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涵闸
本区各种大小涵闸,基本都是建国后在河道治理的水利工程中修建起来的。规模较大的有位于泗县境内的团结闸、山头闸、八里桥闸、魏岗闸、周庄闸、刘圩闸、唐河闸、枯河闸、幸福闸以及唐河、石梁河地下涵等;灵璧境内的灵西闸、潼山闸、浍塘沟闸、潘集闸、汤桥闸、沱河集闸、尤圩闸、浍庙闸、余桥闸等;宿县境内的刘闸、苻离闸、蕲县闸、王桥闸、方店闸、张树闸、柏山闸、支河闸、草坝闸、大店闸、新北河穿汴地下涵等;萧县境内的贾窝闸、孙庄闸、马井闸、岱山口闸、岱桥闸、刘窑闸、龙河闸、许岗子闸、贾村闸、韩村闸、大蔡庄闸、黄河故道闸、刘楼闸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一、团结闸
团结闸位于泗县徐岗东皖、苏两省交界的新汴河上,1969年建,孔径6米、孔高8米。宽顶堰砼砌石结构型18孔闸带桥,装钻平板电卷扬启闭机10吨/18台,闸底高程13.8米,闸顶高程21.4米。闸两端配建电控小楼2座,闸下左侧建船闸,属大型水利建筑,国家投资450万元。原设计控制流域面积10 965平方公里,泄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闸上19.97米,闸下19.91米,最高蓄水位18.50米,正常蓄水1 000万立方米。
二、八里桥闸
八里桥闸位于泗县城北新濉河上,1958年建,孔径4米,高6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10孔闸带桥。初建安装手摇启闭机10台,1973年换成单吊头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1975年后,闸下河床100米范围内冲刷严重,1980年实测冲刷最深2.2米,当年5月,用块石护底,向下游延伸31.5米,左岸护坡35米,右岸护坡25米,1982年配建电控小楼一座,全桥国家投资48万元,该闸是泗县最早建成的调节水位,蓄水灌溉骨干工程,属大型水利建筑。原设计控制流域5380平方公里,新汴河开挖后,在宿县苻离集东侧开引河,引濉入汴,1974年,奎、濉河规划定流域面积为2 929平方公里,1982年3月查定2 676平方公里。
三、山头闸
山头闸位于泗县山头镇南潼河山。1958年建。孔径4米,孔高6.05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4孔闸带桥。1968年春,苏皖协议扩建8孔,1971年建成,孔径4.6米,宽顶堰砼砌石结构型12孔闸带桥,装钢筋砼平板闸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两台,手摇启闭机10台国家投资60万元,1973年10月配套投入使用,该闸控制流域55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90万立方米。闸以上建电力排灌站8座,其中赤东电灌站通过引水渠向闸下输水,蓄排兼顾,可灌溉农田57 000万亩。
四、魏岗闸
魏岗闸位于(泗)县民利河上,1958年建,四孔拦河节制闸,最大泄水量130立方米/秒,严重滞水。1976年民利河扩大治理,将原闸舍弃,1979年于下游魏岗另建新闸,孔径4米,高6.65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8孔闸带桥,反拱型砼底桥,是泗县第一座反拱底板水闸。装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8台,国家投资49万元。该闸控制流域307平方公里,泄洪流量384立方米/秒,正常蓄水340立方米,闸上水位16.7米,闸下16.64米。汛期闸上最高水位17米,闸底高程12.18米,除涝能力10年一遇。
五、唐河闸
唐河闸位于泗县长沟小余庄东唐河上,1959年建,孔高3米,高4米,闸室长14米,闸底高程16.5米,开关桥西高程28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型7孔蓄水闸。闸门系钢筋砼叠梁式手摇启动。国家投资22万元,控制流域733平方公里,水位闸上19.9米,闸下19.6米,最高蓄水位19.5米,有效蓄水位150万立方米,1966年新汴河开挖后,唐河闸为唐河地下涵附属工程,起蓄水和调节水位作用,唐河水位高于新汴河时,唐河水可抢排入汴,灌溉时,又可从新汴河引水入唐,保证农田用水。
六、浍塘沟闸
