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果树栽培技术,历史上多是沿袭旧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生了较大变化,不论是水利条件、土壤条件,还是定植、繁殖、修剪等方面技术都有较大的提高。
土壤和水利
建国前栽植果树,对土壤很少进行加工改造,对水利设施也很少考虑,也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的施肥。建国以后,栽植果树前,首先注意了规划,对不良的土壤进行搬家更换,既注意增施有机肥,同时注意种植绿肥,合理施用化肥,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在水利方面,注意兴建水利设施,搞好配套。1980年北城集园艺场安装使用滴灌新设施,还有一些果园场营造防风林带,改变果区小气候。
苗木繁殖
据有关回忆和记载,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实生法繁育果苗,很难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且费工、费时,繁育总数小。二十年代后到建国前后,逐步把嫁接、劈接方法用于桃、梨繁育,实行实生砧木育苗,进行芽接、切接、劈接、腹接,并利用塑料薄膜捆缚,既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又省工、省时,繁育总数也高。其中,苹果、梨、桃子夏季丁字形芽接效果最好,可大量生产优良树苗,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种植管理
1.定植。建国前一年四季均有定植,果树成活率低。建国后改为春季定植为主,定植前先进行较长时间的假植,可大大提高成活率,缩短定植后的缓苗期,发根快,长势好,早结果,早丰产。
2.合理密植。建国前果树密度普遍偏小,虽然通风透光条件好,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低,单产难以提高,建国后,梨、苹果从每亩10多株增加到22—24株;桃从22株增加到33株;葡萄从40株增加到88株。有的亩植110株,架栽葡萄每亩达330株。
3.施肥。建国前果树施肥少,且不科学。建国后,因树龄和物候期不同,树的长势不同,及早施用多种肥料,以达到生殖与结果正常进行。
施肥时间,过去多在早春或坐果期,啥时有肥啥时施,现在是秋施基肥,春季开花前后及果实膨大期施追肥。
在肥料种类上,过去是农家肥,现在是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和季节,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农家肥等混合施。
在施肥方法上,过去是少穴多施或将肥料撒在树盘下,现在是围绕果树轮状沟施或挖穴总施,冬季结合深翻将肥料施入。成年果树结合耕地在行间条施。总之,将肥料施入根的主要分布层,并以引很向下,不烧根为原则。整形修剪
建国前,多数果树不修剪或只剔除病枝虫干,因此,产量低,品质差。建国后,先是冬季修剪,以后改为冬夏修剪结合,以冬季修剪为主。苹果,五十年代实行基部三主枝邻近小曲半园形,七十年代改为基部三主枝延迟开心型。树以疏为主。下层多留枝,促其迅速扩冠,缓和树势,提早结果。进入结果期后,着重对结果枝组的培养利用。梨,建国前,基本不修剪,即使修剪也很简单,不讲求树型。六十年代采取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型,以后发现这种方法不科学,改为基部多主枝疏散分层型。葡萄,过去采用双篱架多主蔓扇形整枝,六十年代逐渐改为多主蔓扇面形水平整枝,结果比过去多。
梨花授粉新技术在建国后推广,促进梨树的高产和稳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