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境内没有拦河蓄水设施。建国后陆续建造谷河闸两座,茨河闸1座,八丈河闸1座,加上万福沟、白洋沟两座蓄防兼用闸共6座,总控制面积3151.7平方公里,现有库容2094.7万立方米,设计流量136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085立方米/秒。
一、涵闸
万福沟闸位于旧县区郝庄乡朝井村,1958年6月建成。开挖土方3.56万立方米,砌石3370立方米,用混凝土1680立方米,设计流量153立方米/秒,库容111.3万立方米,控制面积350平方公里。
白洋沟涵涵址在新集乡小新集村后白洋沟入颍处。1958年5月建成。开挖土方10.28万立方米,砌石0.198万立方米,混凝土0.1026万立方米,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库容62.4万立方米,控制面积62.7平方公里。投资27.12万元。
八丈河贾桥闸闸址在太和至李兴公路上,就原来的贾桥改建。此项工程于1965年6月经国家水电部批准,10月31日施工,1966年1月底竣工。由太和水利局设计。共开挖土方8080立方米,浆砌、干砌块石1151立方米,用水泥184吨,钢材25吨,木材86立方米,总造价23.3万元。控制流域面积31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6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为330立方米/秒。蓄水库容约100余万立方米,可使太和、界首10万亩土地的防旱条件得到改善,配合其他灌溉施设,可灌溉农田3万余亩。
谷河王庙闸1972年冬至1973年春建成。开挖土方8.9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426立方米,浆砌块石1042立方米,干砌块石142立方米,浆砌青砖266立方米,实用水泥428吨,钢材34.1吨,木材196立方米,总造价44.7万元。
该闸位于旧县、原墙两区交界处的谷河上,太和至涡阳公路从闸上通过,是谷河疏竣新建配套工程之一,由县水利局勘探、设计、施工,是1座5空中型蓄水闸,来水面积225平方公里,设计底板高程26.5米,设计流量为155立方米/秒,校核流量274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122万立方米,可灌溉沿岸3万亩耕地,改善10万亩防旱条件。
王庙闸竣工验收合格后,结合谷河堤防管理,成立王庙闸工管段,负责水闸运行和堤防管理。
谷河双浮闸是一座浮体闸,闸址在双浮西北,谷河与界洪河交会处的下游,1974年9月批准施工。开挖土方5万立方米,浇注钢筋混凝土329立方米,混凝土206立方米,浆砌青砖525立方米,浆砌石块815立方米,实用水泥243吨,钢材31吨,木材108立方米,工程粮4万公斤。总造价31.47万元。该闸控制流域面积192.5平方公里,设计底板高程28.5米,设计流量125立方米/秒,核实流量为220立方米/秒。该闸关闭后可蓄水341万立方米,不但沿河两岸17万亩土地防旱条件可得到改善,还可调剂双浮河网化、界洪河及倒流河等大中沟水量,对太和中部地区的水量调剂起着重要作用。1980年初,谷河双浮闸验收合格后,成立双浮工管段,负责水闸运行和堤防管理。
茨河原墙闸闸址在原墙镇西南茨河上,距茨河入颍处37公里,闸桥一体,太和至涡阳公路穿闸而过。是自行设计施工,校核流量超过1000秒立方米的蓄水闸。
该闸工程于1977年1月15日开工,至1979年6月1日竣工,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干、浆砌块石3983立方米,浆砌青砖249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8804立方米,木材486立方米,钢材248吨,水泥2368吨,工程粮100万公斤,总造价260.2万元。其效能:主要拦蓄两岸支流及本干上游来水,以利农田灌溉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控制面积2514平方公里,设计底板高程25.5米,蓄水高程31.5米,设计库容1350万立方米,设计效益40万亩,闸孔16门,总长97.4米。闸门启闭:边门采用1×25T卷扬式启闭机;中孔下闸门用7台2×25TQPQ式启闭机,上闸门采用14台1×10T螺杆式启闭机。启闭电力除电网供电外,另配一台5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以防意外停电。建闸工程分两期完成,第1期至1977年汛期,施工东半部5孔。1977年汛期开挖导流河,汛后拦河堵坝,开始第二期工程,1979年6月1日水闸部分竣工,6月3日关闸蓄水,7月底公路桥竣工,12月公路桥通车。
1980年1月,地区水利局会同县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认为符合质量要求,同意交付使用。并设立原墙闸水利工程管理所,进行运行管理工作。
二、桥梁
境内古代桥梁,多是居民集资兴建。据民国14年志书记载,当时全县有桥梁76座,由于经费不足,一般比较简陋。占据要津的淝河、茨河、谷河等桥,质量较好,石滚作基,用青砖糯米汁砌成。位于宫集的西淝河古梅桥,是1座3孔拱形石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桥身长30余米,传为附近之棠棣村王特达所建。王为建此桥,出外募化多年,筹银数千两,从凤台购运石板数千块,历时3年建成。抗日战争期间,为阻止日军入侵,凡要道桥梁一律拆除。一些小型便桥也被黄水冲毁。
建国后,首先采取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在茨河的关集、原墙、张册、双庙、清浅,在谷河的庞庄、阮家堰、单店、李庄以及万福沟等地,用大木排架桥10余座,木料来源全由政府用大米兑换农村大树。由县水利局组织施工。
1957年以后,改建砖腿木面梁板桥158座。1963年开始兴建钢筋混凝予制板梁式桥。1966年兴建境内第一座双曲拱桥,至1981年共建双曲桥、三铰拱薄壳桥96座。
1982~1985年,主要兴建除涝片配套桥梁,大部分是砖拱桥及少量混凝土管桥,共建569座。并于1958年在茨河上建成双庙、清浅两座混凝土桁架桥。在张册建一座双悬臂桥。
其他河道、大沟建各类桥梁808座,中沟桥梁1834座,小沟桥梁数千座。
建国初期,桥梁建设皆属水利部门。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桥梁建设又作如下分工:公路交通桥由交通部门修建;生产桥由水利部门修建;二者兼用桥由两家合建。交通章载有主要桥梁情况,此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