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广播
广播站
县广播站于1956年春筹建,1957年5月建成开播。开始有干部职工6人,JY250×2扩大机1台,发电机1台、控制台1个。1969年开始普及农村广播网后,人员、设备有所增加,1972年,有工作人员20余人。1976年8月,成立县广播事业局,与县广播站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4年,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局,设编播组、线务组、机务组、财务股、事业股等机构共有41人。主要设备有扩大机2台,录音机6部。1971年前,县至区、乡(镇)放大站的传输信号直接输送音频,干扰较大,1972年,改用调频载波输送信号,收播质量有较大提高。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合计6小时30分钟,是本县新闻宣传的主要手段。
有线广播的线路损耗较大,为了使千家万户的小喇叭都有满意的效果,1958年开始设立区、乡(镇)广播放大站,先后建成黄口区、皇藏区、龙城区、朔里区、杨楼区、王寨区、黄口镇7个放大站,主要设备为275W扩大机、收音机等。1960年,在19个人民公社建立广播放大站,后于3年经济困难时期被撤销。1969年后重新建站。到1970年10月,全县25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广播放大站。1980年初,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撤销了原25个公社放大站,重建9个区、两个镇,66个公社站。1980年4月行政区划再次变动,区社放大站也随之增加。有县、区、乡(镇)广播站79个,全系统有工作人员178人,扩大机178台,总功率46.33千瓦。不少行政村也购置扩大机,建立了放大站。
广播线路
1.干线干线指不挂接喇叭,仅输送信号的广播线路,由县城至区、乡(镇)的广播信号输送线路均为干线,下为支线。1957年6月广播干线有县城至王寨、杨楼、张庄寨、黄口、朔里、白土6条。以后,经三次普及广播网,干线不断增多。1984年,县城至所有区、乡(镇)都架设了广播干线,总长已达508杆公里。
建站初期,除县城外,没有广播专线,通往区、乡(社)的广播信号都是利用电话线路输送的。直到1971年才架设了一条12杆公里的县城至胜利乡郭庄大队的专用线路,1973年后,广播线路以发展专杆专线为主,到1979年,全县有广播专线209杆公里,1980年为487杆公里。
2.支线由广播放大站至村户的广播线路为支线。1957年,仅县城和黄口镇通广播。以后,虽年年架设,但因杆、线的质量无法保证,每年都有部分损坏,至今仍难巩固,目前线路尚有800杆公里左右。
3.农村广播网本县普及广播网工作先后经历三个高潮,第一高潮起于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虽然也实现了乡乡社社通广播,但高潮过后不久即损坏殆尽。第二个高潮是1970年,县和各大公社都成立了普及广播网办公室,集中力量进行突击,分期分批架设广播线路。至年底,25个公社都建成了放大站,公社以下线路达7000公里,5014个生产队通广播。第三个高潮为1980年,这一年因区划变动,需新建放大站52个,当年即建成29个,架设广播线路395杆公里,其余也于1982年建成。
县广播站于1956年春筹建,1957年5月建成开播。开始有干部职工6人,JY250×2扩大机1台,发电机1台、控制台1个。1969年开始普及农村广播网后,人员、设备有所增加,1972年,有工作人员20余人。1976年8月,成立县广播事业局,与县广播站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4年,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局,设编播组、线务组、机务组、财务股、事业股等机构共有41人。主要设备有扩大机2台,录音机6部。1971年前,县至区、乡(镇)放大站的传输信号直接输送音频,干扰较大,1972年,改用调频载波输送信号,收播质量有较大提高。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合计6小时30分钟,是本县新闻宣传的主要手段。
有线广播的线路损耗较大,为了使千家万户的小喇叭都有满意的效果,1958年开始设立区、乡(镇)广播放大站,先后建成黄口区、皇藏区、龙城区、朔里区、杨楼区、王寨区、黄口镇7个放大站,主要设备为275W扩大机、收音机等。1960年,在19个人民公社建立广播放大站,后于3年经济困难时期被撤销。1969年后重新建站。到1970年10月,全县25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广播放大站。1980年初,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撤销了原25个公社放大站,重建9个区、两个镇,66个公社站。1980年4月行政区划再次变动,区社放大站也随之增加。有县、区、乡(镇)广播站79个,全系统有工作人员178人,扩大机178台,总功率46.33千瓦。不少行政村也购置扩大机,建立了放大站。
广播线路
1.干线干线指不挂接喇叭,仅输送信号的广播线路,由县城至区、乡(镇)的广播信号输送线路均为干线,下为支线。1957年6月广播干线有县城至王寨、杨楼、张庄寨、黄口、朔里、白土6条。以后,经三次普及广播网,干线不断增多。1984年,县城至所有区、乡(镇)都架设了广播干线,总长已达508杆公里。
建站初期,除县城外,没有广播专线,通往区、乡(社)的广播信号都是利用电话线路输送的。直到1971年才架设了一条12杆公里的县城至胜利乡郭庄大队的专用线路,1973年后,广播线路以发展专杆专线为主,到1979年,全县有广播专线209杆公里,1980年为487杆公里。
2.支线由广播放大站至村户的广播线路为支线。1957年,仅县城和黄口镇通广播。以后,虽年年架设,但因杆、线的质量无法保证,每年都有部分损坏,至今仍难巩固,目前线路尚有800杆公里左右。
3.农村广播网本县普及广播网工作先后经历三个高潮,第一高潮起于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虽然也实现了乡乡社社通广播,但高潮过后不久即损坏殆尽。第二个高潮是1970年,县和各大公社都成立了普及广播网办公室,集中力量进行突击,分期分批架设广播线路。至年底,25个公社都建成了放大站,公社以下线路达7000公里,5014个生产队通广播。第三个高潮为1980年,这一年因区划变动,需新建放大站52个,当年即建成29个,架设广播线路395杆公里,其余也于1982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