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孝哉闵子骞
闵损,字子骞,鲁人,后移居宋相邑东,即今宿县北70里闵贤村。为孔子弟子。闵损早年丧母,父续娶,生二子(闵革、闵蒙),后母偏爱己出。闵损性孝,未使父闻。一年冬天,闵损为父驾车,与闵革、闵蒙一同外出,由于手冻僵了握不住马鞭,马鞭掉到地上,其父大怒,边打边骂:“你穿得比弟弟还厚,他们都不怕冷,你却乱抖,是何道理?”但见抽破处,芦絮乱飞,其父甚异之,以手探其衣,始知袄内尽着芦花。又撕开闵革、闵蒙的棉衣,见其中全是丝棉。其父怒极,立即返回家(今萧东南有个村庄叫“车牛返”村即由此得名),欲逐其后母。闵损泣求父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感其言,后母亦愧悔,从此,待三子如一。闵损孝名传扬乡里。而“鞭打芦花”的故事在宿流传也很广。
正直王希吕
王希吕,字仲行,宿州人。南宋时任秘书省右正言。他奏劾佞臣张说,不当以母后亲戚任节度使掌兵权。皇上怒,不听,起身就走。王希吕上前拉着皇上的衣服不让走,坚持把话说完才放手。皇上怒甚,遂手诏谪贬远处。左相虞允文接到诏书,当即缴回,不肯执行。皇上益怒。右相梁克家说:“王希吕奏劾张说,是御史台的纲纪,是正言官的职责;左相缴回手诏,救回王希吕,是国家大体,有何不可。”(皇上听罢,怒稍息,遂从轻处罚。从此,王希吕的直声闻于远近,累官至吏部尚书。后出知绍兴府,有德政于民。虽以言论落职,处之晏如。王希吕为人刚直,遇利害无所回避。居官廉洁,归老还家,无屋可居,寓于僧舍。皇上闻之,赐钱造第。后以病卒。
妄杀故旧众叛亲离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节节胜利,至陈地称王,国号张楚。当初曾与陈胜一同佣耕的朋友,听说陈胜当了王,个个欢欣鼓舞,集伙结伴,至陈地求见。他们本是乡民,不懂礼节,到了宫门口,乱喊要见陈涉。门吏怒斥,不与传报,并将他们逐出去。众佣工虽然碰了钉子,但不死心,终日在王宫附近等候陈胜出来。适巧,陈胜车驾出门了,他们便一起拥上前去大叫:“涉来了,涉来了。”陈胜举目一瞧,原来是当年贫贱时的老友,倒也没有怠慢,令众人坐在车后,一同回宫,设宴招待。乡间穷民,骤然当了贵客,所见所闻,又都新奇,不由得大呼小叫,高声喧哗。兴高采烈地大谈往事,你一言,我一语,把陈涉少年时的故事讲出来作为笑话。陈王手下的人一听,认为亵读了王的身份,有损王的尊严,请陈王诛此愚夫。陈王听后,恼羞成怒,便令吏役把几个多嘴多舌的拉出去斩首。其余农夫看此情形,纷纷离去。从此以后,陈王的亲朋故友多离开了他。陈王终于败亡。
韩愈寓居苻离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德宗贞元十五年中原动乱,韩愈到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推官。寓居苻离濉上。他给朋友李翱的信中写出了他来濉上的缘由和当时的心境:“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而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张建封)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尤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地。”与孟东野的信中说:“去年春,脱汴州之乱。幸不死无所归,遂来此。主人与我有故,居我于苻离濉上,行一年矣……。”
贞元十六年(800)夏,韩愈辞别张建封西行,在洛阳一个农村安家。
白居易与苻离
白居易故居,在古苻离东菜园,原名毓村,白宅名东林草堂。民国间有人在这里建白公祠,后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三大诗人之一。其父白季庚原为彭城令,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叛藩有功,由彭城令擢升为徐州别驾,兼任徐泗观察判官,因而将家属迁居于辖境内的苻离县。德宗建中三年(782),白居易随家到苻离,时年11岁。德宗兴元元年(784),幼弟白幼美生(九岁夭于苻离)。居易15岁游苏、杭二州,是年回到苻离。十六岁在苻离写《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古原即“睢南古原”(见《白氏长庆集·祭小弟文》)。当时,白居易抱着由名人推荐“入仕宦之途”的想法,携带作品到长安。袖诗拜谒顾况,顾况戏谑地说:“长安物贵,居之不易。”及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乃说:“有诗句如此,居亦何难。我前言戏之耳。”当时诗句传出,名扬四海。但由于无人推荐,没有谋到官职,还在长安病了一场。病愈后,悄然离开长安,仍回到苻离读书。贞元四年(788),居易17岁,其父除衢州别驾,居易从父到任所。贞元六年(790),居易19岁回苻离与刘五、张仲素、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诸人共勉学。每天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累得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有时和友人泛舟陴湖,游武里山,诗酒联欢,互赠诗词。贞元七年(791),其父季庚除襄阳别驾。九年,居易到襄阳父亲任所。十年,父季庚病卒于襄阳官舍,居易葬父于襄阳南门外,即回苻离服孝。有“重到毓村宅有感”诗曰:“欲入中庭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有堂前欠一人。”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困窘,生活几乎很难维持,居易自言“家贫多故”。贞元十四年,父丧服满。是年春,到饶州浮梁县兄幼文处。十五年秋,赴宣城应乡试。是年赴长安。十六年正月,在长安应进士试,及第。九月回苻离,外祖母陈氏卒。居易即在苻离准备应中都考选。贞元十七年七月到宣城,秋到洛阳,又回苻离葬六兄,祭乌江十五兄。贞元十八年(803)秋再赴长安。次年经吏部考核,拔萃登科,授校书郎,时年32岁。同年冬回苻离搬家,在苻离度过春节,才与友人依依惜别,移家长安。自居易在苻离前后达22年。
