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学校体育
民国24年(1935年),县、区立小学设体育课,每周两节,体育活动有田径、体操、篮球等。民国28年,县立中学开设体操、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田径等训练科目。抗日战争时期,小学和初中学生实行童子军训练,初中三年级和高中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凡童子军均着童子军服,佩带符号,持红白童子军棒,按步兵课程进行单科训练,学校配军训教官。
建国初期,中小学只进行体育课、早操和篮球等竞赛活动。1954年开始,县城小学和各区完全小学推广少年广播操。1956年,县组织重点学校体育教师赴合肥参加培训,全面推广少年广播操,同时开展课间操。1957年起,临泉中学、临泉师范率先推广“劳卫制”锻炼,1958年推广全县。1968年,中学开展军事训练。学生班级组织军事化,编营、连、排、班。小学组织“红小兵”,亦开展“学军”,正常体育课停止。1972年9月,全县中小学试行《体育锻炼标准》。小学推广第六套少年广播操。1977年,中小学执行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早操、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也组织体育课锻炼。临泉一中学生达标率71%。1978年,中、小学开始推广眼保健操和课间操。1979年以后,由于教材改革,份量重,在一部分学生中产生忽视体育课的现象,但多数还是坚持正常体育教学和体操活动。1985年举行县、校两级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城南小学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有300名学生参加比赛,占全校学生数的20%,学生王冲创全县跳高1.37米的纪录。临泉县1949~1985年普通中学概况统计表
建国初期,中小学只进行体育课、早操和篮球等竞赛活动。1954年开始,县城小学和各区完全小学推广少年广播操。1956年,县组织重点学校体育教师赴合肥参加培训,全面推广少年广播操,同时开展课间操。1957年起,临泉中学、临泉师范率先推广“劳卫制”锻炼,1958年推广全县。1968年,中学开展军事训练。学生班级组织军事化,编营、连、排、班。小学组织“红小兵”,亦开展“学军”,正常体育课停止。1972年9月,全县中小学试行《体育锻炼标准》。小学推广第六套少年广播操。1977年,中小学执行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早操、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也组织体育课锻炼。临泉一中学生达标率71%。1978年,中、小学开始推广眼保健操和课间操。1979年以后,由于教材改革,份量重,在一部分学生中产生忽视体育课的现象,但多数还是坚持正常体育教学和体操活动。1985年举行县、校两级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城南小学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有300名学生参加比赛,占全校学生数的20%,学生王冲创全县跳高1.37米的纪录。临泉县1949~1985年普通中学概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