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道光二十年(1840)
是年累计:从道光十年至此,全县欠漕粮87758石,漕银22292两。
道光二十二年(1842)
铜山县闸河西岸决口,本县东南田禾淹没。
咸丰元年(1851)
黄河决口盘龙集,积水竟旬,禾稼淹没。
咸丰三年(1853)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淮北官绅震惊。绅民王广牧、王广运弟兄在杨家楼首筑圩寨,其时,数百里内无第二寨。
邑人段广瀛榜第二甲,中进士,为翰林院编修。
咸丰四年(1854)
二月,太平天国军队数万人驻黄口至砀山县境内,连营数十里,六天后渡河北进。
咸丰五年(1855)
黄河决口于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北流,萧之故道遂淤。
咸丰六年(1856)
捻军6000余众由宿入萧,清兵株守县城,捻军围攻徐州未克。
咸丰七年(1857)
六月,飞蝗蔽天,各村庄相率扑打,城内设局收买蝗蝻数百石。
翰林院编修段广瀛总办萧县团练。
咸丰八年(1858)
联庄筑寨。全县共筑100寨,近者三五里,远者十里。
捻军3次围攻萧城。知县赖以平将西北面城垣加高,其余三面城壕挑深。
彗星现,彗长竟天,月余方灭。
咸丰九年(1859)
一月十五日,月全食。
二月初八寅时地震。
同治五年(1866)
六月,龙城大水,平地水深3尺,城乡民众登逃高处,老幼倒毙沟壑,壮者糊口四方。同治七年(1868)
民捐民办治理龙、岱两河。
设龙城文昌宫西院、帽山寨、魏家寺、张大屯、大吴集、陶家楼、瓦子口、北王楼义学8处。
同治八年(1869)
堵复李新庄大堤决口,使西北各乡民田不被浸淹。
挑浚利民沟。
同治十年(1871)
奏报男丁176895丁,田地2197769.82亩,其中低洼减则田14392.98亩。
萧县、永城两知县会商何家寨归属。商定以寨内南北小路为界,路东属萧、路西属永。后河南省归德府、江南省徐州府派员再勘何寨界址,寨内居民永多萧少,周围多为永地,何家寨归永城管辖。
光绪元年(1875)
顾景濂、尹耕云、段广瀛同纂《续萧县志》成书。
光绪六年(1880)
顾景濂于同治六年至光绪六年,先后三任萧县知县。
光绪十四年(1888)
法国传教士首先来萧县传布天主教,随后意大利人来酒店乡郑庄传教,相继在老黄口、孟庄、王双楼等20多个村庄发展教徒。
光绪十五年(1889)
法国神甫艾来沃来马井传布天主教。
光绪十六年(1890)
法国神甫童师中在马井西北隅购地40亩,建造天主教堂,取名“圣母领抱堂”。
是年,因马井教堂纵容教民期压民众,爆发反洋教斗争。数百农民手持长矛、斧头、大刀等武器围攻教堂,高呼打倒洋人的口号。在封建势力和教堂的联合镇压下,伤亡惨重,历时一天而失败。
光绪二十年(1894)
萧城人王淦组股在华严寺(今皇藏区孤山乡花甲寺)开煤矿。雇工1000多人,因无法排水,历时二、三年,资竭而罢。
是年,知县黄载福整顿地方武装,成立“福字营”,并调动四乡农民补筑城隍。
光绪二十一年(1895)
秋,飓风。从县城西南经萧城至东北十五里之朱庄,飓风所过之处,拔树折木,摧毁房屋,人畜皆有伤亡。
光绪二十二年(1896)
萧城的美信和、福聚隆、元顺公、庆和等商店,开始销售布匹、煤油、卷烟、仁丹等洋货。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五月四日,大雨淹麦。
秋,大水,田禾多被淹没。
光绪二十五年(1899)
春,大饥。夏、秋疫病流行,百姓死亡者甚众。
光绪二十六年(1900)
津浦铁路通车。经本县东部,县境设桃山、曹村两车站。
光绪二十八年(1902)
龙城书院改为小学堂。江宁孝廉杨炎昌为堂长,讲授经、史、文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县城文昌宫、城南部朔里店、北乡穆集、东乡褚兰、西乡张大屯设养蒙学堂五处。
秋,大水。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春,荒。
是年,大水,秋禾多被淹没。
本县孟昭潜去日本宏文师范留学。
萧县商会成立,会长刘广恩。
光绪三十四年(1908)
永堌镇南白顶山(现属淮北市)人朱象鼎,集股开采白土煤矿。共开四井,后因命案讼累而停办。
同年,马玉书招股试办孤山、花甲寺两处煤矿。
宣统元年(1909)
设劝学所。孟昭潜为所长。劝学宗旨为尚武、尚公、尚实、德智体育。
宣统二年(1910)
创办简易师范于学宫。学制一年,学生30余人,乡村出现私立养蒙学堂。
秋,马井一带蝗灾。“群蝗降,地复盖,株禾二、三头”。此次蝗灾,黄口东南至杨楼西南,纵横十余里,持续五天,秋禾被害,百姓背井离乡,逃荒者甚多。
秋,大水。
是年,因马井教堂窝藏土匪,教民欺压群众,反洋教斗争再起,马井天主教堂被焚毁。
宣统三年(1911)
刘云昭(汉川)在萧城创办第一所女子小学,学生三、四十人,并附设蚕桑班,招收村姑学习种桑养蚕技术。
民国元年(1912)
2月1日,刘云昭任萧县民政长(即县长)。
2月,萧县设警察分局,夏传升为分局长。
萧县参事会成立。
8月1日,龙城小学改为第一高等小学堂。
是年,刘云昭在萧城建立国民党分部,自任分部长。
田赋改为省税和县税两种,改征银两为“元”。原忙银每两省、县税改征2.5元,漕粮每石省、县税改征5元,全县总计为145041.95元。
张庆容在张老庄创办张氏私立养正高等小学。乡里富绅以学堂为进仕之梯,全县公、私立学校骤增至百余处,因师资不足,经费为难,旋起旋灭。
萧城设邮柜,地址在一德堂药房。
乡董朱述曾和大同公司开采青龙山东之煤田。
民国2年(1913)
1月,孟昭潜任视学,负责全县教育行政。
是年,师范传习所于萧城常平仓成立,江北师范毕业生刘云昭任所长,学制一年,学生50余人。
民国3年(1914)
7月,成立清乡局,县知事游艺之任督办,王孔法任会办。
是年,警察分局改为警察所。
民国4年(1915)
6月,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通车。经本县北部,设黄口、杨楼两车站。
是年,段书云自青岛、烟台引进紫玫瑰香葡萄,栽种于县城东郊之邵庄、大庄一带。
黄口出现经销洋货、收购土特产品、代客买卖、安寓客商的行栈。
民国5年(1916)
8月,王孔法在王寨创办第二高等小学堂。
夏末秋初,霍乱流行,百姓死亡者甚众。
是年,国民党萧县分部改名为“地方自治促进会”,刘云昭任会长。
民国6年(1917)
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驻徐州辫子军闻变炸营,携枪四散。逃兵枪支多落匪手,害及本县。
7月20日,砀山土匪首领(外号马二蒲包),勾结萧县土匪攻入萧城,抢劫财物,开牢劫狱,打死打伤官兵20多人。县知事甘常悫因此被革职。
是年,皖系军阀张文生部四千余人进驻萧县。
民国7年(1918)
张镜环任县知事。创建警卫营,兼任营长。
倪道杰成立益大中兴公司,试采青龙山之煤矿。
成立师范讲习所。学制一年,学生50余人。
民国8年(1919)
暑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读书的萧籍进步学生李宪仲等把《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带回萧县,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第一次在萧县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8月,高民(抗如)等三人来萧宣传“五四”运动新思潮。在萧城孔庙召开几百人大会,成立萧县学生联合会。一高学生徐志昌为会长,王宜周为副会长。大会通过了坚决支持北京学生正义斗争的决议。会后,萧城、黄口、王寨、永堌等地学生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
刘子迂在郝集初小基础上,创办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邵世恩在黄口创设西荫高等小学。
是年,利用龙城书院的藏书,改建成通俗图书馆,馆址在城东南隅之龙湖公园。
疏浚龙河。
民国9年(1920)
5月20日下午,张庄寨一带遭冰雹袭击。冰雹大的似鸡蛋,持续一小时,幅宽十余里。人畜皆有伤亡。
11月,徐州八县学生联合会组成人员徐文雅(彬如),在萧城孔庙群众大会上作反对“二十一条”抗日救国演讲。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并查缴日货,在萧城农历十月古会上焚烧。
是年,江苏省立第七师范部分学生来萧作“反对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宣传活动。并组织若干“十人团”,分赴瓦子口、白土等乡村动员民众。
民国10年(1921)
4月17日,酒店一带雹灾,由晨至晚,雨雹齐下,雹大如鸡蛋,打坏庄稼,砸伤人畜。
夏,姬村一带遭山洪袭击,小麦淹没百分之九十,灾民饿死者甚多。
是年,国民党萧县地方自治促进会改名为互助社。
直系军阀陈调元部二千余人驻扎萧县。
设邮局。
民国11年(1922)
5月13日晨,酒店一带雨雹齐下,至晚方止,方圆约10里受灾。
8月,刘云昭等于萧城创办“贫儿教养院”。收养贫苦儿童八十余人,学习文化,同时学习织布等技术。
民国12年(1923)
1月,改劝学所为教育局,首任局长张长桂(月樵)。
是年,改师范讲习所为县立师范,学制三年。首届招生30余人,当时省令筹办义务教学,教师悉源于此。
改通俗图书馆为通俗教育馆,附属于县教育局。
民国13年(1924)
6月16日,王仲廉(淮海区寿楼乡王衍庄人)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11月30日毕业。
夏,持续大风雨一周。酒店等中心区田禾淹没,树木折倒,房屋坍塌。
民国14年(1925)
5月,王寨小学校长任铁肩领导教员开展索薪运动。教育局长张长桂被迫辞职。
6月,萧县工、商、学界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游行示威。并把募捐的钱款,邮汇上海救济烈士家属,声援“五卅运动”。
夏,久旱不雨,酒店蝗灾,为害面积纵横三十余里。
暑期,在外地读书的萧籍学生聚会萧城,组织“爱国雪耻会”。第一高等小学学生查缴一批日货和英货,当众焚毁。
是年,韩复榘率冯系国民革命军数万人在萧境与直鲁联军两经缴战,联军大败,其后萧县为新旧军阀争夺的拉锯地带。
直鲁联军褚玉璞部占据萧县,派白玉普为县长。
“笃信昌钱庄”因直鲁联军强行借款而倒闭。
县长白玉普智杀土豪劣绅朱德恩(永堌白顶山人)。
民国15年(1926)
6月中旬,国民党江苏党部委员戴盆天(跨党中共党员)来萧,在萧城女子高等小学和萧城后街教堂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报告。通过签名,发展国民党员。
7月1日,国民党萧县执行委员会成立,刘淑昭、萧翰云、王贞廉、纵精舜、任铁肩、丁文魁等为执委。
秋,中共党员刘亚民在永堌办起“平民学校”,培训农民运动骨干。
是年,提倡种植美棉,农民教育馆举行棉作改良宣传,当年领棉种者12户,领棉籽200余斤。
年底,中国共产党徐州特别支部派李光琛来萧发展丁文魁(毅忱)、纵精舜(白踪)为中共党员。
民国16年(1927)
6月2日晨,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部占领徐州。王部路经萧城时,县城军民郊迎二十里,并在南书院举行欢迎会,赠送官兵慰问袋。
6月19日,蒋介石率李宗仁等在徐州的将领,乘专车西上迎接冯玉祥。在黄口车站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20日蒋、冯在徐州结拜兄弟。
7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李轩为特派员来萧。以整理党务为名进行“清党”,成立特别委员会,设特别委员和清党委员。
是年,改警察所为公安局。
于贾巷开设平民诊所,所长王增益。
年底,国民革命军派黎晓阳为县长,逮捕劣绅恶董邵世恩、刘瑞岐、吴宗周,交苏州江苏省特别法庭各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民国17年(1928)
1月,国民党萧县特别委员会改为临时执监委员会。设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旋即结束。3月恢复特别委员会名称。
2月,中共萧县特别支部成立。
4月,由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刘云昭引荐,李承霖任萧县县长。
4月,省令征收亩捐充作农民银行基金,县长李承霖以灾害频仍,大军过境为由,呈请免征,获准。
春,实验小学成立,由县一小、县一女小、龙城镇一小三校合并而成。
是年,萧县国民党特别委员会机关报《民声报》创刊。石印,发行二、三百份,全部赠阅。社长任铁肩。
5月,“五三惨案”后,萧县建立群众性的反帝大同盟,各学校师生分赴街头宣传抗日。
5月,旱。
6月,蝗。
6月28日,中共萧县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萧县第一届委员会,颛孙钧(叔平)为书记,胡文清、胡玄圃为常委。大会通过了党组织的发展、宣传及训练、农民运动、职工运动、士兵运动等决议案。第一次在萧县提出“打倒地主”的口号。
6月,萧县师范学生自治会出版《晓声》半月刊,仅出两期,被迫停刊。
7月,国民党萧县特别委员会改为党务指导委员会。
8月,大雨,秋禾受害。
是年,县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和巡回文库合并,在文庙旧址成立民众教育馆,馆长徐爽(朗秋)。
大同街开设博爱医院,院长蒋相谦(益斋)。
年底,李承霖县长因袒护共产党之嫌被撤职。刘炳晨继任县长,把16个区改为10个区。
民国18年(1929)
