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私塾是民国以前的主要办学形式,民国以后仍然和学校同时并存。据民国34年(1945)统计,全县尚有私塾214所,学生3000余人。
私塾的设立,一是由教师自己设馆,一是由一家、数家或一村延请教师开馆。
私塾无学制年限规定,一般是7岁入学,贫家子弟,读三五年便自动停学。中产以上人家的子弟,才能读完四书五经。
私塾.阌诮萄В灿谐醺咧帧3醯瘸泼晒荩挝袷瞧裘桑允蹲治氐悖滩奈度志贰ⅰ兜茏庸妗贰ⅰ肚ё治摹贰ⅰ肚Ъ沂贰ⅰ堵塾铩贰ⅰ吨杏埂贰ⅰ洞笱А贰ⅰ睹献印贰ⅰ都浴贰ⅰ读谋抻啊贰ⅰ队籽砹帧返取M瓿烧舛谓萄挝瘢话阋廖迥辍8叩熔庸菀远辆鳎娑廖摹⑹贰⑹⒏常魑淖魇M瓿烧舛谓萄挝褚惨迥晔奔洹
私塾的房舍多用祠堂、庙宇,桌凳学生自备。教师的报酬视教师的水平、资历以及学生多少而定。一般村塾蒙馆,学生每人每年交小麦2至4斗,教师全年收入约为1000~3000斤小麦。
私塾学规森严,教师可对学生施加体罚。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读、练。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每天要写大小字,每月作文6篇(一般是3、8日命题),故私塾学生读写的基础较好。
私塾的严重缺点是它的学习内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民国以后,有些塾师接受维新思想,对私塾教育进行了一些改良措施,增加教学的科学内容,使用新编课本,开设体育、唱歌等。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李悦贤、随冠峰等。李是秀才出身,自学数理化,还学会用英语说话。他在太和城里教17个学生,一次全考上阜阳省立六中。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