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广播
民国时期,临泉县仅县政府、驻军和少数豪绅有无线电直流收音机。建国后,1950年1月建立县收音站,配1台“SP”七管直流收音机,以备收抄中央台记录新闻,供领导参阅;遇重要新闻组织收听。1951年7月,添置17部五灯直流收音机,建立各区收音站。1952年,县收音站添置25瓦直流扩音机、手摇留声机各1部,话筒、15瓦高音喇叭和8瓦低音喇叭各1只。1953年,建立发电设备并增加50瓦交流扩音机1部,0.6千伏安小型发电机1台,以及电唱机、话筒和高音喇叭等器材,开始市内广播。
1956年在小尹庄西筹建广播站,安装TY250/1000型全套有线广播机,添置2.5KVA汽油发电机,广播输出功率500瓦,广播呼号为“临泉县广播站”,配工作人员4人,临时工4人,县城架设广播专线3公里,安装25瓦高音喇叭3只,小喇叭46只。城关、长官、杨桥、老集4区的电话点安装小喇叭105只,利用电话线开放广播。1957年,除在全县电话点安装喇叭开放广播外,并在城关、长官、杨桥、老集、鱼同城5区架设乡以下广播专线300杆公里,安装小喇叭500余只。1958年,建立11个广播放大站,以电话点为中心,架设广播用户线,发展小喇叭群,安装小喇叭2500只,架设用户线481杆公里,年底85%以上的生产队通广播,到1959年底小喇叭增至4000只。
1960~1961年,除杨桥外,各公社广播放大站停办。拆除大队以下的广播,仅保留县城、公社、大队所在地的喇叭。
1962年下半年,开始恢复农村广播网建设,仍以电话点为中心,发展喇叭群。1965年底,广播用户线达1700余杆公里。小喇叭发展到14000余只,队队通广播。
1966年始,又加速农村广播建设,至1969年全县建立22个公社广播放大站。小剌叭增到18400只,电话点附近的生产队,户户通广播。1970年秋,安装100瓦广播载波发射机,电话、广播同时开放,试用一年,因效果不好被拆除,仍利用晚间停电话播音。至1973年,架设大队以下广播专线2500余杆公里。小喇叭增到137754只,入户率达90%以上。但广播线路质量差,电力损耗大,经常出现喇叭音量低。县、公社站总输出功率达124瓦。
1975年8月遭特大洪水袭击,80%以上的广播线路和广播设备毁坏,年底尚存小喇叭48588只。当年架设县至区广播专线70杆公里,发展大喇叭700只,区站增加275型广播机25台。1984年初,始推广使用地埋线,避免中途搭挂喇叭,保证了广播的畅通。
1984年10月,建成调频广播发射台,使用50瓦无线调频发射机。发射频率107.4兆赫,覆盖半径50公里,天线呈十字型,高度78米,定向发射。县到区、乡广播讯号用无线电传送,呼号由“临泉人民广播站”改为“临泉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1月杨桥区自筹资金建成小功率无线调频台。使用5瓦调频发射机,天线呈辐射型,高24米,发射率158.5兆赫,覆盖半径15公里。年底全县广播职工增至128人,设备有500~550瓦广播机6台,350瓦扩音机11台,275瓦扩音机210台,总输出功率64千瓦。2293个村庄通广播。有线广播音响覆盖率达70%,收听工具入户率达50%。
1956年在小尹庄西筹建广播站,安装TY250/1000型全套有线广播机,添置2.5KVA汽油发电机,广播输出功率500瓦,广播呼号为“临泉县广播站”,配工作人员4人,临时工4人,县城架设广播专线3公里,安装25瓦高音喇叭3只,小喇叭46只。城关、长官、杨桥、老集4区的电话点安装小喇叭105只,利用电话线开放广播。1957年,除在全县电话点安装喇叭开放广播外,并在城关、长官、杨桥、老集、鱼同城5区架设乡以下广播专线300杆公里,安装小喇叭500余只。1958年,建立11个广播放大站,以电话点为中心,架设广播用户线,发展小喇叭群,安装小喇叭2500只,架设用户线481杆公里,年底85%以上的生产队通广播,到1959年底小喇叭增至4000只。
1960~1961年,除杨桥外,各公社广播放大站停办。拆除大队以下的广播,仅保留县城、公社、大队所在地的喇叭。
1962年下半年,开始恢复农村广播网建设,仍以电话点为中心,发展喇叭群。1965年底,广播用户线达1700余杆公里。小喇叭发展到14000余只,队队通广播。
1966年始,又加速农村广播建设,至1969年全县建立22个公社广播放大站。小剌叭增到18400只,电话点附近的生产队,户户通广播。1970年秋,安装100瓦广播载波发射机,电话、广播同时开放,试用一年,因效果不好被拆除,仍利用晚间停电话播音。至1973年,架设大队以下广播专线2500余杆公里。小喇叭增到137754只,入户率达90%以上。但广播线路质量差,电力损耗大,经常出现喇叭音量低。县、公社站总输出功率达124瓦。
1975年8月遭特大洪水袭击,80%以上的广播线路和广播设备毁坏,年底尚存小喇叭48588只。当年架设县至区广播专线70杆公里,发展大喇叭700只,区站增加275型广播机25台。1984年初,始推广使用地埋线,避免中途搭挂喇叭,保证了广播的畅通。
1984年10月,建成调频广播发射台,使用50瓦无线调频发射机。发射频率107.4兆赫,覆盖半径50公里,天线呈十字型,高度78米,定向发射。县到区、乡广播讯号用无线电传送,呼号由“临泉人民广播站”改为“临泉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1月杨桥区自筹资金建成小功率无线调频台。使用5瓦调频发射机,天线呈辐射型,高24米,发射率158.5兆赫,覆盖半径15公里。年底全县广播职工增至128人,设备有500~550瓦广播机6台,350瓦扩音机11台,275瓦扩音机210台,总输出功率64千瓦。2293个村庄通广播。有线广播音响覆盖率达70%,收听工具入户率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