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人口分布
本县人口稠密。民国25年(1936年),全县630831人,每平方公里296人。建国后,人口有较快地增长。1950年每平方公里425人,1957年每平方公里497人。1960年下降到每一平方公里410人。1962年起增长率迅速上升。1969年全县人口突破百万,达1027967人,每平方公里565人,1976年,每平方公里633人。1985年全县1431009人,每平方公里787人,是民国25年的2、66倍。
地区分布,人口密度北部和西部较大,东南部渐稀。城郊、姜寨区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016人和922人。艾亭、吕寨区分别为661人和653人。城镇人口1950年5678人,占总人口的0、79%。1955年增长到10745人,占总人口的1、25%。1973年20179人,占总人口的1、73%。到1985年,提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镇人口猛增到47400人,占总人口的3、31%。
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小。1950年9540人,仅占1.24%。1958年开始大办地方工业,招工进城,1960年达到33829人,占4、54%,是本县建国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年份。1961年以后,精简下放城镇人口,至1980年,一直保持在2、3%左右。1985年非农业人口达57235人,占总人口的4%。
临泉县1985年各区(镇)人口密度

临泉县1949~1985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地区分布,人口密度北部和西部较大,东南部渐稀。城郊、姜寨区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016人和922人。艾亭、吕寨区分别为661人和653人。城镇人口1950年5678人,占总人口的0、79%。1955年增长到10745人,占总人口的1、25%。1973年20179人,占总人口的1、73%。到1985年,提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镇人口猛增到47400人,占总人口的3、31%。
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小。1950年9540人,仅占1.24%。1958年开始大办地方工业,招工进城,1960年达到33829人,占4、54%,是本县建国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年份。1961年以后,精简下放城镇人口,至1980年,一直保持在2、3%左右。1985年非农业人口达57235人,占总人口的4%。
临泉县1985年各区(镇)人口密度

临泉县1949~1985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