新湖沟、杨庙、张庄、王塘、刘庄、大何、魏庙等24座中、小型机电排灌站和县办工业用水。灌溉面积可达15.56万亩。
湖洼澥河节制闸位于韦店乡湖洼村北之澥河上,由省水利厅设计,由怀远县水利局于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59年4月竣工。该闸控制北淝河、符淮新河、澥河总流域面积2434平方公里。计8孔,每孔宽3米、净高6.6米,由水轮机支承板分为两层,上层净高2.8米,下层净高3.8米,最大过水断面158平方米,闸室内附设低水头水轮机房,但因水源条件不具备,故未能发电。闸底高11.8米,闸门顶高18.2米,启闭台高23.6米,闸净长13.5米、宽31.2米,桥面高19.2米、宽6米。设计正常排涝水位上游17.6米、下游17.0米。最高蓄水位为闸上16~16.7米,最大泄洪能力428立方米/秒。1963年特大洪水时,因闸孔偏小,将平板钢筋混凝土闸门拆除,扒开北头封闭大堤溢洪。1978年春,又重新安装闸门,配用10吨手摇螺杆启闭机8台。该工程可供上游沿岸11座电灌站用水,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
青龙沱河节制闸位于封寺乡北沱河上(与灵璧县相连),由国家投资22.6万元,于1959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5月竣工。1963年汛期,因闸孔小,阻力严重。1970年经宿县地区水利局主持灵、固两县协商后,该闸划归我县管辖,并增拨经费4万元完成该闸修复工程,重浇钢筋混凝土反向薄壳闸门,配备5吨级手摇卷扬机7台,重建青龙闸管理所。该闸系浆砌条块石圬工结构,为敞开式宽顶堰闸,共7孔,每孔宽3米、净孔高4.5米,闸底高17.8米,闸门顶高程21.8米,闸长11米、宽28.2米,启闭台高29米、宽1.8米,桥面高23.6米、宽6米。修整截源后的设计排涝水位,闸上21.8米,闸下21.5米,流量125立方米/秒;排洪水位为闸上22.9米、闸下22.6米,流量为330立方米/秒(5年一遇标准),正常蓄水位为闸上21.8米、闸下受沱河集蓄水顶托为18.8米,正常可蓄水298万立方米,供灵、固两县沿岸灌溉用水。
濠城沱河节制闸位于濠城乡东北沱河上。该闸是在省交通局投资修建固泗公路时提出兴建的桥带闸。水利交通部门联合投资100万元,由县水利局组织施工。1977年11月破土动工,1980年6月竣工,共做土石方1.7万立方米。该闸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设计,流量为430立方米/秒,相应闸上水位17.5米,闸下17.37米;正常蓄水位16.5米,容量为380万立方米。其结构为圬工块条石,砼拱形开敞式宽顶堰闸,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双悬壁式底板,钢丝网薄壳混凝土弧形闸门。共9孔,每孔宽6米、高7.1米,闸顶高程19.6米,闸门板顶高17米,闸底高12.5米,闸身长16.7米、宽6.5米,消力池及海漫总长35米,启闭台高程24.5米、宽2.8米,并装配5吨级手、电两用卷扬机5台。其工程效益,除便利交通外,还可供沿沱河两县4个乡、2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黄家渡北淝河节制闸位于曹老集乡周台村南、蚌宿公路与北淝河交叉点。该闸由宿县地区水利局设计,于1965年11月动工,1966年6月竣工,完成砌石混凝土方1101立方米,投资7.27万元。该工程是一座平顶5孔桥带闸浆砌石体结构建筑物。每孔宽3米、高5.1米,闸底板高程13米,闸门顶高15.15米,启闭台高20.20米、宽2.4米,桥面高18.5米、宽5米,闸身长8.8米、宽21.8米。闸门为150号钢筋混凝土平板门,装配5吨级电动螺杆式启闭机5台。该闸控制来水面积613平方公里,设计流量66立方米/秒,闸上水位15.6米,闸下水位15.4米,闸上蓄水位为15米,20年一遇泄洪流量131立方米/秒,相应供水位为闸上17.5米,闸下17米,蓄水位15米,蓄水量为73万立方米。该闸可节制抬高北淝河上游水位,供曹老集、陈郢和蚌埠市郊的小蚌埠、吴小街等4座电灌站、18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并可配合北淝河泄洪、排涝,构成排灌枢纽工程。
二涵闸
至1985年底,我县共兴建流量在10~100立方米/秒的涵、闸22座(另有流量在10立方米/秒以下的涵、闸37座)。
三水坝
至1985年,我县兴建水坝一座,即位于仁和集乡徐郢村南淝北截水沟上的橡胶坝。该坝筹建于1975年,始利用新汴河灵西闸退役的旧坝袋,由于土建工程经费限制,中途停

涵、闸概况表

工。1981年3月复建,其间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得到南京水利科学院的支持和协作,1982年1月全部竣工。后因大坝袋爆破漏水,经省水利厅批准交换新坝袋。1983年3月,在沈阳橡胶四厂订购138×29双层绵纶胶布400平方米,组织第二次坝袋安装,同时增设底垫片。1984年2月,充水试验,运行正常。该坝采用与大沟一致的同断面梯形开敞式结构。坝长28.7米、高3.75米,坝底高程14.50米,坝顶高程17.5米,坝底宽14米,充水历时3~3.5小时,泄水历时2.4~3.0小时,充水量259立方米,最大蓄水量105万立方米。设计正常蓄水位3米,最大水面宽22米。该坝充水时采用机井水源打入集水池,通过输水管道压入坝体,泄水时通过坝体底部暗管排入下游。该工程建成后,不仅减轻北淝河下游排水负担,而且可拦蓄淝北截水沟之水,解决淝、河之间社(乡)、队(村)农田灌溉问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