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代兵事
1、楚灭胡
春秋时期,胡子国为楚国的附庸,备受楚国欺凌。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三月,鲁定公在召陵会晋、宋等18国侵楚,胡子国想摆脱楚国而独立,便参加了这次会盟和攻楚联军。
同年十一月,吴国联合蔡、唐二国,大败楚军于柏举,攻破了楚都郢城,楚昭王逃亡隋国。这时候,楚国境内大乱,胡子豹乘机占领了与胡邻近的楚国的一些地方,他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
后来,楚国又逐渐恢复了势力,便向与他作对的小国开刀。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二月,楚昭王派军攻胡,楚国大军犹如以石击卵打败胡子国军,俘虏了胡子豹,灭了胡子国。
2、邓宗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900戍卒,举行反秦起义。汝阴人邓宗立即组织民众响应,杀除贪官、开仓济贫,并率领起义军随陈胜、吴广参加攻占陈县(今淮阳)的战斗,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派邓宗据守九江郡(今寿县)。
3、北魏攻汝阴
南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司州刺史常珍奇叛宋降魏。次年春,常珍奇引北魏西河公元石及魏将郑羲率军东攻汝阴。宋汝阴太守张超与军主杨文苌坚守城池,汝阴百姓也一齐抬土运石修筑防御工事。元石使用全部精锐兵力,久攻汝阴不下,便想解围退军,待秋后再行攻击。郑羲劝阻说:“只要再围困一个月,汝阴城内粮尽,张超不降也会逃跑,汝阴即可垂手而得。”这时魏军众将因厌战思乡,都赞成退军,于是元石不听郑羲建议,经陈郡项县退至长社。
北魏军退后,张超便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广积粮草。经半年备战,等到冬季元石又率军来攻汝阴时,被张超打败,汝阴围解。
4、黄巢数攻颍州
唐乾符四年(877年),王仙芝、黄巢之军纵横于淮河南北,十二月,唐军招讨使宋威与王仙芝部首领尚君长大战于颍州西南,尚君长被擒杀。宋威离颍后,王仙芝、黄巢部不时袭扰颍境内外,于是朝廷命颍州刺史张自勉率诸道兵抵御黄巢。
乾符五年正月,任命张自勉为招讨副使。二月,王仙芝牺牲,其部众推黄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三月,黄巢攻宋州(今商丘),入颍州境,自此后,颍州战事频仍。
广明元年(880年)九月,黄巢率众15万,连续攻陷黄淮之间许多州县,接着即“屯军淮甸,牧马颍坡。”十月,黄巢围颍州,新任颍州刺史意欲投降,适有原颍州节度使段秀实之孙段珂居往颍州,段珂年轻英勇,行侠尚义,平时广结知交,在颍州百姓中甚有威信。段珂坚持守城,反对纳降,便招募青年,抵御黄巢,城乡百姓也自备粮食相聚从战,战斗相持很久,黄巢因军中缺粮,解围而去。段珂被任命为颍州司马。
5、宋金顺昌之战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媾和,达成“绍兴和议”,金国同意归还宋陕西、河南部分领土。
绍兴十年(1140年)四月,宋高宗任刘锜为东京副留守,派他去东京(今开封)修葺祖陵及宫室。五月,金人撕毁“绍兴和议”,分兵4路南侵,越国主、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宗弼(俗称金兀术)率一路10余万人直取东京,于五月十三日入城后继续南侵。