浍塘沟闸位于灵璧县浍塘沟北新濉河上,始建于1957年11月,次年5月竣工。5孔,孔高9米,孔宽12米,闸底高程18米,桥面高程27米,路面宽6.5米,装置弧形钢闸门5扇,高5.5米,启闭机为手活电动两用式,提升力为24吨,1976年改装10.13千瓦,4极电动机,全电力起动。控制流域面积2 347平方公里,泄洪量110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量为1 50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120万元。
七、潘集闸
潘集闸位于灵璧境内唐、新、风河相交处下游一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3月,桥面宽3米,6孔、孔高6米,孔宽4米,桥面高程29.6米,安装混凝土平面板梁式闸门6扇,手摇卷扬机6台,提升力5吨,正常蓄水位21米,蓄水量247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258立方米/秒,排洪流量400立方米/秒,工程投资14万元。
八、沱河集闸
沱河集闸位于灵璧与固镇县交界沱河上,始建于1958年3月,桥面宽5米,5孔、单孔宽4米,孔高6米,闸底高程15.5米,桥面高程21.5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面板梁式,装有手摇卷扬机5台,提升力为5吨,正常蓄水位19米,蓄水量289万立方米,控制面积为669.7平方公里。设计流量2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360立方米/秒,工程投资12万元。
九、灵西闸
灵西闸位于灵璧县城西南新汴河上,系新汴河枢纽工程之一。始建于1968年6月,竣工于1969年12月。由安徽省水利厅设计并施工,整个工程由公路桥、橡胶坝、船闸、翻水站4项工程组成,公路桥采用双曲拱结构,桥长是162.6米,桥面高程28米,路面净宽7米,5孔,孔宽30.7米,孔高9米,橡胶坝采用4个坝袋每个坝袋净长30.7米,坝底高程18.7米,坝袋高3.3米,设计最高蓄水位22米,蓄水量1 80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2.31万亩,正常蓄水位21.5米,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可灌农田8.7万亩。自1970年3月投入使用后,发生了3次裂坝事故,1976年投资70万元,将维纶帆布骨架坝袋更换为绵纶帆布骨架坝袋,并敷防老化涂料,迄今坝袋完好。船闸位于橡坝袋右端,航道标准为6级,可通过100吨级驳船。上游导水墙长165米,下游导水墙长57米,闸室长100米,宽7.4米,闸墙用砼空箱式构件筑成,船闸年吞吐量约8万吨,翻水站位于下闸首右侧,装机四台,单机容量155千瓦总容量620千瓦,进水池底板高程15.6米,出水箱底板高程18.3米,封闭式钢筋压力水箱长100米,单机容量1立方米/秒,总出水量4立方米/秒,主要用于枯水季节抽取下游水,补给闸上缺水,保障通航或灌溉。灵西闸控制流域面积6562平方公里,承泄排涝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1970年以来,一般正常年份泄水量550至600秒方,其中经1982年7月25日洪水考验是日泄水量1 45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24.73米,超达设计洪水位0.36米,大坝安然无恙,顺利渡过汛期。
十、刘闸
刘闸位于宿县东二铺北新汴河上,始建于1968年11月,竣工于1969年10月,泄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控制面积6 056平方公里,为新汴河上的大型蓄排工程之一。完成投资270万元。
十一、苻离闸
苻离闸位于宿县老苻离乡濉河上。始建于1971年5月,竣工于1972年7月。闸长17米,13孔,薄壳波浪电卷扬机式。最高蓄水位28米蓄水量为55万立方米,泄洪流量为1 00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2 518平方公里。
十二、蕲县闸
蕲县闸位于宿县蕲县乡浍河上,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72年,闸长15米,17孔,钢平板电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0米,蓄水量672.25(米)立方米,泄洪流量1 258立方米/秒,控制面积3 976平方公里。
