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供 电
1953~1969年,泗城的居民照明和部分工业用电,由县发电厂供给。1970年,全县的电力供应业务由县供电所(1978年改为供电局)办理。至1985年底,泗县10区1镇48乡中,已有40乡、191村通电,11000户用上电,除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及农业排灌用电外,由于家用电器日渐普及,人民生活用电,也更加广泛。

一、电量
1952年,华兴烟厂发电,采取包灯、包费制,当时无电量记载。1957年,泗县发电厂供给城关的主要街道、机关、居民照明用电。1965年,北关新电厂投产,日发电量8200度。1970年,华东电网送电,年供电量94.12万度。至1985年,逐年供电量情况如上表(单位:万度)。
二、用电类型
1957~1964年,泗县电厂发电,初步解决城关的照明问题。1965年始用于手工业生产。1969年,高压电输送后,全县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电有了保证。1978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类型也相应起了变化。
几个年份电力分配情况如表(单位:万度):

三、供电形式、范围
1969年前是直供,由电厂直接售给用户,专人收缴电费。1970年后,改为趸售(原为淮北供电局趸售,1978年改由宿县地区供电局趸售),县供电局(先为供电所)分售给用户,由下属的变、供电所分别供电。1985年,全县供电范围:城郊供电所除负责城关工业生产单位、机关及居民户的供电外,还对草庙、汴光、通海、三湾、屏山、徐贺、老山、大李等8个乡供电。长直沟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为前李、长直沟、朱彭、瓦韩、彭铺等5个乡。丁湖变电所供电范围为草沟、于韩、丁湖、吴圩、大营、霸王、墩集、夏庙、九里沟等9个乡。四山变电所供电范围为四山、刘圩、骆庙、山头、黑塔、马厂、杨圩、瓦坊等8个乡。新集变电所供电范围为新集、赵集、大庄、王集、巩沟、万安、黄圩、高集、小骆、吴店等10个乡。此外,于1973年,由江苏省泗洪县供电的有汴河乡的小吴、界牌、董圩、大顾等4个村。

一、电量
1952年,华兴烟厂发电,采取包灯、包费制,当时无电量记载。1957年,泗县发电厂供给城关的主要街道、机关、居民照明用电。1965年,北关新电厂投产,日发电量8200度。1970年,华东电网送电,年供电量94.12万度。至1985年,逐年供电量情况如上表(单位:万度)。
二、用电类型
1957~1964年,泗县电厂发电,初步解决城关的照明问题。1965年始用于手工业生产。1969年,高压电输送后,全县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电有了保证。1978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类型也相应起了变化。
几个年份电力分配情况如表(单位:万度):

三、供电形式、范围
1969年前是直供,由电厂直接售给用户,专人收缴电费。1970年后,改为趸售(原为淮北供电局趸售,1978年改由宿县地区供电局趸售),县供电局(先为供电所)分售给用户,由下属的变、供电所分别供电。1985年,全县供电范围:城郊供电所除负责城关工业生产单位、机关及居民户的供电外,还对草庙、汴光、通海、三湾、屏山、徐贺、老山、大李等8个乡供电。长直沟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为前李、长直沟、朱彭、瓦韩、彭铺等5个乡。丁湖变电所供电范围为草沟、于韩、丁湖、吴圩、大营、霸王、墩集、夏庙、九里沟等9个乡。四山变电所供电范围为四山、刘圩、骆庙、山头、黑塔、马厂、杨圩、瓦坊等8个乡。新集变电所供电范围为新集、赵集、大庄、王集、巩沟、万安、黄圩、高集、小骆、吴店等10个乡。此外,于1973年,由江苏省泗洪县供电的有汴河乡的小吴、界牌、董圩、大顾等4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