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教育
五四运动以来,曾一度提倡办平民教育,由民众教育馆推行,但行政当局没有专管,也就没能形成制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的秘密组织为了提高农民觉悟,开展农民运动,在有党组织的地方,开办农民夜校和识字班,这是阜阳地区有农民教育之始。阜阳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打文化翻身仗”的口号,于1949年冬开始,在农村兴办识字班和冬学,并普及到城市街道。1950年,县成立冬学委员会,冬学便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从此,对城乡青壮年普遍开展了“扫除文盲”运动。1955年,县成立扫盲办公室,把扫盲工作推向经常化、制度化,原有的冬学,有的转为常年民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校停办。1971年后,农业业余教育才逐渐恢复。1981年,阜阳市西区、中区基本完成扫盲任务,而东区、郊区还继续扫盲。1984年,市成立了扫盲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完成扫盲任务的措施,采取承包合同制,限期完成任务。市府还规定,凡未扫除文盲的单位,不能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文盲半文盲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并提出:不招文盲工、不招文盲兵、不提文盲干,不持有小学毕业证或脱盲证书以上文凭的,不给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在各级领导重视下,层层狠抓落实,当学员们学完扫盲课本上、下册后,由市教委命题进行脱盲考试。1985年5月,经市组织检查验收统考,全市总计脱盲855人,完成了扫盲任务。
二、职工教育
阜阳城的职工教育始于1949年。建国初期,为了摘掉职工中文盲帽子,阜阳县文化馆会同县工会在城里举办了职工识字班。1950年,党政机关分别开办了职工文化补习班,接着又创办了机关文化学校、党校、干校、工人学校、职工学校。1954年,地、县机关文化学校合并,改为阜阳城机关文化学校,校址在解放北大街。1958年,阜阳城机关文化学校又改为阜阳红专学校,注意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文化大革命”中,红专学校停办,其它职工学校也被砍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工教育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5月,阜阳市职工教育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职工教育走上了制度化。自1982年至1984年,每年参加学习的干部、工人都在万人左右,1985年参加学习的人数为15281人。
为发展职工教育,阜阳市采取了多种形式办学。
较大企业自办:已开办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有柴油机厂、拖拉机厂、轴承厂、无线电厂、机床厂、纺织厂、印染厂、麻纺厂、针织厂、轻纺机械厂、印刷总厂、造纸厂、皮革厂、制革厂、制药厂、二药厂、油厂、面粉厂、酿酒厂、轮窑厂、人民服装厂、帽厂、百货公司、百货大楼、五金公司、医药公司、阜阳饭店、搬运公司、银行等。
主管部门联办:开办单位有:机械局、粮食局、供销社、交通局、建筑公司、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
市级统办:市委办有党校、市政协办有卫校、会计业余学校;民革办的有中山业余学校、民盟办的有文汇业余学校;总工会办有文化补习班;妇联会办有幼教培训班;市教办办有职工培训中心、高考复习班、中考复习班。
学习的形式有脱产、半脱产、六二制、七一制、自学等。办有初级、中级到高级教育。教学方法有集中上课,有广播电视、有函授、刊授等。学习结业,经考试合格者,发给学历证书或单科结业证书。
据1985年统计:全市4万多职工中,已完成文化补课的5120人,技术补课的4875人。青工政治轮训面达51%。职工高中已有1100多人毕业、结业,职工中专已毕业414人,参加中技培训2070人次。
附:阜阳地区干部学校
阜阳地区供销干部学校校址在市南郊七里铺,1980年初建,1985年正式开办中等专业班。曾培训基层供销社主任10期,717人次,举办过一期为时半年的财会专业训练班145人,一期薄荷油收购技术人员训练班117人。还为地区人才开发中心、社队企业局、军转办代培社队企业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军队转业干部3期,290人。现有财会职工中专班两个,学生145人。开设课程19门,学制二年半。该校属于省、地供销社领导。1985年被评为阜阳地区供销系统先进单位。
阜阳地区农业银行干部学校校址在市郊七里河,1980年创建,曾开办各类专业干部短训班13期,培训干部1382人次,在短期培训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正规化办学的目标。现有金融专业班和法律专业班各一个,银行专业中专班两个,常年在校学生169人。学校各项工作做的较好,多次受到表彰,1984年被评为全国农行系统“金融先进单位”。
阜阳地区公安干部学校学校在泉河桥北原劳改鞋厂旧址。是在原地区公安处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于1985年7月成立的,隶属于阜阳地区公安处领导。建校后举办一期政法业务培训班,培训干部120人。同时,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干部函授部在该校设立一个函授站,已招生并开展了教学工作。
三、业余教育
创办业余学校是对成年人进行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这类学校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很受青年人的欢迎,有发展趋势,现已创办且较有影响的有:
工商业余会计学校1984年3月由市政协工商组创办。教室是租用基督教的教堂。已办三期。第一期两个班,学员132人,学员来源是国营和集体企业的现任会计和在职职工。学习结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第二期学员64人,是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批准,来自市县工商业和供销社系统的职工,是商业会计或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第三期有学员50名,培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开放、改革、搞活”的新形势,提高商业会计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高中毕业生复习学校是1984年由市政协创办的。无固定教室,采取租用学校空闲教室、机关会议室或小礼堂使用。经费来自学员的学费。工作人员多是离退休教师,教师多是从师院、教育学院和几所中学聘请的兼职授课。学制一年,全日上课。1984年招收文班、理班各两个,学生336人。
中山业余学校是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阜阳市支部创办的。1983年8月首届招生24个班,分中级班和初级班,租用第九中学的八个教室穿插授课。全校有教职工43人。教师和行管人员,除民革成员任教者外,还从师院、教育学院、阜阳一中聘请部分知名教师兼课。首届学生结业考试,合格率为83.1%。1984年暑假,该校又开办了“高等教育自学成才班”,从此,形成了有初级班、中级班、大专班的体系。1985年10月,该校分为两部分。一为中山业余文化学校,设在鼓楼北的人民小学;一为中山业余职工学校,设在第一中学。文化学校招生597人,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初中复习班、音乐舞蹈班,共13班;职业学校设有大专辅导班、初中复习班、英语复习班、有学生120人左右。
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阜阳分校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阜阳分校属阜阳行署领导。分校有办公楼、教室、宿舍和地面卫星接收器、网状天线、录相机、电视机、录音机、录音复制机等电教设备,有图书64800册。校部设有校长室、办公室、教研室、教务科和电教科。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职教师15人,内有副教授3人,讲师6人。自创办以来,共招生3502人,已毕业2116人。
分校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与提高学校语文教师、文学艺术工作者及干部、职工的语言文学水平,系三年制业余学习。
法律专业,主要培养政法干部和广大在职干部的法学理论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三年业余学习。
图书馆学专业、档案专业、财务会计专业、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均是三年制业余学习。
英语专业、土建专业均是二年制大学专科,利用三年时间进行业余学习。
分校在全地区11个县市设有电大工作站,工作站业务属分校、省校领导。人员编制、办学经费、教学设备由当地县市政府管理。
电大分校创办以来,许多职工干部,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1982届学生吴培明,在原工作单位阜阳机床厂,运用所学理论,刻苦钻研,三年来完成20多个技术革新项目。他研制的无塔送水器,已通过省级和机械工业部鉴定,而予以推广使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