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过去不顾客观条件,本地水无来源而硬要扩种水稻,以致得不偿失。1976年,全县栽种30万亩水稻,有9万亩旱死无收,剩下21万亩,单产只有368斤。据1980年20个调查点抽查,栽种362亩水稻,单产400斤,开支大于收入6876.32元,每亩亏损19元,本县的沙地,土壤瘠薄,种粮食不如其他地区,但是沙地却适应各种水果、花生、西瓜、品质好、产量高,因此就在黄河故道发展水果,在沙河两岸发展油、果,经济效益成倍的提高。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后,全县林牧副渔4业的产值已由1979年前的17.9%提高到53.41%,商品率由11%提高到50%以上。并逐步形成优质棉、水果、油菜、蔬菜、韭黄、芦笋、大蒜等生产基地,实现了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要求,在商品经济竞争中初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承包责任制
在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为完善双层承包,统分结合,一是注重村级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已有70%的行政村有了村级经济,有30%的行政村开始实现不同的程度的以工补农。有34个行政村完全不向农民要提留。二是搞好服务,解决流通、灌溉、治虫等方面的问题,提供良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新的联合。1985年,加工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31个,比1984年增加5倍,开采性的联合体发展到300多个,比1984年增加2倍。在水果、蔬菜、韭黄、西瓜等集中产地,出现不少流通上的联合体。
农牧渔场站的经营方式,1952—1960年主要实行定员定额,小段包工;1961—1962年实行固定工资和工分奖励;1963—1979年基本上是大呼隆,吃大锅饭;1981年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本核算
1981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在全县9个区各选3个不同类型的生产队进行调查,共调查了20个生产队,1979—1980年农本情况是:两年共播种粮食12604亩,总产4807415斤,总收入(产值)686683.6元,总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用工价值)563870.28元,纯盈利122813.32元,每亩盈利9.74元,粮食作物每亩成本44.73元,斤成本0.117元,其中几种主要粮食成本:小麦亩成本57.45元,斤成本0.143元;春玉米亩成本26.37元,斤成本0.048元;夏玉米亩成本21.73元,斤成本0.067元,黄豆亩成本18.46元,斤成本0.089元,春山芋亩成本44.7元,斤成本0.042元,夏山芋亩成本34.46元,斤成本0.053元;棉花亩成本95.17元,斤成本0.896元,花生亩成本35.43元,斤成本0.184元。
1979年有19个生产队,种粮食作物盈利的17个单位,共盈利的7600.25元,平均每亩盈利1.33元,两个单位亏损1886.05元,平均每亩亏损1.61元。1980年调查20个生产队,种粮食盈利的15个单位,平均每亩盈利11.29元,有5个单位亏损,平均每亩亏损14.46元。
1985年,县委农工部调查51个核算户,分析对比1985、1984两年的经济效益,如下表:

从上表5种作物看,1985年与1984年相比,用工量下降11.3%,利润下降18%、特别是棉花下降幅度更大,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连作经济效益较好,亩利润分别是91.73、88.61元,棉花由于收购政策的改变,虽然亩利润比上一年下降25.3%,但仍然达到91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