十三、柏山闸
柏山闸位于宿县栏杆柏山乡奎河上,始建于1952年元月,6月竣工,闸长10米,4孔,钢平板手卷扬式,设计流量344立方米/秒,控制面积660平方公里,是本区境内为数不多的以排为主的中型涵闸。
十四、贾窝闸
贾窝闸位于萧县境内萧濉河上,始建于1959年3月,原为6孔,单孔宽4米。由于孔径偏小,防洪排涝标准低,1963年将闸门全部拆除,1970年萧濉河扩大治理后,1972年重建贾窝闸,由原来的6孔增加至12孔,节制萧濉河、岱河、大沙河上游来水,蓄水量达126万立方米,可灌农田1.8万亩。该闸为浆砌条石拱式,单孔宽4米,闸室长12.7米,闸底高程28米,关开桥面高程41.9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门,门高6.5米,宽4.5米,手摇电动两用卷扬式启闭机,设计最大流量427立方米/秒,工程总投资67.55万元。
十五、孙庄闸
孙庄闸位于萧县大沙河中游,1971年秋由萧县水利局设计,次年4月动工,1973年6月竣工,主要作用是抬高大沙河水位,发展农田灌溉。设计灌溉面积一万亩,除涝面积十万亩,设计最大流量170立方米/秒,为浆砌条石拱式8孔蓄洪闸;每孔宽3米,总投资19.5万元,正常蓄水为34万立方米,该闸建成后,沿河两岸逐步兴建灌溉站4座,修筑灌溉干渠7条,经多次较大洪水考验,排水状况良好,但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该闸淤积日甚,影响排水泄洪。
十六、刘窑闸
刘窑闸位于萧县瓦子口南,岱河中游,老刘窑闸旧址。1958年12月兴建,1959年元月竣工。兴建目的为减轻贾窝负担,分担部分泄洪任务,同时可蓄水灌溉。建成后,闸门一度废除,未能蓄水灌溉,1974年装了闸门并建闸管所。该闸结构为浆砌条石拱式,建闸时,因水泥供应困难,底板及闸墙采用黄泥浆浇灌条石,工程质量较差。设计流量为13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90万立方米。
十七、龙河闸
龙河闸位于萧县城南6公里龙河上游。建于1958年3月,竣工于1958年8月,建闸目的主要是蓄水灌溉,采取钢筋混凝土块石混合结构。该闸设计按五年一遇标准,正常蓄水位32.5米,正常蓄水量为7.5万立方米,设计最大流量为112立方米/秒,总投资14.82万元,该闸经受了20年的洪水考验,尤其是1963年8月的洪水水位曾高达34.45米,持续一周多,安全度过洪汛,工程质量良好,由于设计以蓄为主,对排涝泄洪方面考虑较少,闸孔径偏小。该闸上游流域面积多属山区,河床淤积严重,影响蓄水和排洪。
十八、新北沱河引河穿汴地下涵
新北沱河引河穿汴地下涵位于宿县东二铺,新河乡新汴河上,始建于1966年10月。竣工于1968年3月,涵闸长225米,6孔,钢平板手电两用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5.80米,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设计流量为12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为27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206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为200万元。
十九、唐河穿汴地下涵
唐河地下涵位于泗县长沟唐河闸北800米处新汴河上,1969年建,孔径4米,高48米,孔长310米,浆砌块石墩墙砼拱顶型15孔地下涵带闸。泄洪流量51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为320立方米/秒,控制流域733平方公里,排涝能力为十年一遇,是实现唐、汴立体交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分治,内外分流的一项重点工程。国家投资488万元,该工程是本区亦是安徽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地下涵之一。
二十、石梁河穿汴地下涵
