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建筑工程
古建筑
本县史称“文献之邦”,古建筑较多,保存比较完整者,有孔庙、瑞云寺等。
1.孔庙:位于县城民治街路北,前为“孔门”、“义路”、两边开门的大影壁墙后有泮池,池上有拱桥,池后有棂星门,门北为大成殿。殿后明伦堂是供奉孔子父母处。民国18年(1929)县民众教育馆设于庙内。民国27年,幸存于日军炮火之下。1984年,政府拨款修复,今为县博物馆所在处。
2.瑞云寺:位于皇藏峪,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初名望云寺。宋端拱二年(989年),更名瑞云寺。
寺院原有殿宇99间,三进院。进门迎面是藏经楼,后院为方丈室,明三暗五、左右备有阁楼。清末,寺院衰败。1973、1984年政府两次拨款修葺,部分建筑恢复原貌。
公共建筑
城区内公共建筑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主要有:
1.县政府招待所大楼: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为4层建筑,钢混结构,1977年8月建成,位于淮海路与中山路交叉处的东北角。另外还有西楼、中楼,其建筑面积各为650平方米,总投资144.8万元。
2.粮食局办公楼:位于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处之东北侧,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为3层建筑、钢混结构。1980年5月建成,投资55.3万元。
3.萧县宾馆:位于淮海路东段,招待所东北角。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结构。1985年7月建成,投资70万元。
4.县供销社大楼:位于中山路与淮海路之间的西南角,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4层建筑,钢混结构。主楼办公,侧楼营业。1981年9月建成,投资54.4万元。
5.县政府办公楼:位于大同街东段北侧,建筑面积1790平方米,两翼三层,中间四层,钢混结构。1981年5月建成,县人大、县政协均在此楼办公,投资28.6万元。
6.水利局办公楼:位于中山路北端西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为3层建筑,钢混结构。1981年3月建成,投资33.6万元。
7.农业银行大楼:位于国防路北侧,龙湖路南端东侧,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三层建筑,钢混结构,系办公和营业用房。1983年3月建成、投资29.6万元。
8.灯光球场:位于淮海路中段北侧,1983年10月改建,投资1.44万元。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钢混结构,四周为阶梯形看台,台下为房屋,可容观众7000人。
9.生资公司大楼:位于中山路南端西侧与国防路交叉处的西北角。建筑面积1609平方米。3层建筑,钢混结构。下层营业,中层办公,上层是居室。1976年12月建成,投资25.7万元。
10.百货公司二部营业大楼:位于中山路南端东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2层建筑,砖混结构。1976年10月建成,投资31.5万元。
11.南关旅社楼:位于南高堤国防路南侧,建筑面积2029平方米。2层建筑,砖混结构。专为旅客住宿服务。1972年1月建成,投资30.4万元。
12.实验小学教学楼:位于淮海路中段北侧,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给构。1975年建成,投资25.9万元。
13.县医院门诊楼:位于健康路南段西侧。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中间3层,两翼2层,钢混结构。1976年7月建成,投资27万元。
14.城建局、劳动局联合办公搂:位于民治街东段北侧。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结构。底层营业,二、三层办公。1983年12月建成,投资28万元。
15.人民银行楼:位于中山路北段西侧,前后两楼建筑面积计1525平方米。3层建筑、钢混结构。投资25.2万元。前楼1972年5月建成。后楼1981年3月建成。
16.望风阁商场:位于淮海路、中山路交叉处西侧,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4层建筑,钢混结构。1985年5月建成,投资42万元。
民房
民国时期,城内以大同街为界,分南北两镇(包括四关)。南城镇辖18个保、170个甲,1700余户居民,房屋2000多间,常住人口6000余人。北城镇辖13个保,居民1300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除两个公馆、五个大院外,多是草舍,日军侵占萧城时,烧毁公房300多间,民房1000多间。
建国初期,城内仍是残垣断壁、瓦砾充目,荒草没膝。当时县城人口约9000人,住宅面积24600平方米。到1985年,县城人口增至29075人,房屋建筑总面积为738765平方米(其中楼房97座,建筑面积为78750平方米),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13.2平方米。