刘锜率所部八字军(王彦旧部,面刺“赤心报国,誓灭金贼”8字,因此得名)两万余人,及随军眷属由临安(今杭州)出发,沿水路赴东京上任。五月十六日行至涡口,得知金人背盟南侵,弃舟兼程前进。十七日至顺昌,询问顺昌知府陈规,得悉城内储米数万斛,大喜说:“有粮,城就能守。”十九日刘锜召诸将议事,有人畏敌,建议撤回江南,统制官许清及多数将领决心抗敌。刘锜下令把船只凿沉于颍河,以示与顺昌共存亡,又将自家眷属安置寺中,寺外围以柴草,命卫士:如城破就点火焚家,以死报国。刘锜亲督将士修垒筑防。陈规率民众检点粮草、磨剑砺刀。
仅经数日备战,五月二十五日,金人游骑已渡颍河。大队在距城30里白龙窝下寨。刘锜于城外设伏兵,擒金游骑阿克、顺杀等二人。又派千余兵夜袭金大将韩常,获胜。二十九日,韩常、龙虎大王等部三万余人合兵攻城,被射退。刘锜,乘其后退,出步兵掩击,金军大乱,不少人淹死在颍河。六月二日金军移驻城东二十里的拐李村,当夜欲雨有闪电,刘锜派骁将阎充率500锐卒劫营获胜。金兵退15里,刘锜又派百人奔袭,每人带一竹哨作联络,闪电起则哨声大作群起砍杀,闪电止则隐伏不动,金兵大乱,自相残杀,溃退至老婆湾。
金兀术在东京得知金军在顺昌战败,亲率10万大军于六月八日逼近顺昌,陈兵颍河岸,连营15里,刘锜派部将耿训与金兀术约战,并激之说:“刘将军估计四太子不敢与他交战,如敢渡河交战,愿献浮桥五座。”金兀术狂暴地说:“顺昌小城,只用靴尖就可以踢倒,我何惧刘锜!”立即下令:“明日顺昌府衙会食,诸军所虏玉帛女子,听其自留,男子长成者皆杀。”
六月九日,金军渡颍河攻顺昌东、西门,刘锜按兵不动,只用箭射。时天大热,刘锜事先已于城外水中放毒,金军人马饮水食草者皆中毒,死亡甚众,士气低落。宋军以逸代劳,于下午数百人出西门、数千人出南门突入金阵,将士用命,殊死砍杀,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箭仍奋力冲杀,当日金兵死5000人,败退数里。
六月十日,金兀术倾全力攻城,自带3000铁骑号“铁浮屠”、“长胜军”又称“拐子马”,往来为援。刘锜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分持长矛、巨斧,用长矛挑其头盔,用巨斧断其马腿,杀“长胜军”过半,金兵全军动摇。金兀术大败,仓皇移驻城西,掘濠自守,不敢攻城,改用围困之计。十一日夜大雨,平地水深尺余,刘锜率兵夜袭金营,混战至天明,金兵伤亡数万,金兀术率众溃逃,刘锜追击至颍河而罢,顺昌围解。
6、红巾军颍州起义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颍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在河北参加了韩山童领导的反元起义,起义旋即失败,韩山童被杀,刘福通返回家乡组织起义。他利用白莲教组织,倡言天下大乱,明王出世,自称是宋朝名将刘光兴的后代。颍州白莲教其他首领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河北永年白莲教首韩咬儿、杜遵道等人,分别带领教徒与刘福通会合。于是杀白马黑牛,头裹红巾,树起“天遣魔军杀不平,杀尽不平方太平”的大旗,盟誓起义。
刘福通起义后,一面让数千红巾军帮助乡亲收割小麦积蓄粮草;一面加紧练兵,制定攻取颍州的计划。
颍州知州张克让得悉刘福通起义,于五月初二,派同知张鹏率元军包围红巾军驻地柳沟村。张鹏兵分三路,两路夹攻柳沟村,自带一路在2里外接应。元军攻入柳沟村,不见一人,知道中计,急忙撤退,已被红巾军四面围住。张鹏救应不及,也被罗文素、韩咬儿率领的红巾军捉住。
当元军在柳沟村被围时,刘福通乘颍州城内空虚,驱兵直取颍州。刘福通以重兵攻东门,派王显忠率部在城外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自己与盛文郁率百余人乘筏渡濠,架云梯登城后,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红巾军立即涌进城内。知州张克让见大势已去,丢下家眷逃奔西门,被红巾军俘获。