苻离五才子归隐
唐朝苻离五才子刘五、张仲素、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刘五,住苻离城内北巷。贞元初进士,性孤介,善属文,出任岐阳主簿,位不称才,郁郁辞官,归隐五里山前。张仲素与弟张美退,同登贞元进士,“棣萼联辉”,时人以为光荣。后同隐苻离山下。贾握中,贞元进士,后隐居陴湖,不愿出仕。其弟贾沅犀,刻苦好学,登元和进士,不乐仕进,兄弟同隐濉上,自居易居苻离时,常与五子泛陴湖,游五里,诗酒联欢。白居易赠苻离五子诗曰“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二张得隽名居甲,美退争雄重告捷。”另有《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辇昆季》,在这首长诗中,表现了白居易与苻离五子的深厚友情。
苏轼与宿州
苏轼一生频频外任、返京,往来经过宿州十数次,在宿州留下了不少佳话诗篇。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苏轼由密州调知徐州。在徐州苏轼给宿州教授刘泾写了一首诗。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去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称赞宿地为“淮南第一州”。宋哲宗元七年三月,苏轼由颍州调知扬州,路过宿州时,与徐州放鹤亭主人张天骥在此会面,互赠诗词,写下了《行宿泗间见张天骥次旧韵》、《送张山人归彭城》诗。八月,又由扬州召还京师,九月九日到宿州,遇见王定国,因知徐州时和王定国有九月九日黄楼之会,前后相隔十五年,老朋友相会,诗酒酬唱。元六年五月,其弟苏辙荐定国知宿州,未及一月,被安鼎攻罢,定国也因苏轼狱案受牵连,忆起往事,百感交集。苏轼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赠给王定国,王定国也以诗相赠,苏轼又和了一首。此外,苏轼还写下了《宿州道中》等诗篇。
宿州八景之一的《扶疏亭》,旧志均说是苏轼知徐州时,曾赠给宿州知州墨竹一幅,知州将墨竹刻在石上,嵌于亭壁,名亭曰“扶疏亭”。墨竹题诗的落款为“东坡居士”,并有印章,诗后有“旧和太白句也”的跋。苏轼是在黄州时才称东坡居士的,可见这幅画不是在徐州时所作。墨竹和题诗究竟何时所作,赠与何人,待考。
周钺不攀贵
周钺,字仲瑛,宿县闵贤乡人。明弘治己未进士,知永清县。为人清介简静,人不敢以私报求。后入京都,宦官刘瑾专叔,欲引以附己,对周钺说:“吾力能授你以御史。”周钺不应。刘瑾不悦,谪贬周钺为进贤县教谕。后以丁忧去职,遂称疾不起。
何庆钊德政
何庆钊,字敬甫,廪贡生,清固始人。光绪三年任宿州知州。时宿民苦于“额车”徭役,何牧到任,首先召集绅士议论此事。宿州为九省通衢,饷鞘络绎不绝,宿州设有额夫80名,不敷运送,需临时添雇民伕,长途往来,民不堪其苦。何枚与绅士议论此事,绅士们均唏嘘无良策。最后,何牧以山东盐局每年给知州的巡费钱960缗,雇车运送,由民办改为官办。这样,民间每年省钱万余缗,民得安息,不再受“额车”徭役之苦。
何庆钊在宿12年,修文庙、备仓储、赈水灾、除蝗害,提倡设水龙会防火灾,设牛痘局、因利局、善堂等福利事业。又建考棚,捐资修相山庙、南关玉皇庙、城墙,重建四城门戍楼。光绪十五年,主持重修《宿州志》。
赛珍珠与宿县
赛珍珠,本名泼尔·西登斯屈里克·希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我国清代名妓“赛金花”而取的名字。她1892年生于美国,自幼随父母来中国,在江苏镇江长大。17岁回美国读书,毕业后又回到我国,在镇江一所教会学校里任教。大约从1917—1922年的五年间,赛珍珠在宿县工作,经常与各界人士交往,有时到农村踏青采风,了解宿县农村的风俗民情。1926年她进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得硕士学位后又来我国,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大地》。《大地》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主要取材于宿县农村。1931年在美国出版,获普利策奖金,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另外,她还翻译了我国的优秀长篇古典小说《水浒》。
至今,赛珍珠是唯一侨居中国并以反映中国社会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但其艺术价值并不高,鲁迅评价她的作品不过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美国文艺界不少人认为,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错误。
赛珍珠思想陈腐保守,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小说明显地表现对新中国的敌对立场。
赛珍珠于1973年去世,终年81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