1月,共青团萧县委员会成立,萧雅臣任书记。
2月,萧师学生为抗议县教育局撤换校长刘亚民和开除学生领袖,宣布罢课。全县成立“声援师范学生反对开除七名学生后援会”。
3月,萧师学生游行示威。包围教育局,冲击县政府,迫使县长刘炳晨答复学生要求,恢复七名学生的学籍。
4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段木桢带领武装来萧。配合新任县长何飞雄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实行白色恐怖。共产党员胡文清、朱玉珂、纵精舜、刘永之等13人被捕,路继先、刘亚民等四、五十人被通缉。
5月,中共萧县县委在许岗子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决定深入农村,领导农民开展合法斗争。
秋,萧县佛教会用火神庙房屋创办私立贫民初级小学校。以全县庙产为基金,亦称佛教小学。
9月,民众教育馆开办民众实验学校,分成人班和妇女班。
9月15日夜,雹。
秋,黄口完小、郝集完小等校教师联合发起全县小学教师加薪运动。二百多名小学教师集合于县城民众教育馆开会,建立全县小学教师联合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斗争坚持了两月,后因领导者李祥龄被通缉而中止。
秋,大旱,蝗灾。损失约100万元。
10月,民众教育馆成立“东方画会”。各界会员二十余人,每年冬、春举行画展,每次参观人数达三千人次。
是年,萧县第一条汽车路——萧铜路,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修竣,长16公里,由县城经毛庄至姚楼入铜山达徐州。
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在全县展开。黄口、王寨、永堌、薛庄等地发展农会会员二千多人。路套农民协会斗争地主杨学勤、杨明哲,杨上告到县政府,县大队出动武装一百多名进行镇压。
县公产公款管理处发行“萧县地方附税抵借券”十多万元(十八、十九两年累计)。此票币流通于苏、鲁、豫、皖等省毗邻各县。
忙银每两改征8.518元,为民国元年的4.16倍,漕粮每石改征13.812元,为民国元年的2.76倍。
美国天主教神父海橙来县城传教,建立教堂,在朔里、丁里、毛庄等六处设立分会,发展教徒1500多人。
年底,全县发展中共党员200多人,建立10个支部。发展秘密农协会员3000多人。
民国19年(1930)
春,民众教育馆成立“春雪京剧社”、“新剧社”、“联欢剧社”。
5月4日,黄口小学学生自治会,联合社会青年举行游行示威。当局压制学生运动,学生愤怒,驱逐了该校训育主任黄体鹏和教务主任吴忠贞。
6月中旬,中共徐海蚌特委派陈履真来萧县,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号召“掌握武装,夺取政权”。
中共萧县县委、共青团县委合并成立县行动委员会。
6月20日,萧县成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第十五军第一师。纵翰民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兼红一师政委,张圣和任师长,决定7月10日于黄口、王寨、永堌同时举行武装暴动。
6月26日,王公玙任县长。
7月,连续百日雨,9月雨止。
7月10日,黄口武装暴动成功。缴获长短枪200余支,俘敌百余名,致使陇海铁路交通中断三天。
秋,县长王公玙督率警察队,对苏、皖、豫边界的王刘妮、赵皮子、周憨子、三毛猴等十余股二千多名土匪进行清剿。经大小三十余战,历时半年,基本平息。
8月,成立救济院。内设孤儿所、习艺所、贷款所、施医所。孤儿所收养孤儿60名,教以文化和工艺;习艺所分木科、织科两部。
8—9月间,中共萧县行动委员会决定在萧城、里山、朔里、蔡庄等地暴动。县城和各大集镇都贴有师长张圣和、政委兼苏维埃主席纵夷陀(即纵翰民)署名的布告。当局强行镇压,逮捕共产党员靳伯益、王汉民、李乐智、纵衍朋、李兆铭等,解押到镇江杀害。并先后悬赏通缉纵翰民、张圣和、萧雅忱、戴蕴山、张舒民、许致远等,暴动未能举行。
11月,贯彻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组织和经常工作。萧县行动委员会撤销,恢复中共萧县县委,纵翰民任书记。
12日,河南省地方武装李克邦部二千余人,1400支枪,被国民政府军第八军军长叶开鑫收编为独立旅,李更名永安。18日奉命移驻萧县,驻萧城期间,李部虽装备不整,尚守纪律。河南省主席刘峙为消灭异己,以“骚扰地方”为由,电52师师长韩德勤就近处置李部。25日韩派三个团的兵力突然包围县城,双方展开炮火对射。27日拂晓,韩至三里庄指挥攻城,李要求以眷属作质证缩小受编,韩则坚持先缴械,再谈收编,李无法,缴械被俘。
民国20年(1931)
2月,在城南华祖庙北侧建县公共体育场、占地10.3亩同年12月3日落成。内分足、篮、网、排球场和器械部。田赛有跳高、跳远、铅球、标枪,径赛有简易跑道300米。场长纵荣封(华甫)。
3月1日,成立清乡局,王公玙兼局长。
4月,萧县白土寨煤矿收归江苏省经营。
5月,萧县厨司业、泥水作业公会成立。
5月27日,布告悬赏缉拿著匪王刘妮(王景祥)。6月,县警察队在上海捕获,于县城北关处以极刑,人称“火烧王刘妮”。
7月24日,暴雨成灾。由陶楼可通船到岱山口,祖搂南部水深1.5尺,秋禾淹没,受灾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三、四、五区为重灾区。华阳义赈会拨发粮食、衣物等救灾物资,在重灾区设三处救灾机构。
9月底,县长王公玙在黄口召开丰、沛、萧、砀、铜五县万名青年学生大会。声讨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会后,萧县成立抗日救国会,欧阳道力任会长。
是年,用方块青石铺设萧城中道街(今中山路)、民治街。
民国21年(1932)
5月,各小学运动员齐集县城,举行首届运动大会。
7月,成立县志编修委员会,聘丁熙民为主任委员。
8月13日,朱大同、王德山领导张庄寨和洪河集暴动。张庄寨暴动打死敌区队长,缴获长短枪30余支;洪河集暴动缴获枪6支。暴动后向西转移,遭股匪裹挟到永城东北窑山集,暴动人员脱离,枪支被劫留。
10月10日,成立梅村乡自治实验区。辖32村,700余户。实行政教合一,作全县乡村建设之样板。
是年,陆子亨组织“大中煤矿公司”,召募1000多名工人在孤山建井开矿。
在萧城贾巷开设亚民诊所,所长杨宝华。
萧城及黄口设三等邮局各一处,穆集、洪河集、大吴集、张大屯、王寨、张庄寨、寿楼、朔里、永堌等八处设邮柜;陶楼、红庙、张新集、瓦子口、丁里五处设邮站。
县政府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签订一项推广农业新技术计划。在陇海路南试种从美国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在陇海路北推行桃树栽培新技术,后在县城东南邵庄创建葡萄园艺场。
民国22年(1933)
4月,由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特派员和县党部特务员联合成立“萧县调查室”,又名“36”号。
4月19日,县政府政务会议决定建立“民生工厂”。以张贯三遗产作该厂基金,劝募自动捐助。厂址在萧城富贵街(今体育场附近),翌年建成投产。
秋,由于叛徒出卖,中共萧县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活动被迫中断。
是年,于大同街开办县立医院,院长王展如。
蝗灾。
疏浚龙河、岱河、洪碱河。
民国23年(1934)
春,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权泰丰,特务室主任萧震,警察科长李公达,县长王公玙,组成萧县“党、政、军、警特种汇报”。负责研究共产党的活动情况,以及逮捕、审讯等工作,会办各种重大案件。
4月,姚雪怀任县长。全县由十个区并为五个区,辖一百零八个乡镇。
4至5月,编组保甲,实行连保连坐制度。
6月18日,武楼血案。县队两个分队在萧西武楼驻防,适国民党王钧部一个团也住在附近协助清剿。6月18日晚,该团移防武楼,县队认为是土匪,开枪射击,该团也认为是土匪,以炮还击,互有伤亡。该团攻入寨内知是误会,气恼之下将县队分队长孟杰枪杀,县府派员赴省控告,国民政府军政部将该团团长撤职查办。
8月,徐属各县黄水暴涨,省府派员驻徐州督察防堵黄水。
9月,江苏省政府取消冬漕加征。
秋,先后恢复萧铜边中共杨庄、朱小楼等支部。
是年,县政府举办合作社人员训练班。结业后各乡办起合作社,如帽山乡办蔬菜运销合作社,宜梨乡办水果运销合作社,陶楼乡办棉花生产运销合作社,其余各乡多办起信用合作社。
民国24年(1935年)
2月,连降大雨,黄水暴涨。
4月,办理土地呈报。全县净增税田110万亩,计有税田240万亩,受到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赞扬,为江苏省成绩最突出者。
4月16日,县政府征收土地丈量费每亩一元(当时可买小麦90斤或秋粮140斤)。黄口区利民乡农民六、七百人,手持大刀、长矛,赶跑收缴丈量费的区队。当局派兵镇压、收缴农民武器数百件。
7月10日,暴雨,农田多被淹没。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称:“灾情尤重于民国二十年。”
9月,在陇海路北建立中共路套区委,路继先任书记,属沛县县委领导。
民国25年(1936)
2月1日,县政府利用保甲制度,挤查近千名红枪会会员自首。
2月18日,各区检举捕送烟毒犯150余人,以致监所不能容纳,另辟烟犯拘留所两处。10月成立烟民习劳队,教以自力谋生之道。
春,王展如当选萧县国大代表。
7月,各区成立壮丁训练学校,18岁以上的青壮年,自带枪支,自理伙食,集中训练一月。
10月1日,江苏省银行设立萧县办事处。
10月8日,成立壮丁义勇队。
11月23日,县公款公产管理处将封存的“萧县地方附税抵借券”45000元焚毁。县政府宣告,尚在流通中的“抵借券”限于民国26年1月底前兑换完毕。
12月10日至12日(旧历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萧城传统贸易盛会。县政府征集当地优良品种2000多种,在县城东关外种苗场展览比赛,参观者万余人。
12月12日,“西安事变”。17日,县政府电令各区乡镇长、各学校校长:“晓喻民众,毋得惊扰”,“严防奸细乘机活动”。三区(袁圩)区长耿蕴斋散布同情言论被拘后撤职。
12月26日,实行征兵制。首次征得炮、步兵456名,在县城举行了新兵入营欢送大会。
12月,省府决议:萧县由三等县晋为二等县。
是年,黄口建成省属粮库一所,附设一个轧花部,为苏北最大之轧花厂。
民国26年(1937)
6月3日,在第一区中心民校当众焚毁没收之烟毒品及毒具。
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苏鲁豫皖书记郭子化由延安回到辖区,在黄口召见丁毅忱、耿蕴斋,部署其争取把黄口地区作为丰、沛、萧、砀抗日工作中心。
7月12日,一、三、四各区境内发现蝗虫。政府严令各区乡、保、甲长督饬民众从速捕灭。
秋,丁熙民、陈少甫纂《萧县志》成书。县长姚雪怀以财政困难为由,未准付印。抗日战争中,该书稿不知所终。
7月24日,政府征牛车八百余辆,运送石料铺修海郑公路萧铜段。
8月20日,国民党被迫释放部分政治犯。共产党员李忠道于南京出狱,23日回到萧县,旋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8月,省立徐州中学招收100名新生,萧籍学生录取56名,引起震动,邻县联合赴徐中查卷后方释疑。
10月,李宗仁莅徐成立第五战区司令部。萧籍人士刘云昭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秘书长。组训各县民众,发动青年参加战地服务。
10月,中共路套区委改为萧铜工委,路继先任书记。
日机一架在管粥集附近坠落。当地群众把驾驶员擒获,送交县政府,转解徐州。
11月,县长姚雪怀因“恐日病”辞职。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等也弃职匿居乡下,党政机构陷于半瘫痪状态。
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在黄口召开扩大会议,由特委书记郭子化主持。萧县路继先、耿蕴斋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精神,要求各地积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成立抗日救亡团体,组建抗日武装,在徐州失陷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12月19日,王雪琴就任县长。同时成立萧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丁毅忱任主任。各区乡也相应成立动员委员会。
年底,第五战区游击司令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兼任第九行政督察区(徐州)专员。
民国27年(1938)
1月,国民党第五战区抗日青年训练班第一期结业。曹鹏、李祥顺等人组成的民众动员工作团20人来萧,协助县府做民众动员工作。
2月,中共萧县陇海路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李忠道任书记。
2月至3月,县动员委员会分别在各区开办抗日训练班,每期7—15天,人数在100人—200人,共办五期,培训七八百人,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培训了中坚力量。同时在各区召开万人大会,散发抗日传单,宣传抗日救亡工作。