石梁河地下涵位于泗县城南石梁河与新汴河交叉处。1968年建成,孔径4米,高52米,孔长278.4米,浆砌块石墩墙,拱顶型6孔地下涵带闸,钢筋砼薄壳闸门,装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控制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泄洪流量为270立方米/秒,除涝面积为25.5万亩,最高蓄水位17米,正常蓄水58万立方米,涝时排石梁河来水,旱时用新汴河水补给,国家投资240万元。
一、团结闸
团结闸位于泗县徐岗东皖、苏两省交界的新汴河上,1969年建,孔径6米、孔高8米。宽顶堰砼砌石结构型18孔闸带桥,装钻平板电卷扬启闭机10吨/18台,闸底高程13.8米,闸顶高程21.4米。闸两端配建电控小楼2座,闸下左侧建船闸,属大型水利建筑,国家投资450万元。原设计控制流域面积10 965平方公里,泄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闸上19.97米,闸下19.91米,最高蓄水位18.50米,正常蓄水1 000万立方米。
二、八里桥闸
八里桥闸位于泗县城北新濉河上,1958年建,孔径4米,高6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10孔闸带桥。初建安装手摇启闭机10台,1973年换成单吊头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1975年后,闸下河床100米范围内冲刷严重,1980年实测冲刷最深2.2米,当年5月,用块石护底,向下游延伸31.5米,左岸护坡35米,右岸护坡25米,1982年配建电控小楼一座,全桥国家投资48万元,该闸是泗县最早建成的调节水位,蓄水灌溉骨干工程,属大型水利建筑。原设计控制流域5380平方公里,新汴河开挖后,在宿县苻离集东侧开引河,引濉入汴,1974年,奎、濉河规划定流域面积为2 929平方公里,1982年3月查定2 676平方公里。
三、山头闸
山头闸位于泗县山头镇南潼河山。1958年建。孔径4米,孔高6.05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4孔闸带桥。1968年春,苏皖协议扩建8孔,1971年建成,孔径4.6米,宽顶堰砼砌石结构型12孔闸带桥,装钢筋砼平板闸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两台,手摇启闭机10台国家投资60万元,1973年10月配套投入使用,该闸控制流域55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90万立方米。闸以上建电力排灌站8座,其中赤东电灌站通过引水渠向闸下输水,蓄排兼顾,可灌溉农田57 000万亩。
四、魏岗闸
魏岗闸位于(泗)县民利河上,1958年建,四孔拦河节制闸,最大泄水量130立方米/秒,严重滞水。1976年民利河扩大治理,将原闸舍弃,1979年于下游魏岗另建新闸,孔径4米,高6.65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8孔闸带桥,反拱型砼底桥,是泗县第一座反拱底板水闸。装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8台,国家投资49万元。该闸控制流域307平方公里,泄洪流量384立方米/秒,正常蓄水340立方米,闸上水位16.7米,闸下16.64米。汛期闸上最高水位17米,闸底高程12.18米,除涝能力10年一遇。
五、唐河闸
唐河闸位于泗县长沟小余庄东唐河上,1959年建,孔高3米,高4米,闸室长14米,闸底高程16.5米,开关桥西高程28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型7孔蓄水闸。闸门系钢筋砼叠梁式手摇启动。国家投资22万元,控制流域733平方公里,水位闸上19.9米,闸下19.6米,最高蓄水位19.5米,有效蓄水位150万立方米,1966年新汴河开挖后,唐河闸为唐河地下涵附属工程,起蓄水和调节水位作用,唐河水位高于新汴河时,唐河水可抢排入汴,灌溉时,又可从新汴河引水入唐,保证农田用水。
六、浍塘沟闸
浍塘沟闸位于灵璧县浍塘沟北新濉河上,始建于1957年11月,次年5月竣工。5孔,孔高9米,孔宽12米,闸底高程18米,桥面高程27米,路面宽6.5米,装置弧形钢闸门5扇,高5.5米,启闭机为手活电动两用式,提升力为24吨,1976年改装10.13千瓦,4极电动机,全电力起动。控制流域面积2 347平方公里,泄洪量110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量为1 50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120万元。
