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安徽工业基础薄弱,企业技术落后,装备较差,工人在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生产劳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而又毫无保险福利可言。国民政府虽有零星规定,但执行不多。经过工人斗争,有的部门或单位自订办法,保险项目少,福利待遇低。工人一旦生病、年老或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得不到保障。革命根据地皖赣和苏皖边区人民政府立过一些保险福利规定,保障了革命根据地工人的切身利益。
建国后,工人的保险福利得到根本改善。企业实行劳动保险。全民所有制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省制定的相应政策,职工生、老、病、死、伤、残、医,按照规定,从国家和单位获得一定的物质帮助。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其他企业根据经济条件,自行规定。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和地方自办、联办集体福利事业,兴建职工食堂、职工住宅、托儿所、幼儿园、图书室、文娱体育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建立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和探亲假、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房租补贴等福利补贴制度。这都起到减轻职工经济负担,方便职工生活,增进职工身体健康,有利于生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职工保险福利事业受到干扰、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保险福利事业得到恢复、发展。劳动保险制度改革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网络,实行适应商品经济的多形式、多层次劳动保险,实行待业保险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在劳动合同制工人中实行积累式养老保险金制度。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增建、扩建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增发职工生活福利补贴,改进职工生活服务方式,职工享受的福利项目和范围不断扩大。保险福利管理逐步趋向社会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