本县史称“文献之邦”,古建筑较多,保存比较完整者,有孔庙、瑞云寺等。
1.孔庙:位于县城民治街路北,前为“孔门”、“义路”、两边开门的大影壁墙后有泮池,池上有拱桥,池后有棂星门,门北为大成殿。殿后明伦堂是供奉孔子父母处。民国18年(1929)县民众教育馆设于庙内。民国27年,幸存于日军炮火之下。1984年,政府拨款修复,今为县博物馆所在处。
2.瑞云寺:位于皇藏峪,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初名望云寺。宋端拱二年(989年),更名瑞云寺。
寺院原有殿宇99间,三进院。进门迎面是藏经楼,后院为方丈室,明三暗五、左右备有阁楼。清末,寺院衰败。1973、1984年政府两次拨款修葺,部分建筑恢复原貌。
公共建筑
城区内公共建筑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主要有:
1.县政府招待所大楼: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为4层建筑,钢混结构,1977年8月建成,位于淮海路与中山路交叉处的东北角。另外还有西楼、中楼,其建筑面积各为650平方米,总投资144.8万元。
2.粮食局办公楼:位于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处之东北侧,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为3层建筑、钢混结构。1980年5月建成,投资55.3万元。
3.萧县宾馆:位于淮海路东段,招待所东北角。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结构。1985年7月建成,投资70万元。
4.县供销社大楼:位于中山路与淮海路之间的西南角,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4层建筑,钢混结构。主楼办公,侧楼营业。1981年9月建成,投资54.4万元。
5.县政府办公楼:位于大同街东段北侧,建筑面积1790平方米,两翼三层,中间四层,钢混结构。1981年5月建成,县人大、县政协均在此楼办公,投资28.6万元。
6.水利局办公楼:位于中山路北端西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为3层建筑,钢混结构。1981年3月建成,投资33.6万元。
7.农业银行大楼:位于国防路北侧,龙湖路南端东侧,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三层建筑,钢混结构,系办公和营业用房。1983年3月建成、投资29.6万元。
8.灯光球场:位于淮海路中段北侧,1983年10月改建,投资1.44万元。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钢混结构,四周为阶梯形看台,台下为房屋,可容观众7000人。
9.生资公司大楼:位于中山路南端西侧与国防路交叉处的西北角。建筑面积1609平方米。3层建筑,钢混结构。下层营业,中层办公,上层是居室。1976年12月建成,投资25.7万元。
10.百货公司二部营业大楼:位于中山路南端东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2层建筑,砖混结构。1976年10月建成,投资31.5万元。
11.南关旅社楼:位于南高堤国防路南侧,建筑面积2029平方米。2层建筑,砖混结构。专为旅客住宿服务。1972年1月建成,投资30.4万元。
12.实验小学教学楼:位于淮海路中段北侧,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给构。1975年建成,投资25.9万元。
13.县医院门诊楼:位于健康路南段西侧。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中间3层,两翼2层,钢混结构。1976年7月建成,投资27万元。
14.城建局、劳动局联合办公搂:位于民治街东段北侧。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3层建筑,砖混结构。底层营业,二、三层办公。1983年12月建成,投资28万元。
15.人民银行楼:位于中山路北段西侧,前后两楼建筑面积计1525平方米。3层建筑、钢混结构。投资25.2万元。前楼1972年5月建成。后楼1981年3月建成。
16.望风阁商场:位于淮海路、中山路交叉处西侧,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4层建筑,钢混结构。1985年5月建成,投资42万元。
民房
民国时期,城内以大同街为界,分南北两镇(包括四关)。南城镇辖18个保、170个甲,1700余户居民,房屋2000多间,常住人口6000余人。北城镇辖13个保,居民1300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除两个公馆、五个大院外,多是草舍,日军侵占萧城时,烧毁公房300多间,民房1000多间。
建国初期,城内仍是残垣断壁、瓦砾充目,荒草没膝。当时县城人口约9000人,住宅面积24600平方米。到1985年,县城人口增至29075人,房屋建筑总面积为738765平方米(其中楼房97座,建筑面积为78750平方米),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13.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