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全日制中学
解放前,宿城有省立宿县中学(简称省中)、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以及私立正平、青云、心建、崇真(男、女)初级中学,还有启秀、毓秀女子初中。在苻离镇还办了一所县简易师范。1948年冬宿县解放前夕,这些学校的师生有的南迁,有的回农村,在校学生仅有898人。
新中国成立后,皖北行署对宿县原有的中学进行整顿,把省中、县中、正平、青云、心建五所中学合并,命名为皖北宿县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支持崇真、启秀复课。又将夹沟初中和苻离站小学初中补习班合并为宿县初级中学,这样,全县共有中学四所,学生1886人。
建国后宿县全日制中学教育发展概况表

(续上表)

1952年对中学作了适当调整,将宿县联中改为宿城第一中学,崇真为第二中学,启秀为宿成第一初中,苻离宿县初级中学改为宿县第一初级中学。在农村新办了四所初中,大店为宿县第二初中,湖沟为第三初中,时村为第四初中,褚兰中学为第五初中。这时宿县城乡有中学八所,在校学生3793人,其中高中生252人,初中生3541人。
1958年苻离、时村两中学,开办了高中班,又新办了一些初中。当时,全县有高中三所,初中十所。在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教育事业受到了一定影响,教学质量下降。1961年贯彻了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教育事业又出现了新局面。“文化大革命”中,城镇中学下迁,农村中学分散,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69年后,大力提倡群众办学,社社办高中、初中,有的大队小学也办起了初中班。全县有高中25所,初中32所。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师资缺乏,经费困难,设备奇缺,影响教学质量。1981年进行调整,全县保留高中9所,初中132所。尽可能地合理安排师资和设备,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民办中学(农业中学)
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1958年开始创办农业中学。首先在“三八”公社开办第一所三八农业中学,并召开了现场会。这一新形式的学校很快在全县普及,短时间里就办起59所,学生达2802人,基本达到乡乡有农中。县教育局专门印发农业中学课本,课程有语文、算术、农业常识。有的学校还增设了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科。它的办学形式是半日制,集中上课,分散生产。1959年经过调整,尚有农中25所、63班,学生2987人,专职教师79人,兼职教师11人(农技员兼任)。
1960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困难,农业中学的发展受到挫折,当时只有永安(吴尹)、时村、大店、顺河四所农中坚持上课,其他学校有名无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