七、潘集闸
潘集闸位于灵璧境内唐、新、风河相交处下游一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3月,桥面宽3米,6孔、孔高6米,孔宽4米,桥面高程29.6米,安装混凝土平面板梁式闸门6扇,手摇卷扬机6台,提升力5吨,正常蓄水位21米,蓄水量247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258立方米/秒,排洪流量400立方米/秒,工程投资14万元。
八、沱河集闸
沱河集闸位于灵璧与固镇县交界沱河上,始建于1958年3月,桥面宽5米,5孔、单孔宽4米,孔高6米,闸底高程15.5米,桥面高程21.5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面板梁式,装有手摇卷扬机5台,提升力为5吨,正常蓄水位19米,蓄水量289万立方米,控制面积为669.7平方公里。设计流量2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360立方米/秒,工程投资12万元。
九、灵西闸
灵西闸位于灵璧县城西南新汴河上,系新汴河枢纽工程之一。始建于1968年6月,竣工于1969年12月。由安徽省水利厅设计并施工,整个工程由公路桥、橡胶坝、船闸、翻水站4项工程组成,公路桥采用双曲拱结构,桥长是162.6米,桥面高程28米,路面净宽7米,5孔,孔宽30.7米,孔高9米,橡胶坝采用4个坝袋每个坝袋净长30.7米,坝底高程18.7米,坝袋高3.3米,设计最高蓄水位22米,蓄水量1 80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2.31万亩,正常蓄水位21.5米,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可灌农田8.7万亩。自1970年3月投入使用后,发生了3次裂坝事故,1976年投资70万元,将维纶帆布骨架坝袋更换为绵纶帆布骨架坝袋,并敷防老化涂料,迄今坝袋完好。船闸位于橡坝袋右端,航道标准为6级,可通过100吨级驳船。上游导水墙长165米,下游导水墙长57米,闸室长100米,宽7.4米,闸墙用砼空箱式构件筑成,船闸年吞吐量约8万吨,翻水站位于下闸首右侧,装机四台,单机容量155千瓦总容量620千瓦,进水池底板高程15.6米,出水箱底板高程18.3米,封闭式钢筋压力水箱长100米,单机容量1立方米/秒,总出水量4立方米/秒,主要用于枯水季节抽取下游水,补给闸上缺水,保障通航或灌溉。灵西闸控制流域面积6562平方公里,承泄排涝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1970年以来,一般正常年份泄水量550至600秒方,其中经1982年7月25日洪水考验是日泄水量1 45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24.73米,超达设计洪水位0.36米,大坝安然无恙,顺利渡过汛期。
十、刘闸
刘闸位于宿县东二铺北新汴河上,始建于1968年11月,竣工于1969年10月,泄洪流量1 460立方米/秒。控制面积6 056平方公里,为新汴河上的大型蓄排工程之一。完成投资270万元。
十一、苻离闸
苻离闸位于宿县老苻离乡濉河上。始建于1971年5月,竣工于1972年7月。闸长17米,13孔,薄壳波浪电卷扬机式。最高蓄水位28米蓄水量为55万立方米,泄洪流量为1 00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2 518平方公里。
十二、蕲县闸
蕲县闸位于宿县蕲县乡浍河上,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72年,闸长15米,17孔,钢平板电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0米,蓄水量672.25(米)立方米,泄洪流量1 258立方米/秒,控制面积3 976平方公里。
十三、柏山闸
柏山闸位于宿县栏杆柏山乡奎河上,始建于1952年元月,6月竣工,闸长10米,4孔,钢平板手卷扬式,设计流量344立方米/秒,控制面积660平方公里,是本区境内为数不多的以排为主的中型涵闸。
十四、贾窝闸
