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构 成
(一)民族构成
民族成分以汉族为主,其次为回族。据1953年6月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730703人,其中汉族718282人,占总人口的98.3%。回族12421人,占总人口的1.7%。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644575人,其中汉族631537人,约占总人口的97.98%;回族13034人,约占总人口的2.02%;壮族2人;苗族1人;维吾尔族1人。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汉、回、蒙古、壮、满和日本大和民族等6个民族。其中汉族1044739人,约占总人口的97.96%;回族21717人,约占总人口的2.04%;蒙古族2人;壮族10人;满族1人;日本大和民族加入中国籍的1人。
(二)年龄及性别构成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当地分年龄组的人数如下表:
据上表可知,当地少年人口率(0至14岁人口与总人口之比)32.71%,劳动年龄人口率(年满16岁至59的男性人口、年满16岁至54岁的女性人口总数与总人口之比)为50.14%,老化率(65岁以上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为4.3%,少年儿重负担系数(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5.24%,老年负担系数(劳动人口与少年儿童的比例),为8%,人口老化系数(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之比)为13.17%。当地人口男性略多于女性,0至29岁的人口中,男性居多,30~34岁的人口中,女性居多。35~49岁的人口中,男性仍多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人口超过男性。且年龄越大,女性比例越大。在90岁以上的167人中,男性27人,占总数的16.17%;女性140人,占总人数的83.83%,大大超过了男性。
(三)文化构成
建国前,除少数富家子女上学外,绝大多数贫苦农民和市民都无力读书。目前文盲、半文盲几乎都是中老年人。
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大力开办中小学的同时,又开办冬学、民校、夜校、职工业余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扫盲”教育,使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64年6月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44575人中,大学毕业526人,高中毕业4192人,初中毕业22665人,高小毕业42261人,初小64986人,不识字、初识字的316766人,12岁以下不在校儿童184333人,1978年以后,政府采取“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夜大学”、“代培”等多种方人,发展教育事业,使人口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1066480人中,有6岁及6岁以上人口929165人,其中大学结业981人,大学肄业或在校65人,高中30130人,初中142684人,小学278520人,文盲、半文盲476785人,每千人中拥有大学毕业生0.92人,大学肄业或在校0.06人,高中毕业生28.22人,初中毕业生133.85人,小学毕业生261.08人。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为763089人,其中男378643人,女384626人;文盲、半文盲为402026人,其中男127605人,女274421人,占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的52.6%;文盲、半文盲中男占33.7%,女占71.35%。
(四)姓氏构成
亳州处中原要冲,历史上商业贸易较为发达,故各地客商和其他人士,移居者颇多,姓氏繁杂,本地姓氏和外地姓氏难以分辨,且有不少罕见姓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295个单姓,5个复姓,按笔划顺序为:
乙丁卜刁万马于王尤卞专火方丰牛韦邓尹支孔车毛计玉司甘代今田石龙申皮卢史左冯包叶丘白冉宁闪仕年关乔任权曲边刘齐江庄安吉邢仲牟巩许孙朱米华伍师观许伊汝向毕吕池汤冷连余祁辛汪花怀芮时严肖社苏闵阮谷宋何李吴狄佟应沈完邰沙纪兵轩许邢张武浅陆陈金印罗邪房易林孟季苑苗苟屈周和卓杨明庞官宛邹单宗范尚岳辛国邸赵骆洪茹娄柯侯修贺姚贵段钟租南施柏俞荣闻祝姜秋哈信袁项郁郑胡郎席费胥种宫莫郝聂顾桂原姬郜柳贾夏钱殷徐高唐褚梁耿筑翁奕党涂鸭晁秦崔查海陶寇倪游黄曹盛龚章康戚常盖宿阎减逯虎屠符鹿商彭葛靳程温景锁梅董韩瑞甄缑谢曾童焦傅鲁舒槐蔡路雷随楚詹窦雅裘蒯慈鲍解皆满慕裴谭嘉简管廖熊潘樊燕颜薛廉赫霍薄穆鞠魏籍戴操阚憨欧阳夏侯赫连皇甫端木
由于家族原因,同姓居住比较集中,当地有“南李、北孙、东马、西杨”之说。李姓多分布在赵桥、十河一带,孙姓多分布在芦庙、张集一带,马姓多分布在大寺、十九里一带,杨姓多布在十九里集以北和十八里一带,蒋姓多分布在城父一带,修姓多分布在油河、三官一带;尹姓多分布在双沟一带,张、王、刘等姓在全市分布很广,较为分散。
(五)职业、行业构成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各行各业人口总计567952人,其中男291912人,女276040人。按职业分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4107人,其中男9863人,女4244人;国家机关、党组织、企事业负责人3359人,其中男3057人,女302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097人,其中男2766人,女331;商业工作人员6058人,其中男3305人,女2753人;服务性工作人员3826人,其中男2428人,女1398人;农、林、牧、渔劳动者523347人,其中男262041人,女261306人;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15779人,其中男10044人,女5735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229人,其中男155人,女74人。
