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石油
建国初期,石油由供销合作社商业和商贩交叉经营,当时供应量不大,1964年,萧县煤建公司改名为石油煤建公司,增营石油业务。1980年元月,石油、煤炭业务分家,始建石油公司。1983年辖黄口、萧城两个油库和黄口、萧城两个加油站。其中萧城油库较大,有金属油罐25只。总容积0.35万立方米,黄口次之,有金属油罐18只,容积0.1125万立方米。专营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除供应本县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车辆用油外,还负责淮北市的毛庄、朔里、石台地区的煤油、柴油及河南省永城县条山、芒山两区和砀山县的唐寨、程庄两区的煤油供应。
石油系国家统销物资,实行计划统配,凭票定量供应。本县的煤油年供应量900—1200吨之间,汽油1000吨左右;柴油460到600吨之间;润滑油350吨左右。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衣机产品和运输车辆的增加,柴油、汽油需要量大增,供不应求。1983年开始组织供应议价油,扩大了石油的供销量。1983—1985年三年共销售议价汽油3481吨,柴油2525吨。
煤油: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民间就开始使用煤油照明,但用量不多。民国23年(1934),萧县民生工厂倡导民间使用豆油照明,以遏制“洋油”的输入,并新造一种节油(豆油)灯,开办榨油部,用当地盛产的黄豆为原料,以低于食用油的价格,按户按灯定量供应照明用油。因此,民间长期多以豆油点灯,煤油用量较小,直到1949年全县煤油年耗用量约为30吨。到五十代末,随着生产的发展,煤油供应量逐年上升,年供应量超过千吨,后来由于供电网络的延伸,煤油的销量开始下降,1970年销量为659吨,1980年因工业用电增加,民用电不正常,煤油销售有回升,销量为1482吨,1985年销1657吨。
柴油:民国时期,本县只有民生工厂、孤山煤矿用柴油机进行粮油加工、发电和煤矿采掘,用量不多,全由徐州购进。建国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农用机械的增加。柴油供应量迅速上升,1985年全县柴油销售量近8772吨。
汽油:六十年代初期,本县开始经营汽油,其时全县只有两辆货车,用油极少。1961年才出现县内第一辆小汽车,年用油量不到10吨。1978年已有大小汽车211辆,以后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放,各种汽车迅猛增加,年用油量也直线上升,到1985年,汽油销售量达2629吨。
石油系国家统销物资,实行计划统配,凭票定量供应。本县的煤油年供应量900—1200吨之间,汽油1000吨左右;柴油460到600吨之间;润滑油350吨左右。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衣机产品和运输车辆的增加,柴油、汽油需要量大增,供不应求。1983年开始组织供应议价油,扩大了石油的供销量。1983—1985年三年共销售议价汽油3481吨,柴油2525吨。
煤油: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民间就开始使用煤油照明,但用量不多。民国23年(1934),萧县民生工厂倡导民间使用豆油照明,以遏制“洋油”的输入,并新造一种节油(豆油)灯,开办榨油部,用当地盛产的黄豆为原料,以低于食用油的价格,按户按灯定量供应照明用油。因此,民间长期多以豆油点灯,煤油用量较小,直到1949年全县煤油年耗用量约为30吨。到五十代末,随着生产的发展,煤油供应量逐年上升,年供应量超过千吨,后来由于供电网络的延伸,煤油的销量开始下降,1970年销量为659吨,1980年因工业用电增加,民用电不正常,煤油销售有回升,销量为1482吨,1985年销1657吨。
柴油:民国时期,本县只有民生工厂、孤山煤矿用柴油机进行粮油加工、发电和煤矿采掘,用量不多,全由徐州购进。建国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农用机械的增加。柴油供应量迅速上升,1985年全县柴油销售量近8772吨。
汽油:六十年代初期,本县开始经营汽油,其时全县只有两辆货车,用油极少。1961年才出现县内第一辆小汽车,年用油量不到10吨。1978年已有大小汽车211辆,以后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放,各种汽车迅猛增加,年用油量也直线上升,到1985年,汽油销售量达262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