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学校体育
一、体育课
明、清时代,本县儒学虽有一个操场,但不开体育课,操场仅供习武的童生练武和考试之用。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学书院改为高等小学,每周始设两节体操课,对学生进行队列操练。
民国初年,初级小学开设体操课,每周安排2~4课时不等,内容为游戏和队列操练。18年,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每周两课时,内容仍为游戏和队列操练。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员,体育课多数都变成自修课和游戏课。24年,安徽省第六管区运动会在灵璧召开,云路街小学组织了篮球、田径代表队参赛,并夺得这次运动会的800米和1500米两项第一名。
建国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课发生了变化。1950年,灵璧中学和固镇中学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其他一些学校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1951年,在全县各中学普遍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年,全县各中小学普遍推行第四套广播操和少年儿童广播操。
1956年,为学习和贯彻《中学、师范体育教学大纲》,从固镇中学、灵璧师范各抽调1名专职体育教师参加蚌埠专区举办的"体育教师暑期研究会",编写体育教材。此后,体育教学有了大纲和基本的教材。从1957年开始,本县在灵璧中学、固镇中学推行了"劳卫制",至1959年停止推行。1962年,建立了灵城中小学"体育教研组",注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抓好课余训练,组织学校代表队开展小型的竞赛活动。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县文教局于1964年调配专职体育教研员,组织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教学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学被迫停课,体育活动无法开展。复课以后,体育教学主要是军体活动,如队列操练、行军拉练、游泳等。1979年之后,体育经费逐年增加,县教育局给学校统一配发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铁饼、铅球等器材,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都有兼职教师开课。至1985年,体育课设有田径、球类、体操、射击、棋类、游泳等项目,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为青年学生进入专项训练打下了基础。
二、课外体育活动
民国初年,学校设有早操课。学生早晨入校后先集队跑步,然后上课。抗日战争时期,中小学生早晨除跑步外,还集队做儿童操。
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和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以及儿童广播体操在本县城乡中小学校推广实行。1975年以来,本县城镇和农村的中小学都有了扩音机播送广播操,学生随着乐曲做广播操,改善了广播操的效果。为提高做操的质量,全县每年都举行一次学校广播操比赛。县城中小学分两组,灵璧一中、二中、三中、师范为一组,实验小学、北关小学、西关小学、东关小学为一组。各校都分别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对抗赛,选出最好的班级,参加校际之间的比赛。农村中小学也都以公社或区为单位,举办广播操比赛。同时,多次举办全县中小学广播体操训练班。
从1964年以后,中学普遍推行了课间操,即每天上午第2节课后进行。1977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在上午第2节课后安排20分钟的课间操。至1985年,中、小学校早操和课间操制度未变。
建国后,本县中小学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安排40分钟作为课外活动时间。50~60年代中期,学校课外活动时,除卫生值日的学生外,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全县中小学都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班级多少编排课外体育活动一览表,每一周安排2~3次体育活动。活动内容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体操等。"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都被挤掉,学生多数去参加集体性劳动或政治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恢复课外体育活动。1985年,本县中、小学校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将各个班级每星期的活动内容、地点、器材详细列出活动表,课外活动时由班级文体委员负责借领器材,组织实施。县城几所中学学生中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尖子在课外活动时间还参加县业余体校的训练。
三、运动会
1951年,固镇中学举行全校性篮球运动会,通过比赛,选拔出学校的男女篮球代表队。1953年起,县城中学为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全校性运动会。1957年之后,灵璧中学和固镇中学坚持举办体育运动会,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并为国家培养了二级运动员徐素贞和孙西汉。"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体育运动会中断。
1977年5月,灵璧中学(今灵璧二中)举行了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参加这次比赛的有506名学生,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短跑;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4×100米接力、低栏、铅球、手榴弹、标枪、跳高、跳远等。男女各分成甲、乙组,分别进行比赛。全县大部分中学都派人参观学习。灵璧一中于1979年4月举行了第一届春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等。至1982年,灵璧一中共举行4届春季运动会。
1979年12月,灵璧师范学校举行冬季田径运动会,有200多名学生参加。男女各分成甲、乙组。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短跑;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4×100米接力赛和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手榴弹等项目。这次运动会推动了全校的冬季锻炼活动,并选拔出参加宿县地区运动会的代表队。