职业类别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人数最多,其次是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按行业分类:农、牧、林、渔业523347人,占在业总人口的92.14%,其中男262041人,女261306人;矿业及木材采运业16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03%,其中男12人,女4人;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5%,其中男230人,女52人;制造业11498人,占在业总人口2.02%,其中男6761人,女4737人;地质勘探普查业男1人;建筑业1236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22%,其中男1031人,女205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3510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62%,其中男2451人,女1059人;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1055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86%,其中男6597人,女3955人;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1399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25%,其中男892人,女507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240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42%,其中男1557人,女845入;教育。文化艺术事业1007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77%,其中男7316人,女275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89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16%,其中男57人,女32人;金融、保险业623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11%,其中男461人,女162人;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2913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51%,其中男2503人,女410人;其他行业1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02%,其中男8人,女4人。
职业类别中,从事农、牧、渔业人数最多,其次为制造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教育、文化艺术事业、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人员。
民族成分以汉族为主,其次为回族。据1953年6月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730703人,其中汉族718282人,占总人口的98.3%。回族12421人,占总人口的1.7%。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644575人,其中汉族631537人,约占总人口的97.98%;回族13034人,约占总人口的2.02%;壮族2人;苗族1人;维吾尔族1人。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汉、回、蒙古、壮、满和日本大和民族等6个民族。其中汉族1044739人,约占总人口的97.96%;回族21717人,约占总人口的2.04%;蒙古族2人;壮族10人;满族1人;日本大和民族加入中国籍的1人。
(二)年龄及性别构成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当地分年龄组的人数如下表:
据上表可知,当地少年人口率(0至14岁人口与总人口之比)32.71%,劳动年龄人口率(年满16岁至59的男性人口、年满16岁至54岁的女性人口总数与总人口之比)为50.14%,老化率(65岁以上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为4.3%,少年儿重负担系数(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5.24%,老年负担系数(劳动人口与少年儿童的比例),为8%,人口老化系数(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之比)为13.17%。当地人口男性略多于女性,0至29岁的人口中,男性居多,30~34岁的人口中,女性居多。35~49岁的人口中,男性仍多于女性。50岁以上,女性人口超过男性。且年龄越大,女性比例越大。在90岁以上的167人中,男性27人,占总数的16.17%;女性140人,占总人数的83.83%,大大超过了男性。
(三)文化构成
建国前,除少数富家子女上学外,绝大多数贫苦农民和市民都无力读书。目前文盲、半文盲几乎都是中老年人。
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大力开办中小学的同时,又开办冬学、民校、夜校、职工业余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扫盲”教育,使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64年6月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644575人中,大学毕业526人,高中毕业4192人,初中毕业22665人,高小毕业42261人,初小64986人,不识字、初识字的316766人,12岁以下不在校儿童184333人,1978年以后,政府采取“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夜大学”、“代培”等多种方人,发展教育事业,使人口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1066480人中,有6岁及6岁以上人口929165人,其中大学结业981人,大学肄业或在校65人,高中30130人,初中142684人,小学278520人,文盲、半文盲476785人,每千人中拥有大学毕业生0.92人,大学肄业或在校0.06人,高中毕业生28.22人,初中毕业生133.85人,小学毕业生261.08人。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为763089人,其中男378643人,女384626人;文盲、半文盲为402026人,其中男127605人,女274421人,占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的52.6%;文盲、半文盲中男占33.7%,女占71.35%。
