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沼气利用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各种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每立方米沼气可发热量约5000千卡左右。可用来做生活燃料。它比柴草、煤炭等用于煮饭、照明有许多优越之处。颍上对沼气的兴办利用开始于1958年,口号是:全党动员,全民行动。方法:用人工收取,即以沟塘污泥中“捞沼气”,在水缸、粪坑中人工制取沼气。由于操之过急,缺乏科学态度,加之不懂技术,结果收效甚微。70年代,颍上的沼气事业再度兴起,1973~1978年,在六十铺公社六南队等处抓点,建三合土结构的沼气池,又因极“左”路线的干扰而再次受到挫折。1980年底,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县成立沼气办公室(现改为农村能源办公室),一抓技术培训,二抓重点实验和示范。1981年下半年,举办第一期技术训练班,为各区培训近20名技术员,并在城郊试建第一口较合乎标准的水泥结构水压式沼气池,获得成功。后又在夏桥区、陈桥区公所、县农科所等处建6口沼气池,均使用良好。1982年9月,派员到地区第四期沼气技术培训班学习,12月,在六十铺区六南队建起沼气能源村,全村12户,建三结合(沼气池、猪圈、厕所)沼气池35口。这年,六十铺区永坡乡李士才建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照明、烧饭从未间断;用沼气液浇90棵泡桐树,增值2000余元。1984年,又在全国文明村小张庄建起能源村。全村35户,建沼气池46口。小张庄对沼气的利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系统工程中,更具有典型化、模式化。受到中央、省、地的表扬和嘉奖。至1988年,全县共建起2个沼气能源村;在城郊、六十铺、新集、南照、耿棚、谢桥、夏桥等区建沼气池141口,完好率达95%,利用率达85%以上,共选送国家培训学习2人,省培训学习9人,地区培训学习6人。这些技术人员在沼气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