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一个体劳动者协会
建国后,个体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文化大革命”中,个体工商业者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几乎割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个体工商业户采取保护和鼓励政策。1983年8月,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个协)成立大会在县城召开,全县70名个体劳动者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通过《固镇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由7名委员组成的个协第一届委员会,设主任1人,任期3年。随后,各区(镇)也相继成立了个协。
县个协以《章程》、《会员守则》、《服务公约》为基本内容,在全县开展“五好”(执行政策好、遵守纪律好、服务态度好、经营作风好、清洁卫生好)会员活动和文明小组活动。1984年,全县评选出张敬桂、黄季友、周思才、王春保、梅厚芹、吕平等六人为“五好”会员和先进个体户。
二登记核证
1965年建县时,我县无证商贩326人。1966年底,全县开展清理整顿自发商贩,经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审核,无证商贩中领取正式执照的224人,领取临时执照的48人,取缔54人。当时对领取执照的商贩规定“四挂”(挂执照、挂价格表、挂公约牌、挂意见簿)、“三定”(定点、定人、定品种)纪律。同时分行业、地段建立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环境卫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乱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体工商业者与闲散居民一起被下放,社会上出现了做衣难、吃饭难、修理难、理发难的情况。1979年,我县全面开展工商企业普查登记工作,对个体经营进行重新登记发证和管理,对下放回城的居民也作适当安排,共核发个体营业执照271户(商业142户、饮食业46户、服务业43户、修理业20户、手工业20户),从业者276人。
1981年,全县普遍登记换证,对个体工商户进行整顿,共换发和核发个体营业执照401户(含农村199户)。到1985年底,全县个体工商业者达7905户;其中农村3436户,占43%。
建国后,个体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文化大革命”中,个体工商业者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几乎割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个体工商业户采取保护和鼓励政策。1983年8月,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个协)成立大会在县城召开,全县70名个体劳动者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通过《固镇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由7名委员组成的个协第一届委员会,设主任1人,任期3年。随后,各区(镇)也相继成立了个协。
县个协以《章程》、《会员守则》、《服务公约》为基本内容,在全县开展“五好”(执行政策好、遵守纪律好、服务态度好、经营作风好、清洁卫生好)会员活动和文明小组活动。1984年,全县评选出张敬桂、黄季友、周思才、王春保、梅厚芹、吕平等六人为“五好”会员和先进个体户。
二登记核证
1965年建县时,我县无证商贩326人。1966年底,全县开展清理整顿自发商贩,经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审核,无证商贩中领取正式执照的224人,领取临时执照的48人,取缔54人。当时对领取执照的商贩规定“四挂”(挂执照、挂价格表、挂公约牌、挂意见簿)、“三定”(定点、定人、定品种)纪律。同时分行业、地段建立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环境卫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乱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体工商业者与闲散居民一起被下放,社会上出现了做衣难、吃饭难、修理难、理发难的情况。1979年,我县全面开展工商企业普查登记工作,对个体经营进行重新登记发证和管理,对下放回城的居民也作适当安排,共核发个体营业执照271户(商业142户、饮食业46户、服务业43户、修理业20户、手工业20户),从业者276人。
1981年,全县普遍登记换证,对个体工商户进行整顿,共换发和核发个体营业执照401户(含农村199户)。到1985年底,全县个体工商业者达7905户;其中农村3436户,占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