刘福通攻破颍州,杀知州张克让、同知张鹏以祭军旗。又开仓放粮、出榜安民,合城欢呼,到处流传一首歌谣:
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
城内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7、刘惠攻颍州
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杨虎在宿州战死,余众推刘惠(刘三)为首,称奉天征讨大元帅,赵燧为副,还有刘宠(刘六)、刘宸(刘七)等首领,拥众13万、28营。三月,刘惠等破太和、围颍上、攻颍州。颍州指挥同知梁文战死,兵备佥事杨天衢退守城中,不敢出战。明军一面招募士民帮助守城,一面加固防御工事。刘惠军推大车填城濠,守军使用飞石包击碎大车;刘惠军树长梯登城,守军便用钩戟拽去;刘惠军用门板等物掩护掘城垣,守军便掷火炬、石块袭击。
经反复厮杀,颍州久攻不下。正当战事激烈之际,明廷派都御使彭泽率宣府、大同边镇骑兵来援颍州,杨天衢乘机出城袭击。刘惠军两面受敌,被彭泽部将彭明辅击败,转至光山、罗田。彭泽率军入城,在颍州建立官署,调度四方兵马与刘惠军作战。
五月,刘惠率军转战商丘,赵燧复至颍州。彭泽分兵迎战,令神周击赵燧,令时原追刘惠。经大小十余战,刘惠战死,赵燧败走应山,刘宠、刘宸率三百骑突围奔豫南。
8、李白成破颍州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初,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13家72营会于荥阳。会后分兵东进,拟取凤阳。不数日,便长驱八百里,逼近颍州。
其时颍州兵力空虚,仅有蓟镇边军及颍川卫军467名,营兵200名,加上驻城前、中、后3所(每所120人)所兵,共约千人。因是新春,知州尹梦鳌、通判赵士宽按例到凤阳府奉礼拜贺,忽闻颍州报警,急忙驰回。正月十日。尹、赵策骑入城,马未解鞍,李自成军数万人已至城下。
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猛攻北门,并登北门外楼房俯攻城垣。守军死伤甚众,有的将同伴尸体竖起挡箭。尹梦鳌急募民兵,退休乡官张鹤鸣领亲兵家将,与教官周逢泰,把全城举贡士民、州学生员,均派上城头分布守御。入夜,李自成攻势更猛,北门火光触天,守军力不能支。这时,儒生刘廷传、刘廷石兄弟集百余人,准备缒城烧毁北门外楼房,以使李自成军失去攻城的制高点,但尹梦鳌惑疑他们想叛逃而未允。
正月十二日,李自成军首先攻破北门,展开激烈巷战。尹梦鳌与侄尹玉死命抵抗,身带数处刀伤,与其全家7口投黑龙潭死。通判赵士宽、知县刘道远。州学训导丁遇嘉、指挥同知李从师、指挥佥事王廷俊等合城官吏被杀,守军除95名从南门逃出外,全部被歼灭。原兵部尚书云贵五省总督张鹤鸣,被李自成军倒悬于北外寸磔。
李自成攻下颍州后便挥师直进,不几日便与张献忠合兵破凤阳、焚皇陵,势不可挡。
9、明末袁老山等屡攻颍州
李自成破颍州后,颍川卫明军被歼,城防空虚,农民起义军经常出入颍州之境。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颍州病疫流行,河南矿工袁老山率领农民军由豫东南直趋颍州,颍州城内只有绅士李栩出家财招募的兵丁守御,而且多染病疫,如果农民军一到,颍州指日可破。正当此时,明将黄得功急忙从淮南来援,袁老山即分兵迎战于城东江口集,战斗十分激烈,战地十余里伏尸如丘,由于双方兵力损失过重,使各自收军。
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五月初八日,农民起义军首领贺一龙(号革里眼)、贺锦(号左金王)突袭颍州。部分农民军乘黑夜已登上城头,颍州通判任有鉴督率士民死守,颍州未能攻下。
