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顺治年间,有滑集仰高书院。嘉庆十一年(1806年),沈丘集徐荣光等7人创办辅仁义学。道光八年(1828年)设学宫,置学田170亩,邑人谢子中施学田100亩,加乡里资助,发展为辅仁书院。自嘉庆至光绪的百年间,义学大兴,多为施舍捐输和利用庙产及充公田产为资创办。嘉庆年间,土陂集监生周对墀捐资建讲堂学舍为义学,其子遵其遗嘱于嘉庆廿二年以300亩地所出向县备案为土陂集义学经费。嘉庆廿三年,颍州知府杨国祯和分防同知曹攀华,监生于梓倡捐建立驿口桥(今老集)义学。同治时,韩世叙等把姜寨集北三霄宫神胎毁掉作校舍,充炉里白莲教地(镇压白莲教,充其产为学田)600亩为校产,创办姜寨集义学,后迁鱼同城西凤凰寺。光绪时于黄岭集西北净身堂庙设新民义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迁至黄岭集侯氏宗祠。同时还有长官店李万年舍地140亩在长官店文昌宫开办长官店义学和鱼同城集以充白莲教地创建的鱼同阳义学。光绪三十四年,书院、义学均改为小学堂。
民国初,由于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曾提出改良私塾,但一直与公立学校并存到建国初。民国23年(1934年)鱼同城集有私立育英小学。县城新设初级小学、女子小学各1所,乡村设短期义务小学20所,教育事业有所发展。民国28年创办临泉县立初级中学,为本县中学教育之始。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本县幸免沦陷,驻军和沦陷区在县境举办公私立中、小学,乃至出现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畸形发展。日本投降后,驻军和沦陷区办的学校停办或迁走。此后教育事业一直裹足不前。解放初,国民学校自动流散,私塾相应增多。民主政府着手发展小学教育,同时进行私塾改造。1949年取缔私塾,改为民办小学,城乡普遍掀起办学热潮,教育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58年,临泉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改名临泉中学。中小学发展到1602所,学生128067人。1962年调整学校布局,进行整顿。1965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开办一批社来社去的农业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教育质量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得以恢复发展,1979年在校学生316409人,是历史上在校学生最多的年份。形成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专业技术学校教育、电视成人教育一整套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5年有各类学校901所,在校学生277995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