3月初,中共徐西北区委在丰县召开丰、沛、萧、铜、砀五县党的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县加强动委会的领导,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发展抗日武装,至少要搞30支枪。
5月15日,日军第九师团一个旅团约2000人,分两路向县城进攻,在孙、圩子、周圩子、瓦子口,被刘汝明部119师击溃。16日敌增援部队经瓦子口迫近县城,守军139师配合县大队坚守县城,激战竞日。18日拂晓,日军一部窜入县城展开巷战。10时,师长李兆英下令突围,县长王雪琴、大队长耿继贤在突围中牺牲,萧城陷落。
日军盘踞萧县数日,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被害百姓3000余人,仅城东牛眠、城南房庄被杀者千人。
5月底,沦陷后的萧县一片混乱。土匪蜂起,有的为了自卫成立“联庄会”。当时活动于萧宿永边境的土匪有11大杆,从夹河寨至黄口有5大杆,每杆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后来一部份被抗日政权改造为抗日武装,一部份被苏北挺进总指挥李明扬收编。
5月底,共产党人朱玉林将黄口区队四、五十人改编为抗日游击队。耿蕴斋、孟振声组织一支游击队活动于萧西张大屯、曹瓦房一带。
6月,徐州日军宣抚班头目金啸虎来萧,伙同豪绅刘云亭、陈砚生等在萧城组织维持会。黄口的邵世恩、杨楼的马公远、张大屯的纵衍棻、赵楼的赵宗熹也相继在当地成立维持会。
6月9日,津浦路东桃山集的孙象涵等,在九区高庄打死汉奸赵宗熹,举起抗日锄奸的义旗,建立彭南游击队。
6月下旬,孟振声、耿蕴斋两支游击队到陇海路北整顿,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15、16大队。
7月初,共产党人李忠道联络六区联庄会吴信容的武装,陈怀玉联络马井联庄会的武装,许西连联络里山的自卫武装,从县城西北攻入城内,将伪组织赶出县城。后伪组织又先后在城南穆楼、城东毛庄、城北黄营子等处被自卫队痛击,金啸虎逃回徐州。
7月,李忠道在六区张屯组建“萧县抗日游击队”,有五、六十人,十五、六支枪,后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17大队,李忠道任大队长。
萧县路南工委改为萧县工委。
8月,萧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全县由五个区划分为十个区,推举彭笑千为代理县长。
8月23日,17大队智取黄庙。派5名战士以送慰劳品为掩护进入日军据点,突袭正在午睡的日军,歼敌20人,缴获三八步枪18支,手枪一支,歪把机枪一挺,游击队无一伤亡。
8月底,孙象涵率“彭南游击队”在梅村与17大队举行联欢。彭南游击队改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18大队,孙象涵任大队长。
9月中旬,17、18大队联合地方抗日武装,破击津浦路三堡至曹村段、陇海路杨楼至李庄段之铁路,并一度攻入黄口车站。
10月中旬,19大队成立,许致远任大队长。17、18、19三个大队合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孙象涵。三支队成立后即攻打张大屯的维持会,不克,支队参谋胡驰先牺牲。
10月,中共湖西特委决定撤销萧县工委,成立萧县中心县委,戴蕴山任书记。辖萧县(陇海线南)、宿县、永东、砀南四县。
10月底,“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20大队成立,大队长吴信容。
11月,抗日民主政权在大演武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到会四十多人,选举彭笑千为县长,同时选举产生了十三人组成的县政委员会。县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了抗日武装规程;确定按土地征收公粮、实行合理负担;发行抗日流通券等事项。
12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机关报《实报》创刊。三日一期,发行二百至三百份,最高达1000份,发行至萧宿永砀四县,1941年3月停刊。
12月19日,17、18、20三个大队及贾兴兰的游击队,共七、八百人,联合进攻萧九区徐楼汉奸据点。驻曹村日军出动增援,在大山口与17大队发生激战,大队长王振全等牺牲。
是年,孤山煤矿被日军劫掠,由日伪军驻守。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工人每年开采20万吨优质煤炭运往日本。
年底,萧县中心县委在二区纵瓦房召开“萧县人民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孙叔平作了《论持久战》的辅导报告。会议选举纵翰民为人民救国会主任。
年底,驻徐日军500余人,扫荡抗日游击区腹地王寨、祖楼、青龙集、王白楼等地。游击区军民坚壁清野,相机杀敌,日军到处扑空,一筹莫展。
民国28年(1939)
1月25日,20大队逮捕张大屯汉奸纵衍棻,押至王汉楼枪决。
2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在四区张寿楼、崔口、小阁子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每期50人。训练7—15天,至9月,共训练500多人。
春,县政委员会决定成立县常备队。彭笑千兼总队长,纵翰民任政治处主任,赵永和任参谋长,编制六个营,3000余人。
春,成立县总宣传队,每两个区成立一个宣传队,共有宣传队员一百五、六十人,平时随部队活动,宣传形式有话剧、歌曲、曲艺、舞蹈等。
4月,日军一个联队再犯萧城。黄口维持会长邵世恩附势移驻萧城。
日军在二区王台子、三区后洼安设据点,在送给养路上到处为游击队截击,据点被围得水泄不通,6月底被迫撤退。
5月13日,二总队武装2000余人奉命改编为苏鲁豫支队七大队,大队长耿蕴斋,副大队长孙象涵。
5月14日,中共湖西特委改为苏鲁豫边区党委,撤销萧铜工委,建立萧铜县委,路继先任书记,属沛县县委领导。
夏,萧县青年救国团成立,主任吴忠培。
6月,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莅萧视察,召开干部大会,宣传《论持久战》,赞誉萧县为“抗日模范县”。
7月7日,萧县军民近万人在张新集召开抗战两周年纪念大会,党、政、军负责人在大会讲话,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的事实,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
8月,萧县妇女救国会在四区梅庄成立,主任张明。
8月,中统徐州区室主任兼行动队长朱大同潜入萧县,利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子石在三区徐油坊办党员训练班之机,秘密发展特务组织,进行反共活动。
下旬,萧县抗日游击支队(简称萧支)在蒋新楼成立,1000余人,吴信容任支队长。秋,
萧县农民救国会在四区张寿楼成立,主任张舒民。
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电示:原属山东分局的陇海路南、津浦路西的党、政、军归豫皖苏区领导。
12月5日,日军500余人,由徐州经陶楼、曲里铺向大吴集进犯。7月,萧县常备队一营、三营和萧县游击支队二营在吴蒋庄、大吴集与日军激战竟日,毙敌70多名。
12月中旬,萧宿永地区日伪军步骑千余人分三路扫荡,侵占萧县王寨、李石林及永城东北刘河等地。经三总队及地方武装不断袭击,于28日撤退。
是年,在中共“以抗战教育工作协助抗日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方针指导下,全县恢复和创办初高级小学七、八十所,计有学生24000多人,教员近200人。冬季在张庄寨、祖老楼分别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并有农、青、妇代表参加。
年底,全县有农民救国会员12万人,青年救国会员10万人,妇女救国会员3万多人,中共党员2000人。
民国29年(1940)
2月,县政委员会在王白楼子举行会议,县长彭笑千辞职,许西连代理县长。
2月,萧县常备总队四营营长刘瑞岐不服从总队调遣,与铜山县长耿继勋(外号耿聋子)联合反共,在七区迎风口成立萧县县政府办事处,自任主任。
3月初,抗日民主政权县参议会成立,参议长张静波。
3月18日,县参议会在王柳园召开会议,选举纵翰民为县长(在纵翰民接任前仍由许西连代理)。
3月,中共豫皖苏区委决定:萧县常备总队一二三营编为萧县抗敌总队,总队长耿蕴斋、政委李耀。
3月16至4月11日,日伪步骑2000余人,分五路向萧永边境大规模扫荡。新四军六支队一、三总队转移到外线作战,区乡武装与游击小组和民兵实行坚壁清野,就地纠缠。4月1日,在磨山、僖山、李黑楼与敌激战一天,毙伤敌300多名,抗日部队伤亡300余人,一总队长鲁雨亭牺牲,县长纵翰民负伤。此次反扫荡中,主力部队大小战斗20余次,地方游击队袭扰敌人50余次,毙敌左野联队长、北山大尉以下千余人,俘敌6人。11日,各路扫荡之敌撤走。
4月,日伪萧县公署成立,邵世恩任知事。
5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决定:反扫荡中组成的各区游击队集中整编,建立萧县独立团。下辖五个营,共1700人,团长赵海丰。
5月14日,江苏省政府任命朱大同为萧县县长,代理县党部书记长。县政府设在陇海路北临黄镇(今管粥集),当时人称北政府。至此萧县同时存在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三个县政府。
6月,六区区委派三大队排长蒋正红带一个班到古城乡保卫麦收和动员新兵入伍,遭到国民党刘瑞岐部突然袭击,俘去全班战士,蒋正红被杀害。
8月,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决定撤销萧县中心县委,成立中共陇海路南地委,书记李忠道。辖萧县、宿西、永城、夏邑、砀南等县。同时,重建萧县县委,书记辛程。
8月,“萧县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四纵队6旅18团,团长吴信容。
9月,萧县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成立,朱大同兼任区队长。活动于六、七、八区及陇海路北一带。
10月,伪警备大队成立,由原维持会的一、二、三中队及黄口自卫团一部组成。配合各区自卫团抓伕要款,协同日军扫荡。
11月,萧县抗敌总队编入八路军四纵队特务团。耿蕴斋由抗敌总队长改任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
12月12日,八路军四纵队六旅17团团长刘子仁,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六旅副旅长、18团团长吴信容,受国民党顽固派策动,在萧宿永边境叛变。扣押共产党军政干部八、九十人,造成流血事件,随后挟持部下2000余人投降汤恩伯。耿蕴斋被任命为国民党苏鲁豫皖边区游击第一纵队少将司令,刘子仁为副司令兼第一支队队长,吴信容为第三支队队长。
是年,日伪萧县警察局特高股成立。加紧对抗日人员逮捕、刑讯和杀害。
朱大同建立国民党特务机构“情报室”,下设东南、西南情报站,从事对抗日民主政权的侦察和破坏活动。
民国30年(1941)
1月1日,吴信容部一营突袭五区区公所。俘去区委、区公所8名负责人,掠去长短枪数十支,同日将四区区队一个排的武装缴械。
1月25日,成立萧县独立旅,纵翰民任旅长。
年初,国民党萧县县党部机关报《萧县导报》出刊。油印、两版、三日刊,发行至各区乡及国民学校约七百份,全部赠阅。
3月,国民党、农会、三青团合并,成立新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路治久。
3月下旬,刘瑞岐常备团向萧西罗河附近之萧县独立旅和县政府驻地进攻,叛军耿、吴、刘部与之配合,四区区长张长文牺牲,七区区长萧新廷被俘。独立旅被迫向宿北转移,留一团三营(原独立旅六营)随县政府到二区南部活动。
3月31日,萧县独立旅一团一营,亢营(亢为德营)和县政府驻徐暨一带,被濉溪、蔡里、祖老楼等处日伪军五路围攻。三营、亢营奋战突围,一团三营随县政府转移到涡北。
4月,豫皖苏边区反顽斗争失利,新四军四师撤至皖东北地区,萧县党政干部及地方武装奉命东撤。此时许西连、冯蕴言、张立轩、王可风等转移到皇藏山区,组成萧东办事处,许西连任主任,冯蕴言任秘书。“亢营”一个连配合活动。
5月中旬,中共豫皖边区区委派朱玉林等8人返回萧东,与许西连等配合,组成以朱玉林为书记的中共萧东临时县委,建立九区区公所及皇藏、官桥、桃山三个乡政府。
6月下旬,国民党萧县县长朱大同在七区刘庄,被日军捕去。刘瑞岐乘人民抗日武装东撤之机,占据萧西地区,以四区作为军政基地。
11月,新四军四师将“亢营”改为九旅独立营(又称萧铜独立营),顾寒星(梁鸿志)任营长。
民国31年(1942)
1月,日伪萧县公署改称萧县政府,邵竞生任县长,隶属于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后归淮海省管辖。
2月,津浦路西国民党地方武装王传绶部分三路向白场、沈峪进犯,受到萧铜独立营迎头痛击,歼敌一个排,俘20多人,缴机枪一挺,步枪20支。继之又在津浦路东打退国民党地方武装刘子正、张立钧的进攻。通过这两次战斗,控制了皇藏山区,巩固了第九区,建立了路东区和路西区,成立了区队和乡武工队。
3月,中共萧铜临时县委改为中共萧铜县委,朱玉林任书记;萧东办事处改为萧铜办事处,许西连任主任。