同年秋,李自成部将袁时中(号小袁营)攻颍州,以诈降之计杀李栩,颍州通判任有鉴向黄得功告急,黄得功复率明军来颍。当时正值李自成久攻开封不下,开封明军决朱家寨口黄河堤淹李自成军,李自成亦决马家口黄河堤灌开封府。九月十六日,二口并决,黄水一泻千里,冲荡颍、涡南北。小袁营驻扎在颍州城北秦家楼等地,三面被黄水包围。黄得功乘势袭击,袁时中艰苦作战,正在不利之际,农民军13家首领之一马守应(号老回回)率军赶到。马守应一面与袁时中夹击黄得功,一面分兵乘虚攻打颍州城。黄得功见势不妙,急忙以步兵迎战,选精锐骑兵从城西渡河,绕道马守应后方攻击,马守应因兵力分散,首先撤离颍州,随之,袁时中也突围西去。二、近现代兵事:
1、太平军、捻军联合围攻颍州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太平军江北军事要地安庆失守,困守庐州的英王陈玉成决定北上。张乐行率捻军积极配合太平军行动,由定远兵分三路经马厂集、姚家湾渡淮,于十一月底占领颍上。
十二月十五日(1862年1月14日),马融和部太平军、张乐行部捻军、苗沛霖部团练联合围攻颍州。安徽署理巡抚贾臻坐守颍州,困兽犹斗。战事进行了两三个月,捻军与太平军虽采取强攻、挖地道炸城等办法,均未攻下颍州。此时形势发生了变化。围攻颍州的马融和部太平军奉命西征,于咸丰十二年正月底随扶王陈德才、遵王赖文光共3万余人,经新蔡入河南,向陕西转战。三月,清廷钦差大臣胜保率军经陈州向颍州杀来。反复无常的苗沛霖,见清军势大,太平军远征,突然叛捻降清,并从颍上向捻军攻击。张乐行腹背受敌,在城内外清军和苗练联合夹击下,一败于颍州,二败于颍上,只得渡颍河北退,重回雉河集。历时3个多月的颍州战役结束。
2、辛亥光复颍州
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七日(1911年11月17日),同盟会员程稚周响应武昌起义,在颍州农学堂召开“安仁会”(同盟会在颍州的下属组织)会员大会,宣布颍州独立,并建立淮北国民军。清颍州知府长绍、阜阳县知事胡汝霖闻风潜逃。在此前10余日寿州已光复,随即成立以王庆云为总司令的淮上革命军,并派副司令张汇韬率军北伐,进抵颍上。程稚周亲往劳军。十月四日(1911年11月24日)淮上军入颍州。程随即督淮北军光复太和、涡阳。
这时,清河南布政使倪嗣冲奉袁世凯命,率清兵入皖。行至太和境内,接清内阁南北议和电报,同时又接袁世凯密电,令继续进军。于是倪嗣冲率清军步兵两营、炮兵一队、马队两棚南下。十月二十日陷太和后星夜来攻颍州。张汇韬指挥淮上军固守,倪嗣冲围攻3日夜不得逞。二十三日周家凯率地主武装助倪攻城,倪又派吴兆璜策动被张汇韬收编的清军巡防营管带朱启勋作内应,十月二十五日攻陷颍州。张汇韬缒城出走。
倪嗣冲入城后,清军挨家搜捕,见无辫或带寿凤口音者即视同淮上军,将所俘500余人,屠杀于五门楼前。
3、潘秦阜阳交战
民国16年(1927年)10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1军第3师秦庆霖部驻阜阳城内。秦串通县政府,鼓励农民种鸦片,借收烟土费大发横财。
国民革命军第33师潘善斋驻阜阳城外及四乡。潘是阜阳县人,原为吴佩孚部下,投降革命军后又被北洋军阀打败,便带残部逃回阜阳原籍。在阜阳境内遍设盐卡,设三里湾水上警察局,乱加收税。潘想占据阜阳城,力不能及,便联络驻太和的国民革命军第19军高桂滋部。
高桂滋是陕西人,北伐期间,自北京移居河南,民国16年秋进驻太和、颍上一带,他也想占据皖西北重镇阜阳,以图发展。
10月,高、潘合兵围阜阳,攻守战斗五昼夜不息,秦部一个姓温的团长战死,一个团长投降。
为消除阜阳城战祸,共产党员乔锦卿联络城内商绅,奔走于县政府及秦、潘两军之间调停。秦庆霖弃城而去。高桂滋率部进驻阜阳,后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7军。
4、“四·九”起义