明、清时代,本县儒学虽有一个操场,但不开体育课,操场仅供习武的童生练武和考试之用。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学书院改为高等小学,每周始设两节体操课,对学生进行队列操练。
民国初年,初级小学开设体操课,每周安排2~4课时不等,内容为游戏和队列操练。18年,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每周两课时,内容仍为游戏和队列操练。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员,体育课多数都变成自修课和游戏课。24年,安徽省第六管区运动会在灵璧召开,云路街小学组织了篮球、田径代表队参赛,并夺得这次运动会的800米和1500米两项第一名。
建国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课发生了变化。1950年,灵璧中学和固镇中学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其他一些学校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1951年,在全县各中学普遍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年,全县各中小学普遍推行第四套广播操和少年儿童广播操。
1956年,为学习和贯彻《中学、师范体育教学大纲》,从固镇中学、灵璧师范各抽调1名专职体育教师参加蚌埠专区举办的"体育教师暑期研究会",编写体育教材。此后,体育教学有了大纲和基本的教材。从1957年开始,本县在灵璧中学、固镇中学推行了"劳卫制",至1959年停止推行。1962年,建立了灵城中小学"体育教研组",注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抓好课余训练,组织学校代表队开展小型的竞赛活动。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县文教局于1964年调配专职体育教研员,组织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教学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学被迫停课,体育活动无法开展。复课以后,体育教学主要是军体活动,如队列操练、行军拉练、游泳等。1979年之后,体育经费逐年增加,县教育局给学校统一配发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铁饼、铅球等器材,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都有兼职教师开课。至1985年,体育课设有田径、球类、体操、射击、棋类、游泳等项目,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为青年学生进入专项训练打下了基础。
二、课外体育活动
民国初年,学校设有早操课。学生早晨入校后先集队跑步,然后上课。抗日战争时期,中小学生早晨除跑步外,还集队做儿童操。
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和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以及儿童广播体操在本县城乡中小学校推广实行。1975年以来,本县城镇和农村的中小学都有了扩音机播送广播操,学生随着乐曲做广播操,改善了广播操的效果。为提高做操的质量,全县每年都举行一次学校广播操比赛。县城中小学分两组,灵璧一中、二中、三中、师范为一组,实验小学、北关小学、西关小学、东关小学为一组。各校都分别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对抗赛,选出最好的班级,参加校际之间的比赛。农村中小学也都以公社或区为单位,举办广播操比赛。同时,多次举办全县中小学广播体操训练班。
从1964年以后,中学普遍推行了课间操,即每天上午第2节课后进行。1977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在上午第2节课后安排20分钟的课间操。至1985年,中、小学校早操和课间操制度未变。
建国后,本县中小学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安排40分钟作为课外活动时间。50~60年代中期,学校课外活动时,除卫生值日的学生外,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全县中小学都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班级多少编排课外体育活动一览表,每一周安排2~3次体育活动。活动内容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体操等。"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都被挤掉,学生多数去参加集体性劳动或政治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恢复课外体育活动。1985年,本县中、小学校十分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将各个班级每星期的活动内容、地点、器材详细列出活动表,课外活动时由班级文体委员负责借领器材,组织实施。县城几所中学学生中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尖子在课外活动时间还参加县业余体校的训练。
三、运动会
1951年,固镇中学举行全校性篮球运动会,通过比赛,选拔出学校的男女篮球代表队。1953年起,县城中学为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全校性运动会。1957年之后,灵璧中学和固镇中学坚持举办体育运动会,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并为国家培养了二级运动员徐素贞和孙西汉。"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体育运动会中断。
1977年5月,灵璧中学(今灵璧二中)举行了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参加这次比赛的有506名学生,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短跑;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4×100米接力、低栏、铅球、手榴弹、标枪、跳高、跳远等。男女各分成甲、乙组,分别进行比赛。全县大部分中学都派人参观学习。灵璧一中于1979年4月举行了第一届春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等。至1982年,灵璧一中共举行4届春季运动会。
1979年12月,灵璧师范学校举行冬季田径运动会,有200多名学生参加。男女各分成甲、乙组。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短跑;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4×100米接力赛和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手榴弹等项目。这次运动会推动了全校的冬季锻炼活动,并选拔出参加宿县地区运动会的代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