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节令习俗
一、春节
有“起五更”的习惯,以起的早为兴。开门先放三声开门炮,开始焚香、燃烛、烧纸、摆供、放长鞭炮,敬拜神灵。接着捧果供香表出门迎财神。甚至对门旁、路口、井台、打谷场等处都要拜到。迎财神后,端着馍自外向家呼唤着牲畜(牛、马、猪)以祈求六畜兴旺。然后是喝甜茶、吃饺子。早饭后,青年和儿童们盛装到邻舍互相拜年,问早问安,下午娱乐。一天不泼水、不汲水、不吃荤、不动刀。建国后,有关迷信成份,逐渐消除。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晚餐吃的糯米圆子也称“元宵”。儿童打灯笼三夜晚,门前挂红灯笼,少年玩火把(用残笤帚头燃火抛向上空以取乐)。燃放各种焰火花炮。元宵节前,要把出嫁不满三年的闺女接回。有在婆家“摸勺子妨婆子,看花灯死公公”之谣。建国后,城乡居民机关团体举行灯会,燃放焰花爆竹更是推陈出新,花样繁多。
三、二月二
又称龙节。有“煎饼、炒豆、敲梁头”的习俗。说煎饼、炒豆是煎、炒蝎子腿、,敲梁头时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梁头,蝎子死在墙里头”;“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也有用草木灰撒屋根防毒虫的。
四、清明节
修坟扫墓、祭祀祖先。门头插柳。妇女在纂上插柳。儿童编柳条圈套在颈上,唱“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之谣,农村都在这天前为祖坟添土,谓“上坟”。上置圆锥形土块扣坟头。
五、端阳节
黎明采猫儿眼草晒干做饮料,妇女戴艾,在屋檐上插艾。早晨吃鸡蛋、鸭蛋、蒜瓣;上午吃粽子、糖糕、油角等。用雄黄酒抹小儿耳门、肚脐,缝香荷包给孩子佩戴,以防毒避邪。
六、七夕节
七月初七晚上,仰视天空,望牛郎织女相会。姑娘们夜晚向着织女星穿针乞巧。谁能用彩线穿上七根针算巧。故又称“七巧节”。有人喜在室外露宿,“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晚上月圆桂香,人们总希望月圆人圆。过去公职人员和外出做生意的都在这天赶回,以期阖家团圆。节前人们纷纷向亲友馈赠鸡、鱼、月饼等食物。
八、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民间效法于此日吃腊八粥。开始除尘,打扫庭院,重泥锅灶,刷洗家具,买办年货,用碎布给小孩缝制腊公鸡戴。
九、祭灶
旧时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晚上祭灶,有“君祭三,民祭四”之说。这天出过嫁的闺女要回到婆家去。晚饭后在锅台上摆糖块,焚香、烧纸、放鞭炮,祈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并把灶画伸开用糖抹在灶神嘴上。习食麦芽糖。
十、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凡在外办事的人都兼程返家,真所谓“乡心新岁切”。门上贴春联或门画,堂屋设天地牌位,厨房设灶君牌位,中午吃丰盛饭。傍晚放爆竹接年,在门前放拦门棍。入夜张灯结彩,焚香、点烛、烧纸、放炮,敬神祭祖。最后阖家团聚一堂,饮辞岁酒,晚辈向长辈道“辞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用树根或棉杆生火熬夜,哄孩子们说是“熬棉祆”,有通宵达旦的,谓之“守岁”。
十一、回族节日
回民另有开斋、古尔帮、圣纪三大节日。开斋节又称“大尔德”,即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每年日期按教历推算,在阴、阳历中无固定日期,去掉闰月推算),穆斯林们圆满结束一个月斋戒,恢复白天食饮,到清真寺沐浴礼拜,互相道安,祝贺古尔邦节,是开斋后第七十天的节日。教历十二月十日,相传为纪念易卜拉欣虔诚服从真主的行动而设,又称“宰牲节”。沐浴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互相馈赠,以示纪念。圣纪,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诞辰,相传又是他逝世之日,故又称“圣忌”。宰杀牛、羊聚餐,以示纪念。穆斯林在清真寺换水(洗澡)做礼拜,隆重欢乐。