3月,王子石接任国民党萧县县长,三个月后,由刘瑞岐接任。
9月,中共萧铜县委书记朱玉林被伪军张立钧部逮捕,曹介任萧铜县委书记。
9月,萧铜独立营整编为萧铜总队,编制3个营1500人,总队长许西连,政委寿松涛。
9月,萧铜办事处在津浦路东郑楼创办萧宿铜中学,采用短期轮训办法,培养抗日干部,每期五、六十人,至民国35年停办。
9月,国民党萧县政府在四区守备庄办萧县简易师范,招生两班。
9月至11月,刘瑞岐以两个支队3000余人三次向皇藏山区萧铜抗日根据地进攻,萧铜总队在伏击中致敌重创,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反共摩擦。
民国32年(1943)
1月13日,国民党苏鲁豫皖边区游击挺进第一纵队马海川支队投敌,编入伪军郝鹏举部。此时日伪在全县设24个据点,西部以大吴集、南部以朔里、东部以曹村、北部以黄口为中心。
3月,萧铜根据地成立党、政、军工作委员会,主任寿松涛,副主任许西连。
4月3日,中共萧铜县委书记曹介在葛王村被伪军逮捕。王学文接任萧铜县委书记。
夏,萧宿铜办事处在其活动中心地区发动群众开展让息反霸斗争,并组织民兵和生产互助小组。
夏末,寿松涛任中共萧铜县委书记,同时成立路西工委,书记姚克(王学文)。
9月,国民党县政府以萧师为基础,在张庄寨办萧县中学。有中学1班,师范3班,计学生224人,教职员23人。
10月,国民党萧县县长刘瑞岐在王白楼村开办“萧县地方军政干部学校”。每期学员三百余人,共办两期,毕业后分到军队任政训员,或到地方任乡长、农会主任、财粮员等职。
是年,萧铜县辖皇藏、路西、路东、宿北、斜东、斜西、奎西、褚兰、尤集9个区;国民党萧县政府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区;日伪萧县县政府辖一区(大庄)、二区(朔里)、三区(祖楼)、四区(张寿楼)、五区(大吴集)、六区(曲里铺)、七区(杨楼车站)、八区(黄口车站)、九区(曹村车站)、十区(东杨楼)、十一区(东镇店)、十二区(瓦子口)。
冬,汪伪国民党萧县县党部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李熙照。
是年,国民党县党部规定每亩征收田赋2斤,军粮6斤,麦秋各半。日伪县政府公布每亩征收省县税11斤,加耗1.5斤共12.5斤。同时规定每亩收买责任粮18斤,强令完成。农民每年所交田赋、军粮、收买粮及管饭等项占产量的3/5,地主也要占1/2。
民国33年(1944)
5月中旬,萧宿铜抗日民主政府在津浦路东郑楼成立,许西连任县长。
8月2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包围国民党40纵队王传绶部于小朱庄。23日发起总攻,击毙王传绶以下354人,俘副司令王忠鼎以下官兵1040人;吴信元率部起义,编为新四军四师萧县独立旅,辖四个营,1700余人。
9月,日伪办黄口中学,招初中两班,学生100人。
9月,新四军四师骑兵团第三大队协同萧县独立旅横扫萧县西部和北部顽伪政权,新开辟的地区并入萧宿铜县,县长彭笑千,副县长许西连,纵翰民任县委书记。
9月11日,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不幸中弹牺牲。遗体送本县王白楼子村装棺入殓。民国34年2月葬于洪泽县半城。中共中央、毛泽东表彰他“功垂祖国,泽被长淮”。
10月,国民党军队王郁文部四个师与陇海路北地方顽军耿继勋、刘瑞岐,津浦路东段海州苗秀霖部向萧宿永地区三面合击。七旅、九旅在萧铜独立团配合下,截歼段、苗部于路东,转战路西,于保安山一带击溃王郁文部。萧铜独立团一、二营、萧县独立旅阻耿继勋、刘瑞岐于陇海路北,巩固了萧宿永抗日游击根据地。
11月25日,七旅配合萧县独立旅奔袭迎风口。刘瑞岐部支队长赵永和起义,孔广玉、刘典邦投降日伪,刘瑞岐带40余人逃窜。此后顽伪合流,实行萧铜丰沛四县联防,在管粥集附近共建四个临时县政府所在地,即临黄镇、亲民村、胜利村、陆庄。
11月,萧铜分别建县,原萧铜县党政干部三分之二到津浦路西建立萧县政权,萧铜独立团一营留在萧县组建县总队,总队长许西连。
冬,彭笑千调任淮北苏皖行署二专署专员,纵翰民调任二专署副专员,许西连任萧县县长,孙明远接任萧县县委书记。
民国34年(1945)
1月,中共萧县县委在二、三、四、五、六区发动以双减反霸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种”。
3月,二专署在张庄寨创办建设中学,彭笑千兼校长。招收学生600人,分师范、中学、建设三部。暑期又在王白楼村设立分校,招新生300人。10月学校迁入永城县之丁陈集、郭窪,民国35年8月停办。
6月,国民党县政府于管粥集办政警人员训练班,为警察系统和基层政权培训干部。
7月上旬,中共萧县县委在四区张寿楼召开党员活动分子大会。地委书记吴芝圃传达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会后开展双减反霸、整编扩大抗日武装、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
7月,伪淮海省第二师乜庭宾部向萧西“扫荡”。萧县独立旅、萧县总队配合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在祖老楼、青龙集之间歼敌300余名,乘胜拔除祖老楼、青龙集等地之伪军据点,伪军逃回徐州。是役四师参谋长张震负伤。
8月13日,二地委传达日军投降的消息和朱德总司令发布的进军命令。县委当夜研究接收境内敌伪据点的方案。并以萧县总队的名义向萧城、黄口等地的日、伪军及伪政权发出通谍,令其在限期内缴械投降。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驻县境内的日伪军奉蒋介石“就地维持治安”的命令,拒绝向共产党军队缴械。萧县总队挺进城南,扫除了丁里、吴庄、张大庄等伪军据点。
10月18日,新四军四师11旅31团在萧县总队和萧县独立旅配合下攻克萧城。全歼守敌700多人,孔广玉、郭效冉、陈凌霄被俘。
12月7日,江苏省政府委派黄体润为萧县县长。
12月,中共萧县总队编入分区12旅34团,副总队长扶廷修任团长。
民国35年(1946)
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各颁发了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徐州地区成立“三人调处执行小组”。
1月13日,国民政府军李默庵部一个师,向解放区王门、姚楼一线进犯。驻王闸口的中共萧县总队某连及徐州工委武工队,鸣枪予以警告,该部置之不理,继续强占义安山、北望、南望、姚楼一带,并构筑工事。
1月15日,国民党萧县县长黄体润率两个大队,配合国民党铜山县长耿继勋两个团,于拂晓进犯萧城,与中共驻郝店之县总队激战两小时,11时黄体润在萧城召开了200男女老幼参加的群众大会,下午三时匆匆离去。
1月22日,中共华中八分区派毛更甦为首席代表,偕陆一涵、张笑仙赴王门,与来犯之国民政府军队负责人谈判,未获成效。
1月,重建萧县总队,刘为敬任副总队长。
2月,中共华中八地委在濉溪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精神。萧县县委书记孙明远带领区委书记以上干部十多人参加会议。会后八专署秘书长孙叔平来萧县讲述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
3月,胡天喜任中共萧县县委书记。
3月底,八地委、八分区决定在萧县尚口等地设立据点,阻止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陇海路蚕食解放区。
4月26日夜,国民党第88军向尚口据点进攻。驻尚口据点之县总队二营,与敌鏖战一天,副总队长刘为敬、政治处主任张庆怀等300多人牺牲,200多人被俘,仅20多人突围。
5月初,徐州“三人调处执行小组”来萧县处理“尚口事件”。美国代表哈里曼借口城里无战事痕迹,拒绝去尚口而返回徐州。
5月下旬,中共萧县县委在四区王柳园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会后抽调一批干部进行短期训练,并建立了反奸清算组织。
6月20日,萧县国民党政府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亩捐麦粮6斤和秋粮6斤,以维持军政经费。
7月18日,国民党交通警察第二总队占领萧城。24日国民党县政府由临黄镇迁驻萧城。
8月,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萧县成立“情报室”。
8月10日,刘邓大军向陇海路开封至徐州的敌人出击。分区主力攻打黄口守敌。萧县县委发动四、五千民工,在孙清淮带领下,破坏杨楼至李庄车站40余里铁路、桥梁。
9月20日,国民党萧县政府临时参议会决定成立《萧县史略编纂委员会》。
9月底,中共萧县县委书记胡天喜带领四百余名干部以一个连武装护送去后方,在砀永公路与国民党部队遭遇,胡天喜被俘自首。
秋,国民党于萧县成立“感训所”。训练中共西撤掉队人员和自首人员。共办三期,每期六、七十人。10月萧县全部人员撤到河南水寺地区。
秋,大水,受涝面积199万亩。
民国36年(1947)
2月,朱玉林任中共萧县县委书记,张舒民任县长。不久,撤销萧县建制,成立萧宿永工委,书记李华农,副书记单劲之,大队长朱若平。
5月,成立中共萧宿永县委,田启松任书记。
5月,三青团萧县分团部成立,单树芬任主任。
5月20日,国民党萧县参议会成立,参议员77人,路治久任参议长。
5月,萧县划归国民党第六绥靖区第一清剿区。江苏省第一保安总队负责萧县、夏邑等县之清剿。
夏秋,霍乱流行。国民党政府组织预防注射5000多人。
8月,大雨连续15天,受灾面积1078600亩,占耕地面积的68.72%;受灾人口670639人,占总人口的99.99%;房屋倒塌6532间。灾情之重,较民国24年黄河溃决尤甚。
9月26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由黄口、杨楼间横跨陇海路,国民党县政府人员仓惶出逃。
10月,全县划定六个小麦良种推广区,推广“徐州438”良种,共种2865亩,每亩配发硝酸铵20斤。
11月18日,成立中共萧县县委、县政府,朱玉林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2月,县委组织工作组,在石林、王寨、朔里、大屯等解放区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斗地主、分浮财。
民国37年(1948)
2月,国民党萧县政府制发国民身份证。
3月,中共萧县县大队升编为豫皖苏第三军分区新五团。
3月,成立萧宿县,王尚三任书记,张岸任县长。萧县一、二、九区划归萧宿县。
3月17日,国民党萧县县长李公达到任。遂即安设据点,部署“萧西的铜墙铁壁”,组织黑杀队,袭击区乡革命政权。
3月,国民党县政府整顿保甲,各区、乡、镇及所属户政人员持册逐户查对户口。
春,灾荒惨重,贫民不惜重利盘剥借贷粮款以图糊口,最高利率达百分之三百。江苏省政府拨给萧县赈款一亿元,粮食贷款二亿五千万元。
4月8日,整理核算地亩。以地亩为准,缮造征册粮串,全县共有土地2421455.84亩。
是年,国民党为补充内战兵源,分配本县征兵名额2301名,实际抓送壮丁2102名。
4月23日,国民党萧县政府于县城、黄口、曹村设置粥场三处。徐州专署配发施粥麦糁23吨,小麦7吨,合计六万市斤。规定每人每日食粥一市斤,可供二千人一周之用。人数指标分到区,每区一百至三百人不等。
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金绍山,率部攻克萧西国民党重要据点吴楼,歼敌400余人。三分区新五团包围徐楼据点,敌怯战而逃。孟油坊据点之敌也仓惶撤回县城,“萧西铜墙铁壁”随之破灭。
5月,国民党县政府制颁整理保甲户口及连保连坐切结法,实行五户连保切结。
5月,冰雹。
5月20日,江苏省徐州区救济福利事业审议委员会拨给萧县赈款11.55亿元。购米28872斤,规定每人每日发十二两八钱(1斤为16两),共发10天,救济灾民3609人。
6月,萧县修治濉河上游工程于麦收后动工,到6月底完成5万余土方。
7月,物价飞涨,小麦已由一月份1斤1万元涨到每斤2万元。
8月,单劲之、孟庆祥率领县大队在神树村用40分钟时间歼灭国民党三区区队,毙伤敌40人,生俘区长侯克祥、区党部书记蒋相增等40多人。
秋,大雨,水灾严重。
10月初,中共萧县县委决定:祖楼区组织一个担架团,973人,162副担架。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11月上旬,支前指挥部于王寨成立。民主政府县长朱玉林,副县长单劲之分别担任支前正副指挥。各区乡亦成立支前委员会,各行政村成立支前小组。大吴集、黄口、王寨、梅村、瓦子口、杜集等地设立随军粮站。
11月13日,人民解放军进驻萧城。萧县全境解放。
11月30日至12月3日,驻徐州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部放弃徐州经本县向西南逃跑。华东野战军在200里宽的大地上分四路展开追击战。
1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杜聿明等三个兵团于李石林、青龙集、陈官庄一带。
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本县朔里区蔡洼村杨台子召开总前委会议,研究渡江工作的部署和部队整编方案,并合影留念。会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38年(1949)
1月6日,华东野战军开始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月10日全歼该敌,击毙其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淮海战役期间萧县支前民工9万多人,担架5700余付,筹粮3000万斤。