民国17年(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皖北广泛开展军运、农运和工运工作。中共党员魏野畴在驻太和的国民革命军第10军杨虎城部任政治部主任,魏在10军中成立了中共杨军特委,同时也在驻阜阳第19军(1928年3月改编为第47军)高桂滋部,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至民国17年(1928年)初,10军内部已有党员280多人,19军教导团9个连和留守司令部特务连都有了党组织。
中共阜阳支部,根据魏野畴指示,先后派周传业、周传鼎、李端甫、乔锦卿、刘宠光等党员深入农村、码头发展党员,建立工会和农民协会。阜阳周围行流集等乡已发展农协会员6万多人,并从中选拨5000多人成立农民赤卫队。
这时,蒋介石令10军“清党”,杨虎城“礼送”魏野畴、南汉宸等党员出境,自己被迫赴日考察。
魏野畴离开10军后,会同中共阜阳地下组织,于2月9日召开70多名党员干部紧急会议,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举行“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会议产生了中共皖北临时特委。魏野畴为书记。辖豫皖边区10多县县委。会议要求发展农协会员,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抗差的“六抗”斗争。
民国16年到17年,皖北各地蝗虫成灾,饥荒严重,很多地方有饥民抢粮吃大户的斗争。尤其在民国17年春,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加以我党影响扩大,形成暴动趋势。3月25日,中共中央复信皖北特委指示:“本党现在策略是发展群众斗争,领导群众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4月8日,正当起义加紧准备时,10军代理中共特委书记宋树勋叛变告密。中共皖北特委决定立即起义。并成立皖北革命军事委会,魏野畴为总指挥,以高桂滋部教导团和留守司令部特务连为骨干,命行流、王官、插花、洄溜、北苗集和城关农协会员武装,连夜到阜阳汇合。城内由乔锦卿、周传业、周传鼎、刘宠光等组织工人、店员响应,4月9日凌晨点火为号,配合赤卫队占领阜阳,然后各县响应,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教导团成立了两个敢死队,行流集编组5个赤卫大队3000名队员。切断了阜阳至太和电话,解除了行流地方武装。
4月9日凌晨起义开始,敢死队长申明甫率起义部队在阜阳城内攻击了留守司令部,教导团四连占领了东门城楼,教导团副营长杜聿德指挥砸了团部,打死反动官兵30多人。因彻夜大雨,信号火未点着。城外集中的近万名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也因雨未能及时行动,以致阜阳城未能攻下。起义部队分两路向外线转移:魏野畴等率200多人向老集、杜聿德等率300多人向行流集、王官集挺进。
4月9日上午,杜聿德率起义部队到王官集,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工农兵起义誓师大会,成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李端甫、李烈飞分任正、副主席;成立了皖北工农红军,昌绍光、杜聿德分任正、副指挥。大会通过了《临时土地法》、《临时工会法》和《农民协会组织纲领》。并在周围宋湾、杨寨等村庄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
