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科技成果
建国以来,全县在工业、农业和其他三方面共取得科技成果160多项,其中主要的有:
一、工业方面
1969~1985年共取得工业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11项,其中5项获县级奖,4项获省级奖,1项获地区专业系统奖,1项参加全国的专业会议交流。详如下表:


二、农业方面
1959~1960年和1982~1984年,县农业部门两次进行土壤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编写和绘制出《泗县土壤志》、《泗县土壤分布图》、《泗县土壤改良分区图》,为农业生产的改土培肥、因土施肥提供了可靠依据。
1968年进行玉米、高粱杂交制种。1969年,“两杂”大面积试种成功。
1971年,县科技部门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一部约20余万字的《农业技术手册》,印行省内外,对当地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有一定指导作用。
1972年,渔场王四玉研究“白鲢一年二次催产繁殖”成功。1978年应用于生产,每年繁殖鱼苗300~500万尾。
1981年,渔场王四玉研究“鲭鱼人工繁殖”成功,填补了全省空白。
1982年11月,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写出《泗县简明综合农业区划报告》,通过对全县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近期农业发展意见。
1983年,县气象局编写出《泗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获省区划成果四等奖和宿县地区区划成果三等奖。
三、其他方面
塑料薄膜焊接套囤缺氧保粮技术:1977年赵集粮站研用,保粮20万斤,一年后检查,不生虫,不变质,比用药剂熏蒸保粮,每万斤节省保管费52元。
有线广播自动程序控制台:1978年县广播站研制,程序控制准确,播音质量高。
组装式立体几何模型:1984年泗县中学教员王奎新研制,造价低廉,代替了价值二三百元的成套模型,对几何学的教学有良好效果。
一、工业方面
1969~1985年共取得工业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11项,其中5项获县级奖,4项获省级奖,1项获地区专业系统奖,1项参加全国的专业会议交流。详如下表:


二、农业方面
1959~1960年和1982~1984年,县农业部门两次进行土壤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编写和绘制出《泗县土壤志》、《泗县土壤分布图》、《泗县土壤改良分区图》,为农业生产的改土培肥、因土施肥提供了可靠依据。
1968年进行玉米、高粱杂交制种。1969年,“两杂”大面积试种成功。
1971年,县科技部门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一部约20余万字的《农业技术手册》,印行省内外,对当地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有一定指导作用。
1972年,渔场王四玉研究“白鲢一年二次催产繁殖”成功。1978年应用于生产,每年繁殖鱼苗300~500万尾。
1981年,渔场王四玉研究“鲭鱼人工繁殖”成功,填补了全省空白。
1982年11月,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写出《泗县简明综合农业区划报告》,通过对全县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近期农业发展意见。
1983年,县气象局编写出《泗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获省区划成果四等奖和宿县地区区划成果三等奖。
三、其他方面
塑料薄膜焊接套囤缺氧保粮技术:1977年赵集粮站研用,保粮20万斤,一年后检查,不生虫,不变质,比用药剂熏蒸保粮,每万斤节省保管费52元。
有线广播自动程序控制台:1978年县广播站研制,程序控制准确,播音质量高。
组装式立体几何模型:1984年泗县中学教员王奎新研制,造价低廉,代替了价值二三百元的成套模型,对几何学的教学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