1月16日,萧县、永城两县统计(缺6个村),6天共掩埋敌尸15192具,邱清泉的尸体被埋在大屯区单庄村后。
1月,淮海战役中心战场方圆40里内的村庄尽成废墟。本县毁掉154个村庄,24600余间房屋,死亡群众850人;伤690多人,失踪272人,损失牲畜3900多头,县成立救灾委员会,开展战后恢复工作。全县先后发放灾民安家粮1000多万斤,耕牛贷粮300多万斤;建立5个农具加工厂,赶制农具,免费发给农民。国际红十字会中牟联谊会派来了医疗队,内有英美籍医生各一名。另外又组织了5个医疗队和4个小型医院,先后为灾民防疫注射6万多人次,有3万多人得到较好的治疗。
2月,中共萧县县委、县政府机关从城西任楼迁入萧城。全县辖12个区、208个乡和一个镇,222994户,932972人,耕地面积2475175亩。
是月,接收萧县师范、萧县初级中学,合并私立徐西中学、私立彭城中学,筹建萧县中学。3月上课,校本部设在城南梅村,县城西上堂子为二部,共14个班级。
3月,本县属河南商丘专区代管。
4月,本县划归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6月29日,县委决定扩充地方武装千人,输送主力部队200人,广大青年踊跃参军。
6月,解放后第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石林区崔口合作社成立。
7月,砀山唐寨匪徒10余名,微山湖匪徒百余名,窜扰本县被歼灭。并破获黄口“农民救国会”、“和平救国会”等反革命组织。
秋,大雨。奎河、龙河、岱河、闸河、沙河均决口,秋禾大部淹没。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0月,萧县总工会成立。
是年,以工代赈修复阎公堤、闸河堤、岱河堤。疏浚龙河、港河、湘西河,打灌溉井84眼。
全县粮食总产27270万斤,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粮食411.1斤。
1950年
2月,利用皇藏峪瑞云寺房舍创办皖北农林学校,设中专班和初中部,一年后中专班迁至宿县符离集。
5月,戴世雅任县委书记,单劲之任县长。
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萧县委员会成立。
7月7日,暴雨3日,积水面积18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5%。
8月1日,萧县卫生院建立。
9月5日,党员、干部开始整风。整顿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违反政策、无政府无纪律等现象。
9月12日,全县40万人参加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
9月,萧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萧县妇女联合会成立。
12个区划为17个区,增划祖楼、丁里、新庄、郝寨、桃山区;原208个乡划为235个乡,
11月,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先在黄口区试点,分两批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3月结束。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951年
1月,郝寨、北望、棠张、褚兰、桃山五个区划归徐州,后褚兰、桃山两区划归宿县。
春,在萧城北关外玄帝庙新建萧县初级师范,县长单劲之兼任校长。
4月,萧县抗美援朝协会成立。
8月,工业企业评定工资,干部实行供给制,工人实行薪金制。
11月,开展抗美援朝捐献运动。捐献“萧县号”战斗机一架。总计捐献人民币22亿零8万8千元(旧币),小麦48854斤,高粱10654斤,黄豆1500斤。
1952年
1月1日,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月22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揭发批判资产阶级的“五毒”行为。
3月18日,实行“禁产禁销、彻底裁废”的盐务方针,严禁生产和销售硝盐、火硝。
7月,全县共成立常年互助组1261个,农户17063户,占总农户的10.64%。黄口区徐洼乡陈明堂带领11户、49口人成立了萧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8月,萧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
暑期,创办黄口、王寨两所初级中学,共10个班级,学生526人。
1953年
2月1日,萧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管辖。
4月11日,全县遭受霜冻灾害,受害小麦380818亩,占麦田总面积的27.9%。
4月28日,杨楼、新庄、黄口、马井四区遭雹灾、水灾,受灾面积为108979亩。
10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2月13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1954年
3月,开展人民代表的选举工作。
5月24日,普查和防治血丝虫病。
5月30日五时半,冰雹,伴有大风、暴雨,杨楼、陶楼、马井、龙城、丁里、皇藏六个区44个乡镇受灾,最重的15个乡,小麦和其他春播作物严重受灾,受灾面积24.5万亩。
6月8日,中共江苏省委以蜕化变质、违法乱纪为由,批准开除萧县县委副书记陈玉山的党籍。《新华日报》发表了消息和社论,1981年12月31日平反纠正,恢复党籍。
7月3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表370人。大会讨论了宪法草案,并选举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月,筹建葡萄酒厂。1956年3月建成投产。
12月31日,普降大雪,平地积雪1.4尺,气温骤降到-23℃,全县石榴树冻死50%以上。
是年,推广双轮双铧犁、马拉收割机。
1955年
1月,13个区、2个镇、171个乡划为8个区、2个镇、62个乡。撤销新庄、祖楼、马井、陶楼、丁里5个区。
4月1日,萧县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
4月6日至9日,石林区袁圩,马井区朱庄、王集、杨楼区集、刘套五个粮库先后发生部分群众抢劫粮食事件。参加抢粮5780余人,抢去国家粮食179062斤。
4月,农业推广“低产作物改高产、旱田改水田、增加复种指数”的三改政策。
5月1日,开始审查干部工作。
7月,开展肃反运动。
8月,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城镇粮食统销实行按年龄、工种定量供应办法。
1956年
1月6日,召开第一届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人民委员17人,组成萧县人民委员会。
3月7日,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合作化的2547户,占私营商业总数的86.56%;从业人员2871人,占私营商业总人数的73.62%。
3月上旬,县直机关于部、厂矿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共2000多人,在老虎山东坡绿化荒山,一天造林500多亩。
3月,在黄口镇建立安徽省黄口拖拉机站。
5月6日,中共萧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讨论和制订了1956—1957年农业生产和党的组织工作规划;选举了新的中共萧县委员会。
6月,暴雨成灾。大批小麦受水霉变。
暑期,创办永堌初级中学。
10月11日,全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到总农户的96.5%,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56.9%。
11月24日,参加各种手工业合作组织的90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1120人的80%。
12月,本年共动员23万人兴修水利,完成土方878万立方,石方307万立方。种水稻5240亩。
同年,赵庄粮站实现无虫粮库。防化员杜文昌出席粮食部在北京召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
1957年
4月5日,萧县广播站建成,对全县进行有线广播。
7月中旬,全县暴雨。降雨量540毫米,河堤决口161处,受灾面积1127492亩,成灾面积992492亩。
暑期,萧县中学二部改名萧县龙城初级中学。1962年更名萧城第一初级中学。
9月16日,全党开始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10月1日,县委机关报《萧县报》创刊。1962年2月停刊。
12月2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斗争。
12月,永堌乡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位于夹山套),在水土保持上做出优异成绩,荣获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奖授“治坡治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发展生产”奖旗一面。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以“今日花果山”为题拍成纪录片。
是年,全县开展血丝虫、钩虫、疟疾、头癣普查普治。
1958年
2月,35万民工上阵开挖萧砀、萧张、萧濉、郝砀四条运河。相继兴修丁里湖、岱湖、永堌水库和岱山口闸、龙河闸、贾窝闸、瓦子口闸、丁里桥等工程,总计完成土石方1454.1万立方。
3月,建黄河故道园艺场,面积5000亩。
7月,萧县葡萄酒厂生产的“夜光杯”牌红葡萄酒,被评为国家同类产品第二名。
9月,全县成立22个人民公社,实现了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政社合一”制度。以公社为经济核算单位,生产资料全部公有化,建立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秋,小麦密植。一般土地每亩下种30至40斤,丰产田每亩下种60斤,卫星田每亩下种80—100斤。有的麦苗赖如韭菜,有种无收。
9、10月份,“大办钢铁”进入高潮。当年炼铁亏损144.75万元,恢复了孤山煤矿,办起了粘土矿、青龙山煤矿、陶瓷厂、农机修理厂、水泥厂、综合化工厂、织毯厂等30多个小型工厂。
冬,县委组织6000多人次,会战城北凤凰山,开石垒砌等高线梯田,造林700多亩。
是年,全县扩种水稻50578亩。由于水源不足,平均亩产稻谷231斤,有的因干旱,颗粒未收。
1959年
3月2日,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4月13日结束,编写了“萧县土壤志”。
3月,中国进出口公司将萧县葡萄酒厂酿造的“中国红葡萄酒”列入对联邦德国出口产品,首次出口9吨。
春,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在龙山西侧筹建萧县革命烈士陵园。
6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本县皇藏公社一万多亩小麦平均亩产820多斤,其中7.89亩平均亩产2448.5斤,3.8亩平均亩产3242.5斤。是年全县小麦实际亩产仅83斤。
7月初,黄口人民公社租用安徽省民航局两架安二型农业专用飞机给棉田喷药治虫。防治棉田19.5万亩(次),杀虫率50%至72.7%,治虫棉田比不治虫棉田增产29%。
暑期,创办新庄、酒店、张庄寨、马井、皇藏等初级中学。
9月下旬,开展新的整风运动,对党内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对党外否定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言论展开批判。
秋,著名植棉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孙景厚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冬,植棉模范、“五女卫星田”代表李素英,赴北京参加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是年,徐楼变电所开始向萧城送电。
全县由22个人民公社划为19个公仕,辖197个生产大队,4545个生产队。
1960年
春,由于浮夸风、高估产、高征购,加之浪费严重,城乡粮食严重不足。人民体质下降,发生了浮肿病,一些地方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和人口外流的严重情况。
4月,县境南部之杜集、高岳两公社划归濉溪市管辖。
9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曾庆梅来马井处理“五风”问题(即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向下推卸责任,将马井公社大队书记王保民、生产队长朱延修以违法乱纪罪名开除党籍,判处死刑。1962年7月撤销原判,作为错杀案件处理。