(四)姓氏构成
亳州处中原要冲,历史上商业贸易较为发达,故各地客商和其他人士,移居者颇多,姓氏繁杂,本地姓氏和外地姓氏难以分辨,且有不少罕见姓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295个单姓,5个复姓,按笔划顺序为:
乙丁卜刁万马于王尤卞专火方丰牛韦邓尹支孔车毛计玉司甘代今田石龙申皮卢史左冯包叶丘白冉宁闪仕年关乔任权曲边刘齐江庄安吉邢仲牟巩许孙朱米华伍师观许伊汝向毕吕池汤冷连余祁辛汪花怀芮时严肖社苏闵阮谷宋何李吴狄佟应沈完邰沙纪兵轩许邢张武浅陆陈金印罗邪房易林孟季苑苗苟屈周和卓杨明庞官宛邹单宗范尚岳辛国邸赵骆洪茹娄柯侯修贺姚贵段钟租南施柏俞荣闻祝姜秋哈信袁项郁郑胡郎席费胥种宫莫郝聂顾桂原姬郜柳贾夏钱殷徐高唐褚梁耿筑翁奕党涂鸭晁秦崔查海陶寇倪游黄曹盛龚章康戚常盖宿阎减逯虎屠符鹿商彭葛靳程温景锁梅董韩瑞甄缑谢曾童焦傅鲁舒槐蔡路雷随楚詹窦雅裘蒯慈鲍解皆满慕裴谭嘉简管廖熊潘樊燕颜薛廉赫霍薄穆鞠魏籍戴操阚憨欧阳夏侯赫连皇甫端木
由于家族原因,同姓居住比较集中,当地有“南李、北孙、东马、西杨”之说。李姓多分布在赵桥、十河一带,孙姓多分布在芦庙、张集一带,马姓多分布在大寺、十九里一带,杨姓多布在十九里集以北和十八里一带,蒋姓多分布在城父一带,修姓多分布在油河、三官一带;尹姓多分布在双沟一带,张、王、刘等姓在全市分布很广,较为分散。
(五)职业、行业构成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各行各业人口总计567952人,其中男291912人,女276040人。按职业分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4107人,其中男9863人,女4244人;国家机关、党组织、企事业负责人3359人,其中男3057人,女302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097人,其中男2766人,女331;商业工作人员6058人,其中男3305人,女2753人;服务性工作人员3826人,其中男2428人,女1398人;农、林、牧、渔劳动者523347人,其中男262041人,女261306人;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15779人,其中男10044人,女5735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229人,其中男155人,女74人。
职业类别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人数最多,其次是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按行业分类:农、牧、林、渔业523347人,占在业总人口的92.14%,其中男262041人,女261306人;矿业及木材采运业16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03%,其中男12人,女4人;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5%,其中男230人,女52人;制造业11498人,占在业总人口2.02%,其中男6761人,女4737人;地质勘探普查业男1人;建筑业1236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22%,其中男1031人,女205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3510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62%,其中男2451人,女1059人;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1055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86%,其中男6597人,女3955人;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1399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25%,其中男892人,女507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240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42%,其中男1557人,女845入;教育。文化艺术事业1007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1.77%,其中男7316人,女275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89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16%,其中男57人,女32人;金融、保险业623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11%,其中男461人,女162人;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2913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51%,其中男2503人,女410人;其他行业12人,占在业总人口的0.002%,其中男8人,女4人。
职业类别中,从事农、牧、渔业人数最多,其次为制造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教育、文化艺术事业、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