4月11日,阜阳高部留守司令王守义纠集骑、步兵及地方民团数千人,围攻皖北工农红军,红军战士奋起反击,激战数日,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援绝而失败。李端甫等率部分战士突围、昌绍光等8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杜聿德等20多名官兵被俘后英勇就义,中共阜阳县委书记乔锦卿也被捕牺牲。转移到老集的另一支起义部队,于9日被地方武装包围缴械、魏野畴英勇牺牲。
5、阜阳保卫战
民国33年春(1944年4月底至5月初),日军在太平洋战事失利,妄图在中国大陆上打通陆路交通,使中国大陆上的日军和孤立在南洋的日军联系起来,依靠中国大陆作垂死挣扎。为打通平汉线,日军从郑州沿平汉线向南,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为牵制国民党第31集团军总司令兼苏、鲁、豫、皖边区总指挥汤恩伯所部40万兵力对徐州、郑州的增援,同时发动了对阜阳的进攻。
日军13师团一个联队,汪伪军三个团,配备有炮兵、骑兵、空军,在田家庵、寿县一带集结,于农历四月初经正阳关沿沙河向颍上、阜阳进犯。
驻守阜阳的国民党第92军军长兼阜阳警备司令廖运泽,立即部署兵力英勇反击。派92军特务团迅即开往颍上抵抗。派李鸿慈率暂14师以三十里铺为界,深沟坚垒,确保阜阳。城内居民疏散,街口巷尾构筑工事,准备和敌人巷战。三里湾渡口布一个加强营,阻敌强渡。河东布雷至三十里铺附近。派廖运升率第17师调沙河东,保14师左翼安全并相机袭击敌后勤部队与水上船只。派马彪(鸿达)率骑八师进驻阜阳城西南,控制由三十里铺至颍上西南地区,保持机动。派徐长熙率骑3师控制太和及附近,警戒涡阳、蒙城方面之敌,掩护全军后方安全。派洪显成率暂13师驻阜阳西南张寨,为军预备队。
战斗打响后,日伪军约1万多人,在空军掩护下向颍上猛攻,我军特务团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敌人误认为我军败退,长驱直入,进至颍上十八里铺;侧翼暴露。马鸿达师长即率骑八师向敌迎头痛击。骑八师5000多人,每人一支骑步枪、一把大刀,官兵强悍,作战勇猛,更掌握日本骑兵下马作战的惯例,乘敌下马之际发起冲击,马踏敌群,挥刀猛扑,敌骑队200多人仅20余骑逃生。
次日,日军在3架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更大规模向我猛攻。我军退至六十里铺,增援六十里铺阵地右翼的阜阳县3个自卫中队,擅自撤离防地,右翼无人。敌集中优势兵力将骑8师包围,但骑8师毫不畏惧,反复冲杀,且以步枪击落日机一架,(坠毁在中岗村附近),我军骑8师政治部罗主任壮烈牺牲。廖运泽急令军特务团回师参战,暂13师一个团紧急驰援,骑8师从左翼突破撤出阵地。敌即乘虚攻到阜阳城东南三十里铺,前锋达十八里铺。
阜阳守军严阵以待,并迅速调集各部军队合围,准备将敌聚歼于阜阳城下。为严肃军纪,将临阵逃脱的阜阳县警察局长谷朝瑞及3个自卫队中队长就地正法。正当我军云集,打算聚歼敌人之际,进入阜阳十八里铺日伪军,因无兵力补充,并且平汉线会战已结束,又见阜阳防守坚固,便在炮火掩护下后撤。骑八师、军特务团奋勇追击,收复颍上、正阳关。此役,日军13师团参谋长被我击毙,我骑8师副师长卢广伟也英勇阵亡。我军终于粉碎日军进攻,胜利地保卫了阜阳。
附:日本飞机轰炸阜阳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数次对阜阳狂轰烂炸,使阜阳蒙受深重灾难,欠下阜阳人民一笔笔血债。民国27年农历4月18日(1938年5月17日)中国军队于台儿庄会战后撤守徐州。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经阜阳向豫南、鄂西后撤。阜阳是徐州至武汉公路线的重镇,为切断五战区大军退路,日军不时出动飞机空袭阜阳。4月初炸城南九里沟飞机场。农历4月23日炸城东三里湾颍河浮桥;在七里铺麦田投一枚轻磅炸弹,未爆炸;在三里湾河东樱桃园投弹多枚,炸死一农民,腿被炸掉挂在树上。