是年,安徽省博物馆于县城东南之白土镇发现萧窑遗址。该窑始建于唐,属寿窑系统。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种菜83129亩,瓜44872亩,实行瓜菜代粮渡荒。
1961年
春,在文物普查中,县城东南35里花甲寺,发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石斧、石凿等。同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月,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又名“责任田”。至年底全县有5966个生产队实行“责任田”,占生产队总数的97.6%。
4月8日,气温下降到-8℃,地温下降到-4.5℃,持续近两小时,全县110.8万亩小麦受霜灾,其中比较严重的为76.9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9.3%。
暑期,成立萧县师范学校。招收萧县、砀山、濉溪3县学生,当年招生3班。
秋,水灾。成灾面积40.65万亩。
10月10日,“甄别领导小组”成立。
12月,全县精减压缩城镇人口3413人。
1962年
1月16日,成立龙城、朔里、皇藏、黄口、赵庄、杨楼、王寨、石林8个区,将19个人民公社划为62个公社,辖550个大队,6110个生产队。
2月,县委书记巩本廉去北京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7000人大会。
春,旱灾。成灾面积785116亩。
4月初,改正包产到户的“责任田”,实行集体经营。
5月,从1961年10月起,到本年4月底止,全县原列入甄别范围的共9897人,已甄别结束9694人,占98%。甄别结果维持原处理的2225人,部分平的3487人,全平的3972人。
6月8日16时,雷雨冰雹骤降,全县遭雹灾的41个公社,289个大队。受灾面积约达82.5万亩,伤77人。
6月,地区分配萧县当年精减压缩城镇人口任务5219人,至6月10日已完成5089人,占任务的97.5%,其中精减国家职工3909人。
7月,根据中央“十二条”指示和“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的精神,开展整风整社,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纠正“五风”错误。
7月21日,15时,雹。中心在朔里、王寨两区。
8月6日夜至8月7日15时,全县普遭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90毫米,窦庄公社降雨量200毫米以上。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萧县支行副行长姚成怀腐化堕落,喜新厌旧,杀妻害子,被处以极刑。
1963年
5月16至20日,连降大暴雨,平均降雨量324毫米,最大雨量370毫米。5月22日3时到9时倾降暴雨136毫米,28日14时到29日8时又降暴雨125毫米,致使10条主要河道除大沙河外决口153处,漫溢倒灌,一片汪洋。820个村庄被洪水侵泡,有25个村庄、2000多户社员被迫搬家。全县积水面积达125.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倒塌房屋6.1万间,砸死社员28人,伤127人;砸死砸伤牲畜10头;全县有8000多户、3万多人无处居住;公路冲断,粮、煤不能调运。
7月初,暴雨。平地水深数尺,岱湖地区一片汪洋,舟船为渡,全县受灾面积160.1万亩。
7月8日23时到9日20时,大雨。全县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左右,积水面积93万亩,被淹坏需改种的53.2万亩。
9月,自8月份以来,灾民外流日趋增多。截至9月底,全县有外流人口的2995个生产队,13528户,总计外流28408人,绝大部分流入河南西部、南部,也有的流入陕西省、皖南等地。
是年,县委、县人委派40多名干部到皖南、吉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上海等地求援主副食品1亿多斤。
县委、县人委组织4000多人到滁县地区割山草4000万斤,作牲畜饲草和灾民盖房之用。河南省永城县林楼公社14个大队,120个生产队划归萧县,萧县石林公社李庄大队的五个生产队划归永城县。
全县粮食总产6129.33万斤,平均每个农业人口91.6斤。为帮助灾民渡荒,国家拨发救灾粮1.4亿斤,救灾款350万元。
1964年
1月2日,县拨发口粮、寒衣救济款20.4万元,救灾医药费2.2万元。
2月22日,省委书记李葆华在朔里、赵庄、黄口等区检查了灾区生产和生活安排情况。
2月29日,以生产救灾工作为中心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春,全县办起郝新庄、胡暗楼、后彭庄等不同类型的样板田,推广科学种田。
秋,开展面上的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的“四清”运动。
10月,县委组织400多名干部,在县委书记韩九如带领下,赴砀山县权集公社开展“四清”运动。
是年,全县开展学雷锋、学焦裕禄活动。
1965年
1月至3月,为解决灾区生活和治病困难,分三次拨发救灾款26.6万元,优抚救济款2万元,救灾医药费6500元。
5月6日至9日,召开“农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出席代表800人。会议强调必须充分发挥青年在开展以样板田为中心的“三田”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突击作用。
5月25日,省手工业管理局举行镰刀对口赛,刘套铁木业社刘光启的“刘”记镰刀,被评为第一名。
7月6日下午,冰雹。较重的有黄口、赵庄、王寨、龙城4区。
7月下旬,以王寨、朔里为中心受暴风雨袭击。全县积水71万亩,倒塌房屋18922间,死伤8人,朔里区被水围困102个村庄。
11月10日,开展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烈士王杰的活动。
是年,县少年乒乓球队参加省级比赛,夺取男子团体冠军。
1966年
6月8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向全国广播后,黄口、萧城一批中学生起来“造反”,贴大字报,萧县“文化大革命”开始。
6月10日,全县有7所中学和梅村小学、实验小学先后开展“文化大革命”。县委向这些单位派出工作组,由27人组成。
7月1日,符夹线(符离集至夹河寨)铁路通车。县境内设段园、萧城、丁里、坡里4站。
7月15日,县委、县人委把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县城开展“文化大革命”。
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16条)下达,全县组织学习。
8月16日,县城200多名“红卫兵”去皇藏峪瑞云寺,以破“四旧”为名,砸坏古碑等文物;对冬岭法师刑讯逼供,17日冬岭自缢身亡。县委统战部1980年1月给其平反,恢复名誉。
9月1日,在《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发表后,全县开展破四旧运动,疯狂地抄家、揪“黑帮”。在萧城广场举行所谓“祝捷”大会,焚毁戏服古装和其他历史文物,把所谓“牛、鬼、蛇、神”集中在广场作活人展览。
10月31日,县委在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浪潮中,撤出工作组。各单位成立“文革委员会”或“筹委会”。
11月,县委组织100多名红卫兵,去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主席第六次接见。随后学校师生赴外地串连。
11月,全县出动民工5万人赴宿县开挖新汴河。工段总长22.04公里,历时3年(1966—1968)。先后出工114800人,分3期完成,共做土方14627921立方。
12月,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集中揪斗领导干部;戴高帽游街成风。
是年,全县粮库被省鉴定为“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库。
1967年
1月27日,在上海“一月风暴”和省、地夺权的影响下,“造反派”夺了萧县党政大权,党政领导干部一律“靠边站”。
3月21日,成立“萧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萧革筹),“萧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以后由于对“萧革筹”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不同,萧县革命群众组织分裂成互相对立的两大派——支派和踢派。
4月6日,中央军委10条命令下达,不准戴高帽、挂黑牌、游街、罚跪,“造反派”对老干部体罚和变相体罚开始收敛。
6月13日,从黄口区的酒店公社到王寨区的丁楼公社,长60华里,宽10余华里的范围内,遭受了严重的暴风雨和冰雹袭击,受灾作物面积73148亩。
6月26日,萧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通知:要认真学习毛泽东“要文斗,不要武斗”、“复课闹革命”等指示,要求学生停止外出串连。
秋,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进萧“支左”,把县委、县人委负责人集中管护。
12月12日,夜,萧城两派发生武斗,原龙城区秘书干事黄永泉身亡。县城等地恐怖气氛加剧,“造反派”各守机关据点,干部、群众、纷纷逃往乡下躲避。
12月15日,宿县地区两派在本县丁里发生武斗,人员有伤亡。
是年,郝庄棉场育成“萧县107”棉花新品种。
1968年
2月3日,夜,萧县一派炸断了陇海铁路夹河寨铁路大桥。
2月6日,夜,黄口拖拉机站造反派与执行“二·六命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8185部队发生误会,在冲突中,部队4人负伤,黄口中学学生张宗义被打死。
7月20日,萧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张立贵任主任。
8月,花甲寺新石器遗址试掘,出土一批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冬,县直机关干部300多人集中龙山子农干校“清理阶级队伍”。错整一大批人。
1969年
元月,上海知识青年1000人到本县插队落户。
4月7日,中共萧县核心领导小组成立,组长张立贵。
4月,朔里公社郭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宏杰,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4月29日,宿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学大寨、赶郭庄群众运动的决定”。
11月16日,萧县革命委员会斗、批、改领导小组成立。
11月27日,县成立“五·七”小组,负责对下放干部、知识青年的管理教育。
12月,符夹铁路萧县段列车失火,烧死砀山县开挖新汴河回县的民工57人。
是年,人民电影院建成。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1109个座位。
1970年
1月初,合肥市与萧县挂钩支援。县化肥厂、制药厂、水泥厂、轮窑厂相继筹建。
2月17日,再次接收安置上海市600多名知识青年到萧县农村插队落户。
3月,省、地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萧县,成立了萧县临时革命领导小组和核心小组,代行县革命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职权,平昌喜任两个小组的组长。
3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合肥举办萧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县、社两级革命委员会成员及两派群众组织的头头500多人参加。
春,撤区并社。撤销8个区,设立25个公社,辖559个大队,5626个生产队。
全县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的“一打三反”运动。
6月13日下午4时左右,王寨、祖楼、丁楼和白土等公社38个大队,321个生产队,长达70多华里遭受雹灾,成灾面积25594亩。
秋,合肥工业大学与本县联合开办毛营子煤矿,命名为“五七”煤矿。
10月9日,省革命委员会任命郭宏杰为萧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11月10日,0705国防公路萧县段工程全面开工。出勤民工12万人,历时40天,铺筑沥青渣油路面54.26公里。
1971年
春,全县组织2万民工赴泗洪县参加峰山切岭工程。出工6次,1974年完成。
