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气候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按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四季长短悬殊较大,常年3月26日入春,长56天;5月21日入夏,长113天;9月11日入秋,长61天;11月11日入冬,长135天。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14、9℃。夏季最热月多在7月,平均气温27、7℃。冬季最冷月多在1月,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41、4℃,出现在1967年6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20、4℃,出现在1969年2月5日;温度的年变幅达61、8℃。
历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2日,最早初霜日是1962年10月15日,最晚初霜日是1965年11月25日。平均终霜日在4月2日,最早终霜日是1968年3月12日,最晚终霜日是1976年和1984年的4月19日。全年无霜期212天,最多的是1967年的232天,最少的是1962年的179天。
日平均气温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220天,初日在4月2日,终日在11月7日,积温4803、1℃。
临泉县1959~1985年各月平均气温(℃)
临泉县1959~1985年极端气温及出现日期
临泉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日期和累积温度(℃)
二、降水
1951~198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09、9毫米,最多年是1954年为1809毫米,最少年是1976年为497、5毫米。7月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占年总量的22%;12月是全年降雨量最少的月份。占年总量的2%。
全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自东南向西北由870毫米递减至790毫米左右,两地相差80毫米。从历年6月至8月降水量的保证率分析得出:中北部旱涝基本相当;西南部涝多旱少;东南部旱多涝少。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是夏季量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0、9天。雨日夏季占32%,春季占27%,秋季占24%,冬季占17%,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4天,出现在1963年7月26日至8月8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55、4毫米,出现在1972年7月2日;最长连续无雨日数为63天,出现在1975年12月10日至1976年2月10日。农作物生长季节(3~11月)降水量的变率都大于40%。10月11月,分别为61%和68%,出现干旱机率大;5月、7月、8月变率分别是44%、45%、48%,旱涝灾均易发生。
临泉县1951~1985年各月降水量(毫米)
临泉县1960~1980年平均月降水量
三、风
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多偏东风。冬春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南下频繁;夏秋受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气层比较稳定。平均风速是冬春大,夏秋小。冬春分别为2、9米/秒、3、1米/秒,其中3月是全年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3、3米/秒;夏秋分别为2、7米/秒、2、4米/秒。
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2天,以3月为最多,是2、6天;9月为最少,是0、6天。定时最大风速为20米/秒(相当于9级大风)出现在1965年1月7日,瞬间风速达到28米/秒(相当于10级大风)。
干热风是主要害风,多发生在5月下旬,能持续4天左右。1959~1985年27年中有20年的5月发生干热风。
临泉县1959~1985年5月份干热风实录
临泉县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表
四、日照、蒸发、湿度
(一)日照历年平均时数2308、5小时,1966年最多为2587、2小时,1961年最少为2012、3小时。年日照率为52%。以6、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分别为249、4和242、1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49、4小时。
(二)蒸发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695、3毫米。夏季平均为681、1毫米;冬季最少,为198、1毫米。全年蒸发量的月际变化以6月份最大,为281、4毫米;1月份最少为60、3毫米。
(三)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3%,7、8月相对湿度最大,均为81%;1、12和6月相对湿度为最小,分别为67%、68%和66%。反映本县雨季前常有一段干旱时期。
五、物候
根据历年记载,以农历平均日。
(一)动物物候
燕:“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惊蛰燕始见,中秋燕飞绝。
青蛙:春分前后鸣。“蛤蟆打哇哇,45天吃咯嗒。”
蟾蜍:栖在潮湿黑暗处,往往在暴雨前爬出。
布谷鸟:出现在三、四月间。
灰喜鹊:三月搭窝。
黄鹂:三月鸣叫。“黄鹂子来,眉豆子埋。”
画眉:三月始见。
麦黄雀:四月闻声。
白鹭、苍鹭:四月始见。
蝉(知了):夏至始鸣,中秋尽声。
(二)植物物候
小麦:秋分早,霜降迟,寒露播种正当时。芒种忙,麦上场,不打三场打两场。
大豆:麦到芒种秫到秋,豆子等到寒露收。
高粱:清明播种,立秋始收。“立秋三天遍地红”。
棉花:柳棉刮,种棉花。清明谷雨之间种,大暑前后开始收。“七月七,拾半斤。”
柳树:“七九、八九”,抬头看柳。在雨水惊蛰之间发绿。
