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集体商业
一对私营商业改造
建国前,本地除固镇有各种私营商业外,农村集镇也分布着各种个体商业,从业人员多达1500余人。这些个体商业大体可分为3种。一是在集镇有门面商号的坐商,主要经营糕点、食盐、小百货,他们有资金,既零售又批发,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在集镇开设饭馆、茶馆等服务行业;二是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经营各种杂货;三是走村串乡的货郎担。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保证私营工商业者合法权益,国家银行对小工商业者积极扶持,给以贷款,土改后一部分分得土地的个体商人则弃商务农。1955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本地从商的有195户、382人(含饮食业57户、206人)响应政府号召,实行经济入股,统一经营,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一部分私营商业并入供销社,一部分组成合作商店、代销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合作商店。
二集体商业经营
1965年建县后,集体商业划归县供销社管理。当年,全县农村共有合作商业65家,从业人员21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体商业一度陷于混乱。1971年供销社对集体商业进行整顿,安排一批原私营商业人员任经理、会计,并对从事饮服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有传染病及不适宜做饮服业工作的人员改作其它工作。1976年,属县供销社管理的合作商店和饮服业共有13个核算单位、28个门市部、106人,固定资产总值3.5万元,流动资金38.59万元。当年营业额56.6万元,利润6.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集体商业,本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扶持发展的方针,市场开放,恢复发展一批集体商店,到1985年,集体商业已达121个单独核算单位、1210个门市部(收购点)、职工2040人(含合作商店48人,饮食业103人、服务业53人)。资金304.2万元。当年,将百货、烟酒和饮服业联合成立合作商业公司,将食品厂、酱品厂成立商办工业公司,两个公司年销售额262.6万元。
建国前,本地除固镇有各种私营商业外,农村集镇也分布着各种个体商业,从业人员多达1500余人。这些个体商业大体可分为3种。一是在集镇有门面商号的坐商,主要经营糕点、食盐、小百货,他们有资金,既零售又批发,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在集镇开设饭馆、茶馆等服务行业;二是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经营各种杂货;三是走村串乡的货郎担。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保证私营工商业者合法权益,国家银行对小工商业者积极扶持,给以贷款,土改后一部分分得土地的个体商人则弃商务农。1955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本地从商的有195户、382人(含饮食业57户、206人)响应政府号召,实行经济入股,统一经营,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一部分私营商业并入供销社,一部分组成合作商店、代销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合作商店。
二集体商业经营
1965年建县后,集体商业划归县供销社管理。当年,全县农村共有合作商业65家,从业人员21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体商业一度陷于混乱。1971年供销社对集体商业进行整顿,安排一批原私营商业人员任经理、会计,并对从事饮服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有传染病及不适宜做饮服业工作的人员改作其它工作。1976年,属县供销社管理的合作商店和饮服业共有13个核算单位、28个门市部、106人,固定资产总值3.5万元,流动资金38.59万元。当年营业额56.6万元,利润6.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集体商业,本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扶持发展的方针,市场开放,恢复发展一批集体商店,到1985年,集体商业已达121个单独核算单位、1210个门市部(收购点)、职工2040人(含合作商店48人,饮食业103人、服务业53人)。资金304.2万元。当年,将百货、烟酒和饮服业联合成立合作商业公司,将食品厂、酱品厂成立商办工业公司,两个公司年销售额26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