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天然水产
全县共有可利用河流水面3.8万亩,有池塘6000余个,水面约1.3万亩,天然水产资源丰富。1949年,天然水产生产量42万斤。1962年为45万斤。1972年为54.25万斤。1986年达到104万斤,占全部水产量的三分之一。
水生动物境内共有鱼类50种以上,隶属7个目15个科36属。即:鲱形目的银鱼科、鲱科,鳢形目的鳢科,颌针目的针鱼科,鳗鲡形目的鳗鲡科,驴形目的科、鲶科等。在全境水域中以鲤科的群种所占比重最大,约有32种,占总数量的60.4%。其次鳅科3种,占总数量的5.6%。其他还有鲫鱼、鳖、泥鳅、黄鳝、虾、蟹、青蛙等。浮游动物的分布较广且丰富,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要种类,枝角类、挠足虫类数量较少。原生动物占总数的80%,占生物量的14.12%。其他优势种群为变形虫、焰毛虫、球形沙壳虫、斜口三足虫等。底栖动物在河、沟内以蚬、螺的比重较大,水蚯蚓、摇蚊幼虫大量繁殖,为青鱼、鲤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水生植物及微生物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8种,分属18个科,其中水生类21种,湿生类7种,河道内有马来眼子草、苦草、菹草、茨藻等优势种群。在池塘、沟河中和洼地种有菱、藕、芦苇、薄草、荻柴等。境内共有浮游植物19个属22个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种群。
(二)人工养殖
建国前,农家大都利用房前屋后的沟、坑、塘自繁自养鲤鱼等。1949年,水产养殖量为10000斤。1957年,开始大面积放养鱼苗,投放鱼苗34万尾,放养水面2000亩。全年水产养殖量12000斤。1958年,在三官建立了大型鱼苗繁殖场,其他13个公社也建立了小型鱼场。当年孵化鲤鱼苗837万尾,放养水面2.121万亩,投放鱼苗957万尾。1962年,养殖水面1624亩,养殖量为18000斤。1966年,三官鱼苗场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不仅自给,还支援了山东、河南等省鱼苗生产。1967年,从凤台焦岗湖引进三角蚌2000只,接种珍珠800只,放养3年后产珍珠85斤,后因质量差而停育。1972年,开展了河道养鱼,国家拨款50万元,分别在双沟、十河、大杨、观堂、十八里、沙土6个渔民陆地定居点成立渔业大队,开挖5个鱼塘30亩,在水位稳定的5000亩河道上拦网养鱼,投放鱼种250万尾。这一年,全县人工养殖水面扩大到12000亩,其中鱼种塘50亩。同年从上海崇明引进蟹苗120斤,投放在油河、赵王河、急三河道等水域,当年捕捞最大个体0.3斤。1973年春,双沟渔业队引进尼罗罗非鱼10万尾,放养在油河支流中,当年捕捞300斤,最大个体0.3斤。后因无越冬设备,全部冻死。是年全县共放养鱼种376万尾,培育鱼种396万尾,人工繁殖鱼苗400万尾。1980年后,在洪河、油河、宋塘河、赵王河、急三道河、龙凤新河、清水河、大观河都建起了拦网设备,投放大规格鱼种。1981年春,从合肥引进杂交鲤鱼4万尾,日本大阪鲫鱼8万尾,售给群众放养。1982年以来,政府为支持“两户一体”(即养鱼专业户、重点户、联合体)的渔业生产,投放无息贷款10万元。到1985年全境放养水面3.55万亩,其中拦河放养2.31万亩,年总产量40万斤。1986年,放养水面达到35094亩,其中鱼种池面积253亩,全年放养人工孵化鱼苗5252万尾,产鱼种2500万尾,全具出现养鱼专业户331户。同年,推广网箱养鱼,进一步开发了水面资源。
(三)捕捞
建国前,渔民的捕鱼工具,主要有围网、撒网、罩、扒网、拖网和鱼鹰。计有小舟、小船30余只,破旧鱼网500条,捕捞量较小。1949年,全县水产量为42万斤,实现产值9.76万元。建国后,各种捕捞鱼具大量增加,捕捞量逐渐加大。1956年,捕捞量达到46万斤。此后因自然灾害严重,捕捞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仅有22.6万斤。1963年恢复到46万斤。之后,由于放养、管理不善,有捕无养,1966~1970年,产量逐年下降。1977年,全县共有渔船222艘,全年捕鱼38.6万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落实了“以养为主”的渔业方针,调动了农民养鱼积极性,捕捞量提高。1980年后,成鱼捕捞量上升到154.6万斤,产值达20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1983年,全县从事渔业生产的共有7个大队327户1278人,直接捕捞鱼类160.6万斤,虾类1.52万斤,蟹类0.08万斤。1986年,6个渔业生产行政村拥有机动渔船75艘。当年全市全年捕捞水产品330万斤,其中天然水产104万斤,养殖水产226万斤,实现产值250万元。
下一篇:第八节 副 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