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一些有识之士曾提倡职业教育,主张“谋生有术,职业为先”,一度兴办工艺厂、艺徒训练班、职业学校,传授职业技术。
一、工艺厂(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皖省巡抚冯煦具奏创办安徽工艺厂,同年七月在省城(安庆)西门外制造厂旧址开办。以制皮革、制火柴、纺纱、织毡4项为主,附设竹、木、藤、漆各器制造。招收艺徒100名,雇佣工匠,传习工艺。先学仿制,后学改良,学期3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营业性质。
民国元年安徽省行政公署,以安庆府署厅舍为厂址,创办安徽省立贫民工艺厂,分设制草帽、织洋袜2科。开办后因产品销售不旺,一度停办。民国3年4月,又由省行政公署重新改组,专设染织1项,购置木质、铁质织布机,选聘技师、招收艺徒,教授织制爱国布及各色花布,初期有艺徒30名,后经历年增加至80名。民国6年又附设营业部,新招艺徒40名,共120名。艺徒学习期限1年半。每日课堂学习4小时,其余时间做工、实习。学习期间做工不给工资。
同时为普及实业教育,传授应用技能,以期人人独立谋生,安徽省行政公署于民国2年(1913年)秋,在省城(安庆)开办安徽工业补习学校。开设化学、染织、通习3科。化学专修科,传授化妆品、烛皂、装饰品制造法;染织专修科,传授机织、染色法;通习科,教授讲读作文、物理学、工业簿记等课。学校招收14~20岁高小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入学,原定于收60名。实际招生30名。学习期限,专修科1年,通习科1年半。毕业后回原籍创办工业或学校酌量留用。
民国7年11月,安徽省立模范工厂附设工业传习所,在省城(安庆)省长公署西首模范工厂开办。以研究工业知识、练习实用技能为宗旨。初期招收木、竹、漆3科学生36名,学习期限2年。
二、训练班
民国16年(1927年)4月,安徽省公路建筑汽车修理厂成立之初,即招收高小毕业生进行培训,每天授课半日,工作半日。第一年在各部轮流学习基础知识,第二、三年分别学习专门技术,3年毕业。毕业后原则上本厂留用,要求另谋职业的须在本厂尽义务3年,才能在他处就业。
民国18年11月,安徽省长途电话工务处,举办长途电话接线员、修线员训练班,招收学员15名。民国23年12月,安徽省政府建设厅,举办长途电话管理员训练班,招收高小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19岁左右的青年50名。每期学习3个月,结业后分发各县长途电话机关使用。
民国35年,安徽省政府奖助省妇女会职业介绍所筹建习艺部,设置织布机、织毛巾机和缝纫工具,教导妇女纺织、缝纫技能,辅导流亡失业及贫苦无依妇女习艺与就业。
民国36年,国民政府经济部颁发《扩充技工训练实施办法》规定:技工训练以委托方式,由国营、民营厂矿训练为原则;各厂矿有技术工人在100名以上的,都有接受委托训练的义务;其训练人员不得少于原有技工人数的5%;训练期限3年;毕业后2年内,原招训厂矿有优先雇佣权;无雇佣单位的,由经济部技工训练处商洽有关厂矿雇佣。安徽省政府作了转发,但各地执行情况不详。
三、职业学校
安徽省教育厅民国3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统计,安徽共有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等各类中等学校258所,在校学生6.78万人。其中:职业学校28所(见表4-1-1),占全省中等学校的11%;在校学生5633人,占全省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8%。职业学校分高级、初级两个档次,有公立、私立两种类型。分别传授农业、工业、商业、医事、海事等职业技术。学制都是3年。
安徽省公私立中等职业学校统计表
表4-1-1(民国35年)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