有“起五更”的习惯,以起的早为兴。开门先放三声开门炮,开始焚香、燃烛、烧纸、摆供、放长鞭炮,敬拜神灵。接着捧果供香表出门迎财神。甚至对门旁、路口、井台、打谷场等处都要拜到。迎财神后,端着馍自外向家呼唤着牲畜(牛、马、猪)以祈求六畜兴旺。然后是喝甜茶、吃饺子。早饭后,青年和儿童们盛装到邻舍互相拜年,问早问安,下午娱乐。一天不泼水、不汲水、不吃荤、不动刀。建国后,有关迷信成份,逐渐消除。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晚餐吃的糯米圆子也称“元宵”。儿童打灯笼三夜晚,门前挂红灯笼,少年玩火把(用残笤帚头燃火抛向上空以取乐)。燃放各种焰火花炮。元宵节前,要把出嫁不满三年的闺女接回。有在婆家“摸勺子妨婆子,看花灯死公公”之谣。建国后,城乡居民机关团体举行灯会,燃放焰花爆竹更是推陈出新,花样繁多。
三、二月二
又称龙节。有“煎饼、炒豆、敲梁头”的习俗。说煎饼、炒豆是煎、炒蝎子腿、,敲梁头时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梁头,蝎子死在墙里头”;“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也有用草木灰撒屋根防毒虫的。
四、清明节
修坟扫墓、祭祀祖先。门头插柳。妇女在纂上插柳。儿童编柳条圈套在颈上,唱“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之谣,农村都在这天前为祖坟添土,谓“上坟”。上置圆锥形土块扣坟头。
五、端阳节
黎明采猫儿眼草晒干做饮料,妇女戴艾,在屋檐上插艾。早晨吃鸡蛋、鸭蛋、蒜瓣;上午吃粽子、糖糕、油角等。用雄黄酒抹小儿耳门、肚脐,缝香荷包给孩子佩戴,以防毒避邪。
六、七夕节
七月初七晚上,仰视天空,望牛郎织女相会。姑娘们夜晚向着织女星穿针乞巧。谁能用彩线穿上七根针算巧。故又称“七巧节”。有人喜在室外露宿,“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晚上月圆桂香,人们总希望月圆人圆。过去公职人员和外出做生意的都在这天赶回,以期阖家团圆。节前人们纷纷向亲友馈赠鸡、鱼、月饼等食物。
八、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民间效法于此日吃腊八粥。开始除尘,打扫庭院,重泥锅灶,刷洗家具,买办年货,用碎布给小孩缝制腊公鸡戴。
九、祭灶
旧时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晚上祭灶,有“君祭三,民祭四”之说。这天出过嫁的闺女要回到婆家去。晚饭后在锅台上摆糖块,焚香、烧纸、放鞭炮,祈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并把灶画伸开用糖抹在灶神嘴上。习食麦芽糖。
十、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凡在外办事的人都兼程返家,真所谓“乡心新岁切”。门上贴春联或门画,堂屋设天地牌位,厨房设灶君牌位,中午吃丰盛饭。傍晚放爆竹接年,在门前放拦门棍。入夜张灯结彩,焚香、点烛、烧纸、放炮,敬神祭祖。最后阖家团聚一堂,饮辞岁酒,晚辈向长辈道“辞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用树根或棉杆生火熬夜,哄孩子们说是“熬棉祆”,有通宵达旦的,谓之“守岁”。
十一、回族节日
回民另有开斋、古尔帮、圣纪三大节日。开斋节又称“大尔德”,即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每年日期按教历推算,在阴、阳历中无固定日期,去掉闰月推算),穆斯林们圆满结束一个月斋戒,恢复白天食饮,到清真寺沐浴礼拜,互相道安,祝贺古尔邦节,是开斋后第七十天的节日。教历十二月十日,相传为纪念易卜拉欣虔诚服从真主的行动而设,又称“宰牲节”。沐浴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互相馈赠,以示纪念。圣纪,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诞辰,相传又是他逝世之日,故又称“圣忌”。宰杀牛、羊聚餐,以示纪念。穆斯林在清真寺换水(洗澡)做礼拜,隆重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