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粮油存储
粮油储存分私、公储两种。私储即农户储存,历来因量因时设置。储粮通常用囤(条编)作底上圈围踅(荻苇编),量少则用泥囤或箱篓,人粮共室。1956年后农户或社队储粮,或袋装,或踅圈,或散堆。1978年后始用药剂喷拌以防虫蛀,或用塑料膜扎口封底以防霉变。公储即公有粮储放,1949年沿颍河岸租赁民房或利用庙寺会馆,便于外调。1951至1954年先后在光武、芦村、陶庙、城郊大张庄等地建简易仓库,使用面积2226平方米,容积5071万公斤。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于大黄、段寨、田营、大吕营、荣庙等处租民房456间储粮待调。1955至1985年各区粮站先后建草仓、土仓、简易仓、苏式仓(窑洞式)基建永久仓等,其中土仓、苏式仓防潮性能差影响粮质而淘汰。
1949至1954年粮食入仓储放凭感官鉴定粮质:手摸脚踏查温,鼻嗅辨气味,牙咬评水分。空仓消毒用榆叶、石灰、硫磺等熏、喷、刷。1955年后始用仪器测粮:用温度计查温,用快速水分测定及电容式水分测定器测水分。仓底易铺干柴草为干砂隔地或防潮垫。“春查阳、夏查阴、秋查表、冬查深”及“春温上升、夏霉雨、冬霜降”等关键时令季节有仓必查、查有记录”形成常规检查制度,仓房严密封闭,堵塞所有洞口定期使用各种药剂熏喷,基本上防止了粮变质和雀鼠叼食。1975年全县有18个点124幢仓近3000万公斤粮油达到“四无”(粮无虫、无霉变、无雀鼠、无事故,油无酸败、无渗漏、无油垢、无事故)标准。1985年县境94.4%的粮仓达到“四无”,经阜阳地区粮油食品局鉴定为“四无”粮油县。
二调运
粮油调运一直坚持“优粮外调,次粮自用”原则,由地方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先水运后公路,委托交通运输单位承运。1978年粮食局车队成立后承担全部粮油调运。1985年粮食局车队拥有汽车9辆,总吨位59.5吨。
界首县1985年粮油仓库分布情况表

界首县1956—1985年粮油调储情况表
上一篇:第一节 购销
下一篇:第三节 加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