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期间,境内全系土路,无路政管理机构。其养护方法,据民国24年(1935)江苏省办的《民间》刊物“萧县”一节记载:“境内省、县道,乡镇道修筑完成者557公里,所有筑路工程,悉采取征工制度,概不给工资。其养路方法,于公路两侧植树以保路身。于农闲时,按各乡镇原摊工段,饬令修补。路旁树木,有缺损者由各地段主于春季补植,并由县政府派员验收。”
1953年,境内干线公路养护,统由江苏省徐州专署交通局承担。萧砀两县分驻道班工人10名,隶属砀山公路管理站。下半年按照“重点养护,一般维护”的处理原则,把10名工人全部调去养护徐州至郑集公路,县境内公路采取民工建勤、划片包干养护,每公里设义务养路员2名,每月补贴4元。
1957年7月,县交通科建立养路队,有正式养路工10名,下分4个分队,13个道班,实行专(业)群(众)共养,亦工亦农养路员分住公路两侧(各住各家),就地分散包干养护。业务工作由蚌埠专区淮北公路运输公司管辖。主要养护路线及道班设置:
1.萧濉徐线——从任圩子至姚楼设有毛庄、萧城、丁里、葛洼、朔里、杜集6个道班。
2.萧丰县设岱桥、吴老家、丁寨、大徐庄4个道班。
3.萧杨线设彭新楼、大徐家2个道班。
4.黄青线设寇楼1个道班。
1958年批转89名亦工亦农养路工人为正式养路工人。成立萧县养路工区,地址在龙山之东(现为龙山道班),有管理人员5名,后增萧桃路孤山道班,萧丰路八公里道班。
1964年新增吴集、张庄寨两个道班。宿姚路、萧丰路、萧桃路实行专业养护;萧永、黄青、萧杨路实行专群共养;黄王、萧祖、徐皇、丁吴、杨管、张大屯至林楼、黄新、朔永等简易公路,为群众自养。
1972年养路工增至110名。养路工具由原来的铁铣、平板车改用机械碾轧和送料。至1985年,县公路站己有汽车6辆,小四轮16部,洒播机4台,压路机3台,养护道路27条,总长378.1公里。
公路绿化是养护方法之一。从1950年开始,县人民政府即组织各乡干部、民众在主要线路上栽植行道树。1958年,为解决苗本问题,县交通局投资20万元,在8公里和丁里乡武薛寺建苗圃两处,1963年,宿县地区公路段与本县林业、交通部门配合,在各条线路上按2—2.5米间距,一路两行栽植杨、柳、泡桐等计65600多棵。但由于重栽轻管,几经损毁,所剩无几。1978年后,实行“谁造林归谁有”的政策,沿线村庄主动栽树,并指定专人管理,成效较前明显。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