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残疾人组织
一、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
1963年7月,成立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处。1964年,全省选派8名盲哑代表出席全国第二届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1965年6月,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处改为筹备委员会,副省长彭宗珠兼主任,省民政、公安、教育、卫生、文化厅、局和妇联、共青团负责人分任副主任和委员。筹委会负责对盲人哑人宣传党的政策,进行思想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扶持盲人聋哑人生产、培训、就业,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久,芜湖、合肥、蚌埠等市相继筹组盲人聋哑人协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及各地盲人聋哑人协会被迫解散。
1979年8月,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委员会重新组建,省革委会副主任程光华兼任主任。各省辖市和盲聋哑残人员较多的县也积极筹备建立组织。1980年1月,安徽省第一届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产生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以下简称盲协)第一届领导机构,副省长程光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在此期间,合肥、芜湖、安庆、蚌埠、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亳县、砀山、屯溪、六安、阜阳等13个市、县先后举行盲聋哑人代表会议,成立协会。
1984年9月,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领导机构。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程光华当选为主席,并推荐3人为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侯选人。至1985年止,铜陵县、宿州市、黄山市亦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
二、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5年12月,为了筹集残疾人福利事业基金,成立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由名誉理事36人、理事85人组成。名誉理事长李世农,理事长郑淮舟。同时制定《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章程》,倡议社会各界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支持残疾人事业。至1988年共募得资金59.8万元。
三、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
1988年5月,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告的通知,批准组建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残联)。同年6月25日,省残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125名委员组成的省残联主席团、评议委员会和盲人、聋哑人、肢残、智残4个专门协会和亲友会,省残联名誉主席程光华、邵明、郑淮舟、李继祥、赵怀寿;省残联主席张汶祥。
至1989年底,宿县、宣城、滁县3地区成立残疾人工作办公室;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淮北、铜陵等6市及临泉、凤阳、五河、金寨、阜南、涡阳、来安、亳州、滁州、宣州等10县(市)成立残疾人联合会。
1963年7月,成立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处。1964年,全省选派8名盲哑代表出席全国第二届盲人聋哑人代表大会。1965年6月,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处改为筹备委员会,副省长彭宗珠兼主任,省民政、公安、教育、卫生、文化厅、局和妇联、共青团负责人分任副主任和委员。筹委会负责对盲人哑人宣传党的政策,进行思想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扶持盲人聋哑人生产、培训、就业,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久,芜湖、合肥、蚌埠等市相继筹组盲人聋哑人协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及各地盲人聋哑人协会被迫解散。
1979年8月,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委员会重新组建,省革委会副主任程光华兼任主任。各省辖市和盲聋哑残人员较多的县也积极筹备建立组织。1980年1月,安徽省第一届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产生安徽省盲人聋哑人协会(以下简称盲协)第一届领导机构,副省长程光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在此期间,合肥、芜湖、安庆、蚌埠、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亳县、砀山、屯溪、六安、阜阳等13个市、县先后举行盲聋哑人代表会议,成立协会。
1984年9月,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第二届领导机构。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程光华当选为主席,并推荐3人为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侯选人。至1985年止,铜陵县、宿州市、黄山市亦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
二、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5年12月,为了筹集残疾人福利事业基金,成立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由名誉理事36人、理事85人组成。名誉理事长李世农,理事长郑淮舟。同时制定《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章程》,倡议社会各界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支持残疾人事业。至1988年共募得资金59.8万元。
三、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
1988年5月,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告的通知,批准组建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残联)。同年6月25日,省残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125名委员组成的省残联主席团、评议委员会和盲人、聋哑人、肢残、智残4个专门协会和亲友会,省残联名誉主席程光华、邵明、郑淮舟、李继祥、赵怀寿;省残联主席张汶祥。
至1989年底,宿县、宣城、滁县3地区成立残疾人工作办公室;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淮北、铜陵等6市及临泉、凤阳、五河、金寨、阜南、涡阳、来安、亳州、滁州、宣州等10县(市)成立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