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妇幼保健
一、妇女保健
四期劳动保护1956年本县开始实行妇女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劳动保护制度。经期工作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产期放产假,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不上夜班。1958年后,农村生产队实行经期挂牌制度,以便合理安排劳动任务。1980年后,对孕妇逐人登记建卡,做好孕妇卫生知识宣传辅导和产前健康检查。
妇科病查治1959年首次进行子宫脱垂普查治疗,是年,全县查出子宫脱垂患者2230人,采用无水酒精封闭,中药、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1909人,治愈1037人,有好转者870人。1960年,治愈子宫脱垂患者2012人,治愈闭经患者11086人。1962年查出子宫脱垂患者1194人,治疗967人,治愈197人,有好转者566人。1964年查出子宫脱垂1647人,治疗1431人,治愈982人。1974年,对城郊公社14个生产大队,130个生产队进行妇科病普查,受检3248人(占应查人数的65%以上)。共查出14种妇科病,患者计1198人,患病率36.8%,治疗506人。此后,每年对全县17个公社轮流进行妇科病普遍查治,并对手术治疗者开展术后随访工作。1975年至1984年,共普查64720人,宫颈刮片13238张,查出阴道炎、宫颈縻烂、子宫脱垂、宫颈癌等患者23346人,治疗17743人。
二、幼儿保健
疾病检查与防治1952年第一次进行儿童健康检查。1955年后,每年“六一”国际儿童儿前夕,都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检查,对肠道寄生虫、中耳炎、沙眼等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免费医疗。蛔虫病感染率较高,农村95%,城镇25%,1979年10月,县卫生防疫站拨出经费1万元,统一购宝塔粮、疳积片、驱虫净、驱蛔灵等药物,为全县儿童免费驱蛔,服药儿童102164人(1—7岁),驱虫效果98%以上。
1960年后,每年对儿童普遍免费接种牛痘疫苗、卡介苗、小儿麻痹疫苗等。
新法接生建国前,妇女分娩都是在家,请旧产婆接生,用碎瓦片或裁衣剪刀断脐,许多妇女和婴儿因难产、大出血或患破伤风,产褥热而死亡。周寨公社洪楼村于荣生之妻,共生12个孩子,因患破伤风就死去10个。乡间流传“脐风(破伤风)孩子腰里串,乱死岗里常看见”的民谣,描述了旧接生法给妇女婴儿带来的悲惨情景。建国后,推广新法接生,1952年至1956年,培训接生员1017人(包括改造旧产婆),县妇幼保健站为每个接生员配备接生器械。1954年城镇新法接生率93%,农村64%。195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到37.8‰。1957年全县新法接生率达9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降至23.4%。1962年建婴儿出生卡、产妇凭此卡享受鸡蛋、红糖、面粉等物质优待,以鼓励实行新法接生。1963年召开全县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表彰模范接生员81人。1974年以来,培训接生员2800人次。1984年新法接生率99.8%,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5‰。
砀山县1975—1984年妇科病普查一览表
砀山县新法接生情况一览表
四期劳动保护1956年本县开始实行妇女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劳动保护制度。经期工作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产期放产假,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不上夜班。1958年后,农村生产队实行经期挂牌制度,以便合理安排劳动任务。1980年后,对孕妇逐人登记建卡,做好孕妇卫生知识宣传辅导和产前健康检查。
妇科病查治1959年首次进行子宫脱垂普查治疗,是年,全县查出子宫脱垂患者2230人,采用无水酒精封闭,中药、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1909人,治愈1037人,有好转者870人。1960年,治愈子宫脱垂患者2012人,治愈闭经患者11086人。1962年查出子宫脱垂患者1194人,治疗967人,治愈197人,有好转者566人。1964年查出子宫脱垂1647人,治疗1431人,治愈982人。1974年,对城郊公社14个生产大队,130个生产队进行妇科病普查,受检3248人(占应查人数的65%以上)。共查出14种妇科病,患者计1198人,患病率36.8%,治疗506人。此后,每年对全县17个公社轮流进行妇科病普遍查治,并对手术治疗者开展术后随访工作。1975年至1984年,共普查64720人,宫颈刮片13238张,查出阴道炎、宫颈縻烂、子宫脱垂、宫颈癌等患者23346人,治疗17743人。
二、幼儿保健
疾病检查与防治1952年第一次进行儿童健康检查。1955年后,每年“六一”国际儿童儿前夕,都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检查,对肠道寄生虫、中耳炎、沙眼等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免费医疗。蛔虫病感染率较高,农村95%,城镇25%,1979年10月,县卫生防疫站拨出经费1万元,统一购宝塔粮、疳积片、驱虫净、驱蛔灵等药物,为全县儿童免费驱蛔,服药儿童102164人(1—7岁),驱虫效果98%以上。
1960年后,每年对儿童普遍免费接种牛痘疫苗、卡介苗、小儿麻痹疫苗等。
新法接生建国前,妇女分娩都是在家,请旧产婆接生,用碎瓦片或裁衣剪刀断脐,许多妇女和婴儿因难产、大出血或患破伤风,产褥热而死亡。周寨公社洪楼村于荣生之妻,共生12个孩子,因患破伤风就死去10个。乡间流传“脐风(破伤风)孩子腰里串,乱死岗里常看见”的民谣,描述了旧接生法给妇女婴儿带来的悲惨情景。建国后,推广新法接生,1952年至1956年,培训接生员1017人(包括改造旧产婆),县妇幼保健站为每个接生员配备接生器械。1954年城镇新法接生率93%,农村64%。195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到37.8‰。1957年全县新法接生率达9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降至23.4%。1962年建婴儿出生卡、产妇凭此卡享受鸡蛋、红糖、面粉等物质优待,以鼓励实行新法接生。1963年召开全县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表彰模范接生员81人。1974年以来,培训接生员2800人次。1984年新法接生率99.8%,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5‰。
砀山县1975—1984年妇科病普查一览表
砀山县新法接生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