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集市分布
专业市场分布亳州布匹、衣帽、中药材、金融、京广杂货、粮食、皮革、牲畜等专业市场形成于明清时期,大多集中在城区北关。
亳州市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供应统计表(1949~1986)

建国初期,商业市场仍集中在北关。白布大街为布匹市场;爬子巷为中西药市场,里仁街为中药材市场,打铜巷为五金制品市场,南京巷为杂货市场,老花市、铁果巷为干果、土产市场,致和街为绸织市场,竹本市场位于涡河南沿;东关、西关、南关、大隅首有蔬菜、柴草市场;南关、西关又有牲畜交易市场。各业市场大部分依托店铺门面临街经营,蔬菜、柴草市场均在街道两旁,牲畜交易市场设在空闲地。
1964年4月,城关市场进行了调整,分为北关、城里两大片。北关片:小百货市场设在爬子巷、南京巷,鸡鱼肉市场设在干鱼市、德振街,青菜市场设在纯化街,猪羊市场设在神路巷,干果市场设在铁果巷、姜市街,杂货市场设在席市街,铁货市场设在来凤街,竹条货市场设在致和街,木器市场设在席市街。城里片:第一青菜及肉市场设在胜利剧院门口,第二青菜及肉市场设在大隅首;第一粮食市场设在大寺巷口,第二粮食市场设在南门大街,第三粮食市场设在东顺城街北头。1968年,商业市场大部分自动迁到东方红马路两旁,路北为小百货、小杂货市场,路南为小铁货、条货、芦席市场。蔬菜、瓜果市场设在县医院门口,蔬菜及家禽市场设于丁家坑、东环城马路、东胜街、交通街。是时,城关市场交易都在露天中进行,为门外店、店外摊,满街设摊,随摆随收。1982年,县工商局在东环城路建100余米长钢筋架、石棉瓦顶棚市场。1983年,在环城东路北端建工业品、小商品市场,以经销成衣为主、小百货为辅,经营者157户197人。农村54个集镇也建立了108个专业市场。1984年新开专业市场17处,其中有光明街铁货市场,问礼巷、爬子巷的青菜市场,小牛市的修补市场,新街的小百货市场,东环城路的粮食市场,亳州剧场两侧及涡北、汽车站的小吃市场,涡北的猪羊、秧苗市场,东环城路的编织家具市场等。同年,县工商局拨款1.8万元,个体户集资7.02万元,在亳州路建专业市场268平方米,设有豆制品市场、肉食市场、日杂市场、小吃市场。1985年,县工商局拨款15万元在城东门里兴建中药材专业市场,面积1.82万平方米。同年,亳州东路的瓜子水果摊、纸烟摊、茶水摊、熟菜摊、修理摊、画书摊等安装售货棚,商贩有了固定经营点。至1986年,城关共有大小专业市场17个,其中室内市场4个,面积506.1平方米,顶棚市场5个,面积1210平方米,其他2.72万平方米。这一年,集市贸易成交额约7800多万元。
乡村集市分布明嘉靖年间,亳州较大的集市有州城、泥台店、沙土、义门(现属涡阳县)、油河、立德、古城、五马沟等35个。清顺治年间,共有集市39个;乾隆年问共有集市64个;道光年间,增至95个;咸丰、同治年间,因战乱及部分区域划归涡阳县,集数减少;光绪年间,有集市83个;民国时境内集市仅存54个。建国后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集市常有变化。1984年,境内有集市54个。集市分布西部、北部较少,东南部、南部较密。为运输货物和贸易的需要,大多集市濒临河道,沿涡河两岸的集市有安溜、十八里、十九里、大寺、丁固、沙土;沿宋塘何两岸的集市有十河、双沟、淝河;沿龙凤新河两岸的有赵桥、油河、铁佛寺、古城、龙德。较大集市有十八里、双沟、淝河、店集、古城、油河、铁佛、观堂等。
(二)集市交易
亳州农村集市大部分按农历日期隔日逢集(逢单或逢双),县城为天天逢集。城关专业市场及集市贸易以农副产品为大宗,上市工业、手工业产品有丝绢、布匹、绸缎、鞋帽、盐糖烟酒、日杂、窑货、小五金、小百货等。建国后,工业品上市量增加。1951年,城乡集市上市的品种有丝棉、皮毛、牲畜、竹木、粮油、国药、烟叶、窑货、柴草、水产品、瓜果蔬菜、小五金、小百货和部分日用工业品。同年,在集市上市商品中,花纱布类成交3.8万尺,小麦1540万斤,大米42.5万斤,小米37.197万斤,红粮1486万斤,杂粮296万斤。1952年7月29日至8月4日,当地利用农历六月十七日城隍庙会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参加物交会的有上海、天津、广州、西安、莒县、滕县、济宁、淮阳、郑州、郸城、商丘、鹿邑、太和、阜阳、临泉、涡阳等地客商,购销总额266亿元(人民币旧币)。这年,双沟、十河、芦庙相继利用古庙会召开物资交流大会。是年,城乡共举办中级物交会2次,初级物交会10次,总成交金额490余亿元(人民币旧市)。1953年,禁止个人经营和贩卖粮食、棉布、油脂、土糖、土纸、牛、猪、粉丝、土布、土纱、元竹、木材、白芍、烟叶;城乡集市上市品种为小土特产品,有鸡鸭鱼、蔬菜、柴草、小五金、小百货等。1961年,城关利用薛阁农历九月十九日庙会召开骡马物资交流大会,会期3天,销售额达34.03万元。1963年夏季,大雨成灾,市场商品上市量锐减,城关灾前小麦日上市量6000~8000斤,斤价0.32~0.35元;灾后小麦日上市量1500~2000斤,斤价0.5~0.55元。这一带城乡集市贸易总额3553万元,其中,私人贸易成交额1695万元,农民互相调剂1226万元,城镇居民购买成交374万元。1964年,粮食日上市3.4万斤,斤均价0.25元,油0.69万斤,斤均价0.35元,浮动幅度10~15%,集市贸易总额4888万元。1968年4月1日起,城乡集市严禁粮、油、棉、烟、麻、纱、布等国家统购派购物资上市,农村社员一律不准经商。1977年,十河集进行集期改革试点,将隔日集改为5日一集,因居民不习惯,上集人数大幅度减少而作罢。1980年,城乡集市开放,上市品种有粮食、猪羊、蔬菜、禽蛋、牲畜、木材、中药材、家具、布匹、日用工业品等,集市贸易成交额3852.15万元。1981年,集市交易成交额为7896万元。1982年,城乡集市允许油料、棉花上市。1983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为5252万元。城关秋季物交会日上市人数达30万人次。1984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8900万元。1985年,钢材、煤炭、水泥等生产资料允许上市;1986年,全市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增加到10646万元。
亳州市城乡部分集市统计(198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