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基督教
1912年美国传教士贾德来宿传教(内称北长老会),在城内大河南街建福音堂。1921年美国籍牧师文怀思和山东中国传教士徐觐廷、曹子甫协同来宿传教,并在县内时村、大店、三铺、王堂、濉溪、临涣等地和灵璧的葛店、五河的大周家设立分堂,传教人员约18人,教徒6650人。又在宿县南关兴建“民爱医院”和“毓秀女中”,借以拉拢地方人士和青年。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宿县基督教活动大受影响,全县教徒只有850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宿县基督教活动有所发展。
1951年,成立宿县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由冯秀媛等9人组成。土改后宗教活动明显减少,无人到福音堂做礼拜了。1962年对宗教加强了管理,基督教活动日渐减少。“文革”期间,福音堂为宿县广播事业局使用(1985年搬出)。1982年宿县统战部本着:“信教自由”的精神,报经县委批准,所占用基督教的房产,归还给基督教会,基督教活动也有所发展,有教徒1315(男368、女947)人。建国前,宿县农村基督教活动范围以曹村区袁洼最大,共有14个分堂,还办学校一所,另设长老会,每月举行月会一次。1982年以来,各地农村教徒又逐渐恢复了活动。1985年全县有基督教徒5060人,其中男教徒1088人,女教徒3972人,教徒中文盲占59%。全县有家庭聚会点73处。1981年以来,基督教徒中安排为县人民代表的一人,县政协委员的一人。
1951年,成立宿县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由冯秀媛等9人组成。土改后宗教活动明显减少,无人到福音堂做礼拜了。1962年对宗教加强了管理,基督教活动日渐减少。“文革”期间,福音堂为宿县广播事业局使用(1985年搬出)。1982年宿县统战部本着:“信教自由”的精神,报经县委批准,所占用基督教的房产,归还给基督教会,基督教活动也有所发展,有教徒1315(男368、女947)人。建国前,宿县农村基督教活动范围以曹村区袁洼最大,共有14个分堂,还办学校一所,另设长老会,每月举行月会一次。1982年以来,各地农村教徒又逐渐恢复了活动。1985年全县有基督教徒5060人,其中男教徒1088人,女教徒3972人,教徒中文盲占59%。全县有家庭聚会点73处。1981年以来,基督教徒中安排为县人民代表的一人,县政协委员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