贾窝闸位于萧县境内萧濉河上,始建于1959年3月,原为6孔,单孔宽4米。由于孔径偏小,防洪排涝标准低,1963年将闸门全部拆除,1970年萧濉河扩大治理后,1972年重建贾窝闸,由原来的6孔增加至12孔,节制萧濉河、岱河、大沙河上游来水,蓄水量达126万立方米,可灌农田1.8万亩。该闸为浆砌条石拱式,单孔宽4米,闸室长12.7米,闸底高程28米,关开桥面高程41.9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门,门高6.5米,宽4.5米,手摇电动两用卷扬式启闭机,设计最大流量427立方米/秒,工程总投资67.55万元。
十五、孙庄闸
孙庄闸位于萧县大沙河中游,1971年秋由萧县水利局设计,次年4月动工,1973年6月竣工,主要作用是抬高大沙河水位,发展农田灌溉。设计灌溉面积一万亩,除涝面积十万亩,设计最大流量170立方米/秒,为浆砌条石拱式8孔蓄洪闸;每孔宽3米,总投资19.5万元,正常蓄水为34万立方米,该闸建成后,沿河两岸逐步兴建灌溉站4座,修筑灌溉干渠7条,经多次较大洪水考验,排水状况良好,但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该闸淤积日甚,影响排水泄洪。
十六、刘窑闸
刘窑闸位于萧县瓦子口南,岱河中游,老刘窑闸旧址。1958年12月兴建,1959年元月竣工。兴建目的为减轻贾窝负担,分担部分泄洪任务,同时可蓄水灌溉。建成后,闸门一度废除,未能蓄水灌溉,1974年装了闸门并建闸管所。该闸结构为浆砌条石拱式,建闸时,因水泥供应困难,底板及闸墙采用黄泥浆浇灌条石,工程质量较差。设计流量为13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90万立方米。
十七、龙河闸
龙河闸位于萧县城南6公里龙河上游。建于1958年3月,竣工于1958年8月,建闸目的主要是蓄水灌溉,采取钢筋混凝土块石混合结构。该闸设计按五年一遇标准,正常蓄水位32.5米,正常蓄水量为7.5万立方米,设计最大流量为112立方米/秒,总投资14.82万元,该闸经受了20年的洪水考验,尤其是1963年8月的洪水水位曾高达34.45米,持续一周多,安全度过洪汛,工程质量良好,由于设计以蓄为主,对排涝泄洪方面考虑较少,闸孔径偏小。该闸上游流域面积多属山区,河床淤积严重,影响蓄水和排洪。
十八、新北沱河引河穿汴地下涵
新北沱河引河穿汴地下涵位于宿县东二铺,新河乡新汴河上,始建于1966年10月。竣工于1968年3月,涵闸长225米,6孔,钢平板手电两用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5.80米,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设计流量为12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为275立方米/秒,控制面积206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为200万元。
十九、唐河穿汴地下涵
唐河地下涵位于泗县长沟唐河闸北800米处新汴河上,1969年建,孔径4米,高48米,孔长310米,浆砌块石墩墙砼拱顶型15孔地下涵带闸。泄洪流量51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为320立方米/秒,控制流域733平方公里,排涝能力为十年一遇,是实现唐、汴立体交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分治,内外分流的一项重点工程。国家投资488万元,该工程是本区亦是安徽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地下涵之一。
二十、石梁河穿汴地下涵
石梁河地下涵位于泗县城南石梁河与新汴河交叉处。1968年建成,孔径4米,高52米,孔长278.4米,浆砌块石墩墙,拱顶型6孔地下涵带闸,钢筋砼薄壳闸门,装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控制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泄洪流量为270立方米/秒,除涝面积为25.5万亩,最高蓄水位17米,正常蓄水58万立方米,涝时排石梁河来水,旱时用新汴河水补给,国家投资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