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砀山县志》序载,“惜砀故有志,不知废自何时”,自明隆庆六年(1572)至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曾五次续修砀山县志,明隆庆六年知县王廷卿举修,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陈秉良再修,明崇祯十二年(1639)知县刘芳三修,清乾隆七年(1742)知县郭浩四修,乾隆三十二年知县刘王瑷五修。本县现仅存崇祯十二年和乾隆三十二年两版本。崇祯十二年《砀山县志》分前、后两卷,残缺不全,但保存不少珍贵资料。乾隆三十二年《砀山县志》,全书设舆地志、河渠志、建置志、学校志、赋役志、职官志上、职官志下、选举志、人物志上、人物志中、人物志下、艺文志上、艺文志下,共14卷,保存完整。内容颇丰,记述较详,可为砀山县物质和精神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但该志中封建礼教、迷信色彩较浓。
民国19年,砀山县成立修志局,由王立庭(清举人)、王化兰(清廪生)、黄镇侯、王师曾、王瑞曾(皆系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生)、胡履贞(清秀才)等人负责征集资料,续修《砀山县志》,民国27年5月砀城沦陷时,志书未就,胡履贞把资料运至砀城南胡庄家里,藏于地下,“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焚毁。
1960年5月,砀山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续修《砀山县志》,1961年12月完稿,刻写油印成册,全志设6章、32节、20多万字,自征集资料至完稿,费时一年多,由于急于成书,加之编写人员来自各部门,业务生疏,写作水平不等,文风不一,志书多有总结、报道等文体,质量不高,但却为20世纪80年代修志提供不少参考资料。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