3月17日,中共萧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县委革命化建设的决议”和“关于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大寨、赶郭庄、誓把萧县变昔阳群众运动”的决议。
5月,合肥市1000多名中学毕业生先后来萧县农村插队落户。
6月3日,全县批准豁免1961年以前的农业贷款1022万元。
6月30日,从5月11日开始至今,县举办两期批陈(陈伯达)整风学习班,每期10至20天,611人参加。
8月,萧县182个大队开展第一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用“运动”的方法搞农业;用整人的办法推广所谓郭庄经验。先后五年时间,进行六期“社教”。
9月4日,萧县成立治淮总队。
是年,粮食总产50524万斤,平均每个农业人口605斤。
1972年
2月27日,县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1972〕4号文件,批判林彪反革命纲领《571工程纪要》。
春,县直机关、萧城、黄口两镇开展清查所谓“5·16”活动。
12月25日,萧县召开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和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3834人,省委书记宋佩璋到会作报告。把学大寨进一步纳入“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
年底,萧县培育的半细毛羊标本及毛制品,先后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和“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出。次年5月,成立绵羊改良试验站。
是年,萧县开始发展井灌,至年底已打机井2341眼,当年栽植水稻39200亩,单产489斤。
1973年
春,凤虎山林场技术员蒋贵银引进铅笔柏种子育苗成功。
8月,郭宏杰在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9月18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各级干部2481人。郭宏杰传达了“十大”情况,污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左”的错误在萧县蔓延。
11月11日,在城西岱山口南建火葬场。
12月10日,萧县农业学大寨大会在郭庄召开,出席大会的共2159人,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应邀到会作报告。
1974年
2月2日,县委在萧城广场召开“以大寨昔阳为榜样,苦干二年,誓把萧县建成郭庄县”誓师动员大会。
2月17日、18日,县委分别在萧城、黄口两镇召开会议,把“批林批孔”运动推向高潮。
3月12日,取缔古庙会。农村集市一律定为逢五、逢十(农历)为集日。
3月19日,朔里公社改名郭庄公社,原郭庄公社改名郑腰庄公社。1977年12月19日,仍恢复原名称。
3月27日,县百货公司仓库将76斤氯化钡当作明矾发给祖楼供销社,造成17人中毒,经抢救16人脱险,1人死亡。
4月至7月,在批林批孔思潮的影响下,加之部分干部和群众对“赶郭庄”持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对立情绪,县社两级领导班子基本停止活动。
9月,农林部在本县召开半细毛羊改良技术协作交流会。
12月19日,秋季农业税因灾减免320.39万斤,占应征任务的20.9%。
是年,萧城开始使用自来水。
1975年
3月23日,拨救济款20万元,解决重灾区群众生活问题。
4月2日,郭庄、刘套、郑腰庄、刘店、白土、庄里、杜楼、杨楼等11个公社,建成公社、大队、生产队农科网。
6月20日,人工降雨获得成效。13时45分于郭庄发射带催化剂的土火箭15枚,降零星小雨,积雨云向炮点移动;13时58分再次发射,降连续性小雨;又发射五枚,14时20分下大雨。降雨量:郭庄29毫米,梅村20毫米,萧城21毫米,龙河闸和王寨41至50毫米。
9月16日,县委部署开展评《水浒》活动,批判投降派。
9月至10月,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武洪顺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提出各项工作要整顿的方针。
12月,萧城机关、学校、厂矿、街道、城镇居民分段包干义务劳动填平城河,兴建城河路(后改为淮海路)。路宽30米。
是年,开挖湘西河、港河、申河、毛河新河道,组成西南河网;兴建故黄河水库,扩建永堌水库,实施东水(指倒流河水)西调。先后上工64万多人。除黄河水库蓄水工程外,其余效益甚微。
是年,实行所谓商业革命,关闭集市贸易,农村一切购销活动统由供销社经营。
建成萧县人民剧场,面积1000平方米,1070座。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萧县不少干部、师生、群众自动带黑纱,沉痛哀悼。
1月25日,县委常委开展所谓整风,488人参加,以帮助县委整风为名,迫使大家对萧县形势和郭庄大队“统一认识”。从而形成“以郭划线”,对持有不同认识的干部和群众进行打击和排斥,一大批人遭受迫害。
2月26日,萧县防震、抗震指挥部成立。
4月,由轻工业部主持的全国芦笋会议在萧县葡萄酒厂召开。
8月,全县从5月份以来没有下过透雨,加之风、雹、虫害,120万亩作物受灾。
8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拨款995万元,支援社队购买农业机械、打机井补助及支持社办企业。
8月,安徽省教育革命经验交流会在本县郭庄召开。推广郭庄育红小学的所谓经验,会议提出“学朝农,赶育红”的口号。
8月,萧县在梅村中学收治唐山地震伤病员839人,其中男429人,女410人。全县自愿给伤病员输血者465人。
秋,县革命委员会动员全县人民集资610万元扩建化肥厂,使年产合成铵能力增加到8000吨,后扩大到1万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干群无比悲痛,各地、各单位设灵堂,先后举行追悼会,停止娱乐活动一周。
10月21日,遵照省委的通知精神,从19日开始向全县传达中央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文件,有72万多人听了传达。
10月,全县播种水稻233100亩。由于缺水,单产171斤,总产3986万斤。
11月5日,全省财贸系统学大庆、学大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萧县召开。推广萧县所谓商业革命的经验。
是年,龙湖公园建成。
1977年
2月26日,安徽省第九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本县郭庄大队召开,1969年到1977年,安徽省共在郭庄大队召开九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2月,“流行性脑炎”流行,发病326人,死亡11人。
4月15日,社队企业局成立,后改为乡镇企业局。
7月5日,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和省委其他领导人在合肥接见了萧县县委负责人,并作了重要指示。7月6日下午,县委负责人召开常委会议,传达了万里书记的指示:在继续揭批宋佩璋的同时,着重揭发郭宏杰的问题。
8月10日,省、地委决定:封闭郭庄展览馆,停止一切接待活动。否定了在全县推行九年的“大批、大斗、促大干”的郭庄经验。
11月13日,李少英任中共萧县县委书记。免去郭宏杰县委第一书记、曲健民县委书记的职务。李悌凯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免去武洪顺县革委会主任职务。
11月23日,县委召开县、公社两级干部会议,宣读中共安徽省委(1977)52号文件:中央撤销郭宏杰党内外一切职务,由安徽省军区监护彻底清查问题。1980年5月处以劳动教养3年,1984年1月开除出党。
12月3日至6日,分别在萧城地区、郭庄、黄口召开了批斗郭宏杰大会。
12月22日,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萧县视察。并到郭庄大队访问了贫下中农,在郭庄接待站召开了大队干部、社员代表及接待站部分职工座谈会。
1978年
4月29日,县城干部群众热烈庆祝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胜利闭幕。
5月16日16时38分,县化肥厂煤球车间,因工人违章操作,造成一号炭化罐口着火,烧伤致死职工两人,烧毁输送机皮带28米,造成煤球车间停产8小时。
6月12日,县委、县革命委员会通知:工厂、生产大队、学校、商店以及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都不是一级政权,不再设立革命委员会。
7月11日,恢复张庄寨、杨楼、白土三个人民法庭。
8月31日,县直机关和县直属镇开展“一批双打”运动。
10月13日,故黄河南岸单庄、路楼生产队社员21人乘船到水库北岸的田间劳动,船小超载下沉,死亡11人,伤1人。
12月14日,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帽子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原划“右派”、“中右”、反社会主义分子1069人,除1962年改正350人外,其余719人全部复查改正。
12月,宿县地区科委在萧县召开CH—1型土壤水分速测仪鉴定会议,此仪器由牛眠乡知识青年祁长云研制成功。
是年,大旱,河库干涸。全县96.3万亩作物受灾。
1979年
2月,全县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基本结束,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3月14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公社、大队、县直各部门负责人700多人参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解决如何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的问题。
5月17日,1968—1970年萧城黄口两镇下放农村插队的居民113户437人收回城镇。
6月9日,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萧县视察,在白土公社召开了公社党委委员和部分大队书记参加的关于农业生产合同制的座谈会。
12月12日,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年底,全县人口突破100万大关,计1003286人。
1980年
1月25日至30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研究推广联户承包生产责任制和制定1980年农业生产计划。
2月16日,在合肥举办萧县画展。以国画大师李苦禅题写的“国画之乡”作展标。
3月30日,全县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落实四项节育手术,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5%以下。
5月2日,苏、鲁、豫、皖、冀五省寒羊改良工作会议在萧县召开。与会代表对萧县改良半细毛羊予以很高评价。
5月,宿县地区科委、地区交通局,在萧县召开江淮50型铲车鉴定会。该机是萧县搬运站工人毛万云研制成功的。
6月,萧县小篮球女队赴阜阳地区利辛县参加全省8地区小篮球比赛,荣获冠军。
12月1日下午,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来萧视察。
12月,萧县司法局成立。
冬,在县城东北祖庄发现新莽时期“大泉五十”红陶钱范残片。遗址高出一般耕地0.6米至1米,分布在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耕地地面上。
是年,萧县北泉、陶墟、城阳、大蔡庄均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由原来的23个公社,划为9个区、2个镇,辖71个公社,623个大队。
1981年
1月,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抽调180名干部开展资源普查和农业区划。
4月5日,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
4月21日,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5个公社,毛庄、牛眠、吴庄、丁里公社的部分大队,共124476亩耕地,10.02万人口,划归淮北市,实行以矿带队。淮北矿务局每年给萧县2万吨煤作补偿。
5月,大连染料厂等20多个化工企业在萧县召开“全国硫化碱转炉衬砖制定标准交流会”。此砖由县耐火厂试制成功。
6月20日,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分开办公,分别成立县委办公室、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
