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劳动计划与劳动力管理劳动计划,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是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对各地区、各部门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要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又要贯彻节约使用劳动力的原则,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生产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在30多年的实践中,劳动计划对促进安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也有失误。1958年增人计划权下放,从农村招收劳动力过多,影响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城镇负担。1961年至1963年不得不精简大批职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劳动计划体制上,存在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同生产需要结合不够紧密等弊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4年以后开始对劳动计划体制进行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效果。
劳动力管理,建国前安徽近代工业职工人数较少,政府没有管理。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劳动力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加强。在劳动力调配上,经过组织平衡调剂,保证了新、扩建企业对技术骨干的需要;解决了大批职工和军队转业干部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在用工制度上,经历了由使用固定工改为多用临时工、少用固定工,推行亦工亦农等两种劳动制度;到又将临时工转为固定工等多次反复。1982年以后经过改革探索,找到了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合同制的用工制度,并正在逐步完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