农历4月25日,九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阜阳,并投掷烈性燃烧弹,全城一片火海,烟云蔽日。文德街、大寺街、三府街、颍州师范学校、黉学院、昭忠小学校均中弹,大火从城北门烧到南门,延烧两昼夜。炸死炸伤近千人,炸塌烧毁房屋两万多间,造成工厂、商店倒闭,学校停课。当时流传的民谣说:“四月二十三,轰炸三里湾。四月二十五,轰炸颍州府;先炸西南关,后炸花鼓楼,房子都烧光,全城变焦土。日本鬼子甩炸弹,人人都受苦。”
民国30年正月初七(1941年2月2日),日本飞机再次轰炸阜阳,人民伤亡惨重。
民国31年6月20日(1942年8月1日),日机四架轰炸阜阳,并低空盘旋俯冲扫射、小隅首、大隅首、西大街等多处被炸。县附属小学12岁学生吕永祥到校拿通知书被炸伤,左膝关节膑骨被炸掉,左上臂及小腹中弹片,全身6处受伤。他在程家当铺前看到街上横七竖八躺着一些肢体不全的尸体,他回忆说:“有个人连肩带左臂被炸掉了,露出来的心和肺还在跳动,面色苍白,嘴还在一张一张的。”全城被炸情状惨不忍睹。
七月初七,日机又连续两次轰炸阜阳城。
6、解放军一克阜阳
民国36年(1947年)春,刘邓野战军在豫北反攻。为牵制郑州、开封之敌不能北援,豫皖苏军区在陇海、平汉两路交叉的三角地带组织小型战役,以配合野战军作战。6月24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由太和原墙集出发,百里奔袭,当夜进抵阜阳近郊。阜阳城内仅有国民党地方团队1000余人,装备很差,没有战斗能力。25日拂晓,张才千率中原独立旅两个团分攻南门、北门。张太生指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34团攻北门,35团攻西门。地方武装阜阳县大队配合战斗。我军猛烈攻城,敌人稍加抵抗即纵火逃窜。县长汪廷霖率警保大队向袁集逃去。天明时我军占领阜阳,歼敌150多人,缴获步枪56支。
我军攻占阜阳后成立了城防司令部,豫皖苏参谋长陈明意任城防司令。四城张贴“安民布告”,召开了工商界和知识分子座谈会。阜北县地方政府进行开仓济贫,同时没收阜阳八大家的财产分给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6月27日,解放军撤出阜阳。
7、解放军二克阜阳
民国36年(1947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华东野战军从山东南下,越过陇海线,挺进豫皖苏。华野六纵17师49团,在副师长马长炎带领下,于10月上旬解放了亳县、太和后,随即挥军南下,攻打阜阳。在阜阳城北,俘虏了逃向阜阳的太和县长仇天民和总队副胡海天。
10月11日拂晓,17师49团迅速把阜阳包围,城内保警队两大队约六七百人,闻风逃窜。天亮时解放军从西门进城。
解放军进城后,市民纷纷燃放爆竹、送茶送水,夹道欢迎。阜北县民主县政府县长陈韧找人刻了一枚民主县政府大印,县委书记张立治起草了安民布告,四城张贴。召开了群众大会,欢迎社会贤达志士参加革命。把国民党的钱粮衣物发给老百姓,打开监狱释放关押人员,有几十个国民党自卫队员因与解放军有联系被关押,释放后有30多人参加了阜北县大队。在专员公署后院仓库里获步枪40多支及部分子弹、手榴弹。
第三天,国民党开来两团援军。解放军从城西门撤出,沿沙河北去。
8、解放军三战阜阳
民国37年(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转出大别山,进到淮河、陇海路之间,3月初于洛阳战役打响后拟乘势举行阜阳战役。同时,国民党被迫由全面防御改为分区防御,在阜阳设第十四绥靖区司令部,任李觉为司令官,刘晓云为参谋长指挥整编74师之整编58旅(旅长罗幸理)。原74师在孟良崮被歼后,蒋介石以原74师军官教导团为骨干,又抽调其他兵力重新组建,称为整编74师,师部驻蒙城,所辖整编58旅驻阜阳。
