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清绿营兵亳州营把总、外委驻蒙城。嘉庆十二年(1807年),颍州府所驻绿营兵由亳州营颍州汛改为颍州营,游击驻颍州府,负责防守阜阳县、蒙城县两地方,在蒙城县驻四汛:蒙城汛、西阳集汛、双涧集汛、雉河集汛。中军守备驻蒙城,管辖阜、蒙等汛和所有原驻蒙城、宿州把总、外委,4汛共有弓箭兵76名,鸟枪兵93名,计169名,咸丰十年(1860年),奉令裁撤。同治四年(1865年),四汛募补弓箭兵29名,鸟枪兵32名,计61名。同治六年正月,战兵募补三成,守兵足额。同治八年,西阳、雉河两汛拔归涡阳龙山营。原西阳汛绿营兵调驻县城东南90里之枣木桥。蒙城县境尚驻3汛:蒙城汛、双涧汛、枣木桥汛,绿营兵127名。宣统年间(1909—1911年),绿营全裁。
民国2年(1913年)11月,倪嗣冲所部清武卫右军中路二营进驻县城。民国3年,武卫右军第五路一营驻大兴、三义一线,镇压孟兆贵义军,4年冬调往蚌埠。民国7年3月,新编安武军1个营驻县城僧王府,为期年余。
民国14年,奉系军阀姜登选任安徽军事督办,所部毛思忠、毛思义两个团驻蒙城,抢购商品,欺压商民。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组织浙闽苏皖赣联军驱奉,该两团被编入奉军第十二军调往东北。
民国16年10月,国民党第十九军六师十一团一营进驻县城,次年2月,在部队里建立中共蒙城县委,月余北上。秋,国民党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骑兵第二师(师长张励生)1个营驻蚕桑学校。民国19年冬,国民党军河南省新编二十师(师长王泰)驻蒙怀公路沿线,抢劫车铺、布店。民国28年春,豫皖鄂边区第十一游击纵队(第三区专员李盛宗兼司令)1000余人,驻县城至小涧沿涡一线。第十四游击纵队(司令盛子瑾后马馨亭)1000余人,驻双涧至马沟沿涡一线。冬,安徽保安六团(团长姚治田)驻城东六里王庄,次年春活埋中共党员杨子仪等4人,后调出。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为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以该纵队四旅(旅长刘震)驻顺河、罗集一线,五旅(旅长滕海清)驻龙亢、板桥到曹市集一线。9月,纵队司令部和特务团(团长程志远)进驻移村。冬,国民党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八师(师长马彪)进驻乐土、顺河一带,师部驻陆瓦坊。民国30年3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四师(简称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国民党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二十一师(师长侯镜如)进驻董集、望疃、丹凤一带,一四二师(师长傅立平)进驻顺河集一带,向新四军第四师步步逼近。5月,新四军四师转移至津浦路东。民国31年,国民革命军九十二军在辛集同日军作战失利后调往山东省,五十五师(师长李守正)进驻县城。民国33年夏,国民党军队暂一军(军长王毓文)、三十师(师长洪显成)进驻阜蚌公路沿线,三十三师(师长段海洲)驻县城以北。省保安三团(团长葛昆山)驻三义。10月,暂一军北犯永城新四军四师,被四师歼灭。第十战区(原豫皖鄂边区)第十一游击纵队由小涧调驻三义。11月,新四军四师九旅(旅长滕海清)驻小涧王楼休整。次年春,国民党十战区第六游击纵队(司令兼宿涡蒙联防指挥部指挥官蒋新纯)驻李公祠和三报司街,冬调出。民国党团防区部队进驻李公祠。
民国37年1月,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六旅一团团部驻县城大夫第(卫生局宿舍院及其以北),县城、双涧、望疃各驻一个营。6月,调往豫东。
民国38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王近山)驻蒙休整,不久南下渡江。1950年2月,蒙城县大队整编为阜阳军分区警备六营,驻蒙扩编,不久调出。1957年秋,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进驻尖山。1967年秋,人民解放军十二军(6408部队)代管之安徽省军区独立一师一团(6375部队)驻蒙“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1973年调出。
上一篇:第一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