刺槐、泡桐:清明发芽,谷雨开花。
楝树:清明发芽,立夏后开花。“四月八,打楝花。”
枣树:清明发芽,芒种开花。
圆竹:立夏前后出笋。
车前草:惊蛰出土,春分发芽,清明开花。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14、9℃。夏季最热月多在7月,平均气温27、7℃。冬季最冷月多在1月,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41、4℃,出现在1967年6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20、4℃,出现在1969年2月5日;温度的年变幅达61、8℃。
历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2日,最早初霜日是1962年10月15日,最晚初霜日是1965年11月25日。平均终霜日在4月2日,最早终霜日是1968年3月12日,最晚终霜日是1976年和1984年的4月19日。全年无霜期212天,最多的是1967年的232天,最少的是1962年的179天。
日平均气温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220天,初日在4月2日,终日在11月7日,积温4803、1℃。
临泉县1959~1985年各月平均气温(℃)
临泉县1959~1985年极端气温及出现日期
临泉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日期和累积温度(℃)
二、降水
1951~198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09、9毫米,最多年是1954年为1809毫米,最少年是1976年为497、5毫米。7月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占年总量的22%;12月是全年降雨量最少的月份。占年总量的2%。
全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自东南向西北由870毫米递减至790毫米左右,两地相差80毫米。从历年6月至8月降水量的保证率分析得出:中北部旱涝基本相当;西南部涝多旱少;东南部旱多涝少。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是夏季量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0、9天。雨日夏季占32%,春季占27%,秋季占24%,冬季占17%,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4天,出现在1963年7月26日至8月8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55、4毫米,出现在1972年7月2日;最长连续无雨日数为63天,出现在1975年12月10日至1976年2月10日。农作物生长季节(3~11月)降水量的变率都大于40%。10月11月,分别为61%和68%,出现干旱机率大;5月、7月、8月变率分别是44%、45%、48%,旱涝灾均易发生。
临泉县1951~1985年各月降水量(毫米)
临泉县1960~1980年平均月降水量
三、风
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多偏东风。冬春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南下频繁;夏秋受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气层比较稳定。平均风速是冬春大,夏秋小。冬春分别为2、9米/秒、3、1米/秒,其中3月是全年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3、3米/秒;夏秋分别为2、7米/秒、2、4米/秒。
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2天,以3月为最多,是2、6天;9月为最少,是0、6天。定时最大风速为20米/秒(相当于9级大风)出现在1965年1月7日,瞬间风速达到28米/秒(相当于10级大风)。
干热风是主要害风,多发生在5月下旬,能持续4天左右。1959~1985年27年中有20年的5月发生干热风。
临泉县1959~1985年5月份干热风实录
临泉县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表
四、日照、蒸发、湿度
(一)日照历年平均时数2308、5小时,1966年最多为2587、2小时,1961年最少为2012、3小时。年日照率为52%。以6、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分别为249、4和242、1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49、4小时。
(二)蒸发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695、3毫米。夏季平均为681、1毫米;冬季最少,为198、1毫米。全年蒸发量的月际变化以6月份最大,为281、4毫米;1月份最少为60、3毫米。
(三)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3%,7、8月相对湿度最大,均为81%;1、12和6月相对湿度为最小,分别为67%、68%和66%。反映本县雨季前常有一段干旱时期。
五、物候
根据历年记载,以农历平均日。
(一)动物物候
燕:“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惊蛰燕始见,中秋燕飞绝。
青蛙:春分前后鸣。“蛤蟆打哇哇,45天吃咯嗒。”
蟾蜍:栖在潮湿黑暗处,往往在暴雨前爬出。
布谷鸟:出现在三、四月间。
灰喜鹊:三月搭窝。
黄鹂:三月鸣叫。“黄鹂子来,眉豆子埋。”
画眉:三月始见。
麦黄雀:四月闻声。
白鹭、苍鹭:四月始见。
蝉(知了):夏至始鸣,中秋尽声。
(二)植物物候
小麦:秋分早,霜降迟,寒露播种正当时。芒种忙,麦上场,不打三场打两场。
大豆:麦到芒种秫到秋,豆子等到寒露收。
高粱:清明播种,立秋始收。“立秋三天遍地红”。
棉花:柳棉刮,种棉花。清明谷雨之间种,大暑前后开始收。“七月七,拾半斤。”
柳树:“七九、八九”,抬头看柳。在雨水惊蛰之间发绿。
刺槐、泡桐:清明发芽,谷雨开花。
楝树:清明发芽,立夏后开花。“四月八,打楝花。”
枣树:清明发芽,芒种开花。
圆竹:立夏前后出笋。
车前草:惊蛰出土,春分发芽,清明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