整编58旅辖172团、174团及工兵营、辎重营、特务,卫生队,全旅官兵约9000余人。兵力部署;以城西南模范监狱、西关第一打蛋厂、城西北第二打蛋厂为核心据点,作为阜阳城三个支撑点。172团防守一、二打蛋厂,174团防模范监狱及城西南阵地。旅工兵营防守城东文昌阁至奎星楼一线阵地。旅特务连防守南门城墙。绥靖区司令部新成立之特务营防守西城墙刘公祠南北一线。
3月2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与十一纵在沈丘、临泉地区会师,进行一周水网地区作战训练。25日奉命东进,围攻阜阳。
3月29日,第十四绥靖区司令官李觉到阜阳上任。同日,解放军扫清外围,进攻阜阳。十一纵95团在城北白庙歼敌一个连,97团在张三湾歼敌一个营,十一纵独立支队在插花庙西宋楼歼整编74师辎重队140余人,缴获7辆汽车及部分弹药装备。此后国民党空军“黄海机群”连续数日向阜阳空投守备物资。
3月30日凌晨,在杨勇、苏振华指挥下,一纵20旅攻东关,毙敌300多人,2旅攻南关,1旅为第二梯队。十一纵31旅、32旅、33旅攻北关。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攻西关。31日,2旅4团攻占文峰塔,歼敌一个加强排。2旅59团攻占三里湾歼敌一个营。2旅58团攻占东关后猛攻东城门,守敌以火焰喷射器火烧东关,58团团长郄晋武率领战士奋勇猛扑,虽两次攻城受挫,但保住了东关阵地,全团伤亡600余人。黄昏后1旅2团到东关与58团换防。
经过数昼夜激战,双方伤亡甚大,我军大炮多在大别山未带出来,敌人凭借优势美式武器装备固守,阜阳城攻克不下。蒋介石一面派空军连日对解放军攻城部队及后续部队轰炸,扫射,一面调集张轸、邱清泉等兵团共20个旅在纵深策应,企图合击我主力。援阜敌军新五军邓军林师及川军第21师李文密部已进抵利辛、马店。4月2日,为打破敌人部署,寻歼张轸兵团,刘邓电令一纵、十一纵停攻阜阳,后转至太康、柘城方向牵制敌人。
4月7日,敌整编74师入阜阳。74师在阜阳盘踞数月后,于7月29日夜奉命撤离,次日阜阳守敌全部逃窜,8月1日解放军入阜阳,阜阳解放。
9、阻击黄维兵团
民国37年(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后,黄维率国民党第12兵团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由河南确山出发,经阜阳北上,以解徐州和黄伯韬兵团之围。
为滞留12兵团行动,解放军奉命在颍河、涡河等地阻击黄维。一纵20旅由上蔡经界首乘船于11月15日进抵阜阳。20旅前卫62团刚登岸,即与敌搜索部队遭遇,予以击溃,先敌控制颍河东岸,并迅速在颍河堤濒水线抢修工事。随后20旅58团,豫皖苏军区独立旅3团、5团赶到阵地,一起构筑工事。
11月16日,杨伯涛率12兵团先头部队第18军到阜阳城东三里湾,这里河面宽约500米,深不能涉,两岸地势平坦,适宜兵车渡河。18军前卫部队拥至河岸欲渡河,突遭东岸解放军射击,死伤不少。敌军便以炮火攻击,再乘橡皮舟、折叠舟强渡,多次均被击退。黄维紧跟着到了阜阳,又令集中七五山泡、一0五榴弹炮,重迫击炮一齐开火,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掩护强渡。我军工事贴水构筑在颍河堤下,敌人飞机、炮火均不能摧毁,待敌半渡而击,各种火器在与水平面相近的角度充分发挥威力。敌人死伤、溺河者无数,终不成渡河。经一日夜激战,黄维兵团仍被我阻于颍河西岸。
17日,敌绕道南行,沿河仍被我堵截,直到下游洄溜集;于我布防不及处才渡过颍河。我军完成了阻滞黄维兵团增援徐州的任务,为歼灭黄伯涛兵团赢得了时间,于同日晚撤离阜阳,向涡阳、蒙城方向歼敌去控制涡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