9月,萧县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生产的“长城牌”425克糖水洋梨罐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10月20日,萧县档案局成立。
10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萧县首届委员会成立。
12月18日,萧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萧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县长、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82年
1月31日,中共萧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县委,同时成立萧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1月,全县开展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地,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
6月1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皇藏峪林场所属的山场3.1万亩划为自然保户区。
7月1日零时,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37106人,其中男475892人,女41214人。
7月21日夜,暴雨。降雨400毫米,最大时降雨量为102.6毫米。王寨、淮海、丁里3个区受灾最重,特重灾区灾民81692户,365902人,倒塌房屋90837间,死伤大牲畜402头,猪羊8341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9596亩,当晚县城被淹。
7月23日,由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负责人带队,抽调县直50多名干部分赴各灾区慰问和协助工作。县委第一书记李少英、县长马心广分别负责淮海、王寨两个特重灾区。县政府决定拨发救灾款5万元,煤350吨,面粉40万斤,并组织车辆连夜运送。县卫生系统组织3个医疗队分赴各地防病治病。
7月24日晨,省委书记王光宇率领省委、省政府慰问组一行8人,冒雨到萧县淮海、王寨、丁里等重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现场研究抗灾措施。次日晨,地委、行署送来两汽车饼干慰问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7月底,省委、省政府支援萧县救灾化肥5000吨,毛竹3万根。
9月20日,成立中共萧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和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同时成立地方志办公室。
10月7日至8日,中共安徽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周子健、省委常委王郁昭视察淮海、王寨两个特重灾区。
10月,全县广泛开展互济互助活动。共捐献粮食124万斤,现金13万多元,衣物3100余件,秋种中支援灾区麦种116万斤,肥料410万斤,资金25万元,牲畜7100多犋。
10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率领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商业部副部长姜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陈昊苏等来萧县视察。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周子健,陪同来萧县,地委常委、萧县县委第一书记李少英回报了工作。胡耀邦总书记对萧县工作特别是抗洪斗争表示满意,对今后干部轮流学习问题作了指示。
12月7日,全县秋季农业税因灾减免120.69万元。
冬,萧县参加省、地5届运动会的篮球、乒乓球、田径3个项目8个组别的比赛,共夺得金杯7个,金牌73枚。为省体育专业队和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1人。
是年,全县开展地名普查。1984年完成初稿,后经审定出版《萧县地名录》。
国家安排救灾粮51.35万斤,救济及建房款361.76万元,煤炭3.33万吨,各项扶持贷款325万元,救灾木材718立方米。
1983年
1月1日,毛营子煤矿收归省煤炭厅管理,每年给萧县分成煤4万吨,这是本县地方煤矿继民国20年后的第二次上收。
2月10日,开展新宪法宣传。
3月1日,商徐公路(商丘——徐州)萧县段35公里开始修筑。
3月,化工部、省冶金厅、化工公司在萧县召开硫化碱转炉用衬砖技术标准审定及推广应用会。
5月5日,龙城区公社体制改革试点结束,该区所辖八个乡建立乡党委、乡政府、管委会,实行党、政、企分开。
5月,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工程师孙毓芳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月30日,本县90万亩小麦,总产达到4.36亿斤,比上年增长42.5%;平均亩产485斤,比去年提高了40.9%,创历史最高水平。
8月23日晚,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拘捕了一批犯罪分子。
9月26日上午,在萧城召开萧城地区有3万人参加的公判大会,判处抢窃、强奸、杀人等5名罪犯死刑。
9月,全县6853个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的6786个,占总数的99.1%。
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产品授奖大会上,萧县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生产的“双喜”牌干白葡萄酒,荣获国家银质奖。
10月,萧县男、女小篮球队代表宿县地区参加在舒城和含山举行的安徽省小学生萌芽杯篮球赛,女队获第一名。
11月7日5时9分,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萧县建筑物晃动,有不少人逃出室外,有的墙壁出现裂缝。
11月8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革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11月10日,10万民工疏浚老岱河,总长25公里,计挖土159万立方。
是年,国家科委下达萧县农业生产两个科研课题,拨给攻关试验经费8万元,其中棉花3.5万元,葡萄4.5万元。
粮食总产达到373521吨,平均每个农业人口808斤,粮食收购量72830吨、棉花22929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4年
2月28日,县级党、政、群机关进行机构改革。
2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召开全国村镇规划竞赛评比表彰大会,授予本县周圩子中心村规划方案佳作奖。
3月18日,县劳动致富表彰大会召开,表彰了朱集、帽山、官桥、王典、集5个专业乡和24个专业村;李正民等15人被命名为专业状元;并命名乡镇企业集体标兵5个,集体致富能手34名。
3月20日,中共萧县县委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成立。
4月24日,经上级批准,设立龙城、黄口、杨楼三个建制镇。
4月28日,省委书记黄璜视察了县葡萄酒厂、帽山乡、孟楼大队、黄口轧花厂等单位。
4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能人”代表会议,有采购员、推销员、业务员等300多人参加。这些人不少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批判、挨过整,这次会议上为他们“正名”并称他们为萧县致富的带头人。
4月,县科协与医学会联合举办苏、鲁、豫、皖、川5省8地区150个县的“B型超声诊断技术学术讲座表演会”。
5月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城乡文明单位命名大会。给180个文明单位(其中文明村72个,文明单位108个)颁发了文明匾。
5月21日,召开萧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二届政协会议同时举行。
6月5日,萧县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7月21日,召开中共萧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8月,黄口区代表出席全国“双优”大会,荣获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优抚工作模范单位”光荣称号。
8月,萧籍国家女子手球队队员刘玉梅,赴美国洛杉矾参加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铜牌。全国妇联授予刘玉梅“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9月回籍后,受到萧城学校师生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9月,县科协被评为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
11月13日,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县委书记马心广代表县委提出“一个目标,两个拳头,三个重点”发展萧县经济的路子。即1985年实现翻一番,1992年翻第二番的目标,抓住以葡萄酒罐头公司为代表的加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代表的开采业两个拳头,抓好乡镇企业、林果业、畜牧业三个重点。
11月15日,在南京鼓楼公园艺术厅举办萧县国画展览。
11月28日,在县城西老虎山脚下发现了西汉末年墓葬一座,出土文物10余种。
11月29日,成立县委整党指导委员会。县直机关开始第一批整党。
12月5日,永堌煤矿破土动工。
12月18日,煤炭矿山开发指挥部成立。
是年,县内新增设祖楼、新庄两区,全县计13个区镇,74个乡(镇),694个行政村。1985年
1月3日,县委作出了《关于保护专业户、联合体合法权益的决定》。全县各类专业户已发展1944户,9974人。
1月,黄口镇体育模范家庭胡广荣自费举办5省6县乒乓球邀请赛,为全国首创。
1月,开展全县工业普查。
2月3日,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了萧县籍在北京工作的部分人员座谈会,成立了“萧县联谊会北京分会”,开展“智力支乡”活动。
2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以县城为主会场,各区、镇同时召开。受奖先进集体35个,先进个人993人。
3月20日,全省扶优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萧县召开。
5月8日,侨务办公室成立。
6月27日与7月10日分别在上海和广州分别举行萧县国画展览。
7月1日,萧县电视差转台建成试播。
7月,淮海区运输专业户郭超凡投资2万元,建房14间,收养9位社会老人,办起家庭敬老院。1986年3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十姓同堂的敬老院”为题作了报道。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表彰先进教师,给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1171人颁发荣誉证书。
9月15日,县直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5万元,慰问老山前线萧籍战士。
12月,全县评选出“双文明户”2107户。
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6994万元(包括商、运、建、服),比1980年26844万元翻了一番。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认真复查、甄别、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各级干部提出申诉的1725人,经复查已处理结案的1641人。其中全错全平的571人,部分错部分平的153人,定性处理基本正确不平的917人。几年来,共复查处理职工申诉案件364件,其中作退职退休处理的161件,收回工作的176人,原是合同工补充转正的27人。县人民法院自1979年以来共复查刑事申诉案件1513件。其中撤判无罪的189件,免于刑事处分的112件,减轻刑罚的45件,维持原判的1167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