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储运
储存
本县积谷仓建于清嘉庆年间。先设南仓子今龙城镇广场附近,后因地势低洼,常受水浸,又改设北仓于今县城监狱处。仓库由仓董负责,积谷为防荒赈灾之用,储谷多为募征。但本县积谷仓除募征之外,还常有漕粮存于其间,存约100—150吨。
民国25年(1936),在黄口镇建省仓库一座,县库有龙城、王寨、郝集、醴泉、袁圩、朔里、望寺7座,此外还有非省、县仓库3座,座落在刘楼寨、王山窝和今萧县汽车站西隅,仓储总数为3895.60吨。
建国后,各区设有仓库,县有直属库。1950年有区库12座,1980年全县有11个粮站,其余为分站。1985年全县有粮油库点46个(包括转运仓库)。其中2500吨以下的40个,2500吨—5000吨的3个,5000吨—1.5万吨的3个。各粮(油)库分布于各区镇和乡(镇)所在地,大都靠近铁路,公路沿线,交通十分方便。
建国初期,仓容仅480吨,五十年代仓容增加到3.25万吨,六十年代增加到4.2万吨,七十年代增加到6.5万吨,到1981年底全县实际仓容为8.5万吨。三十多年建库总面积17057平方米。1983年全县有钢板储油罐22个,容量855吨。本县的仓储保管连续19年彼评为全省“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县。
棉花仓库容量:黄口轧花厂2400平方米,杨楼轧花厂1800平方米,吴丛轧花厂800平方米,其余均为露天保管。
1985年全县试建水果保鲜窖12个,储藏水果40吨。
运销
本县商品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销。购进商品多来自上海、南京、徐州、合肥、蚌埠、淮南、天津、北京等地。均可通过津浦、陇海、苻夹铁路运抵黄口、杨楼、萧县火车站。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38公里,较为方便。短途商品运输,七十年代前多由国营汽车运输公司和搬运部门承担,1978年以后,商业各部门大都购买了汽车,有的还设有专业运输车队,1985年商业系统有汽车34部,78吨位,1985年货物调运量为1.5万吨,基本实现自营运输。
本县积谷仓建于清嘉庆年间。先设南仓子今龙城镇广场附近,后因地势低洼,常受水浸,又改设北仓于今县城监狱处。仓库由仓董负责,积谷为防荒赈灾之用,储谷多为募征。但本县积谷仓除募征之外,还常有漕粮存于其间,存约100—150吨。
民国25年(1936),在黄口镇建省仓库一座,县库有龙城、王寨、郝集、醴泉、袁圩、朔里、望寺7座,此外还有非省、县仓库3座,座落在刘楼寨、王山窝和今萧县汽车站西隅,仓储总数为3895.60吨。
建国后,各区设有仓库,县有直属库。1950年有区库12座,1980年全县有11个粮站,其余为分站。1985年全县有粮油库点46个(包括转运仓库)。其中2500吨以下的40个,2500吨—5000吨的3个,5000吨—1.5万吨的3个。各粮(油)库分布于各区镇和乡(镇)所在地,大都靠近铁路,公路沿线,交通十分方便。
建国初期,仓容仅480吨,五十年代仓容增加到3.25万吨,六十年代增加到4.2万吨,七十年代增加到6.5万吨,到1981年底全县实际仓容为8.5万吨。三十多年建库总面积17057平方米。1983年全县有钢板储油罐22个,容量855吨。本县的仓储保管连续19年彼评为全省“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县。
棉花仓库容量:黄口轧花厂2400平方米,杨楼轧花厂1800平方米,吴丛轧花厂800平方米,其余均为露天保管。
1985年全县试建水果保鲜窖12个,储藏水果40吨。
运销
本县商品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销。购进商品多来自上海、南京、徐州、合肥、蚌埠、淮南、天津、北京等地。均可通过津浦、陇海、苻夹铁路运抵黄口、杨楼、萧县火车站。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38公里,较为方便。短途商品运输,七十年代前多由国营汽车运输公司和搬运部门承担,1978年以后,商业各部门大都购买了汽车,有的还设有专业运输车队,1985年商业系统有汽车34部,78吨位,1985年货物调运量为1.5万吨,基本实现自营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