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县城
今宿县县城既是宿州市所在地,也是宿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其城为唐置州时所建,始为土城,有四门。明洪武时,改土城为石城,并在原四门的基础上各加瓮门,但四门的方位并无改变。东向为望淮门,西是连汴门,南名阜财门,北为拱宸门,城门之上各设一座谯楼。民国初,由于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为适应居民到火车站乘车之方便和物资运输的需要,在原来的大东门稍北处,开辟了一个小东门。
唐建州时,治甬桥镇。镇居汴河南岸,依堤筑城,故东西长,南北短。居民多聚居于河南,有河南大街、河南小街。州城内陆续增建州署及文庙、城隍庙等72所庙宇,还有其它小型砖瓦结构的建筑群。民国时津浦铁路通车后,宿县的工商业日渐发达,东西门大街称中山街,小东门街名后大街,改称中正街(宿县解放后更名为胜利路)。商业店铺多开设在中山街和大隅口周围。工业有东关鸡蛋加工厂、小型火力发电厂,还有榨油、酿酒等行业。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城市建设,拆除城墙修环城路,将街道改造、拓宽,并新辟东西干道“汴河路”,南北干道“东昌路”,拓长原东西关大街,开拓商业区。先后建立了机械厂、化肥厂、液糖厂、化工厂、纺织厂、建材厂、丝绸厂、水泥厂、制药厂、酿酒厂等,工业门类日渐增多。加以宿东(芦岭、朱仙庄)、宿西(临涣、百善)、宿南(桃园、蕲县),宿北(相山、刘桥)等煤矿相继开采,宿县城居于淮北煤炭基地的中心,设有淮北煤炭会战指挥部,发展前途,未可限量。
唐建州时,治甬桥镇。镇居汴河南岸,依堤筑城,故东西长,南北短。居民多聚居于河南,有河南大街、河南小街。州城内陆续增建州署及文庙、城隍庙等72所庙宇,还有其它小型砖瓦结构的建筑群。民国时津浦铁路通车后,宿县的工商业日渐发达,东西门大街称中山街,小东门街名后大街,改称中正街(宿县解放后更名为胜利路)。商业店铺多开设在中山街和大隅口周围。工业有东关鸡蛋加工厂、小型火力发电厂,还有榨油、酿酒等行业。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城市建设,拆除城墙修环城路,将街道改造、拓宽,并新辟东西干道“汴河路”,南北干道“东昌路”,拓长原东西关大街,开拓商业区。先后建立了机械厂、化肥厂、液糖厂、化工厂、纺织厂、建材厂、丝绸厂、水泥厂、制药厂、酿酒厂等,工业门类日渐增多。加以宿东(芦岭、朱仙庄)、宿西(临涣、百善)、宿南(桃园、蕲县),宿北(相山、刘桥)等煤矿相继开采,宿县城居于淮北煤炭基地的中心,设有淮北煤炭会战指挥部,发展前途,未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