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境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其中著名的有沿涡河两岸的蝉蜕和沿芡河两岸以及湖洼地区的半夏,每年都有大宗出口。建国后,经过野外考察,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药材100余种。县药材收购部门每年收购外销的有蝉蜕、半夏、鳖甲、全蝎、菟丝子、白扁豆、桑椹子、芡实、蛇蜕、桑螵蛸、枸杞子、土元、王不留行、刺猬皮、蜂房、车前子、蟾酥、白茅根、苍耳子、柿蒂、苦楝子、蒺藜、蒲公英、茵陈、桑叶、芫荽子、鹅不食草、苏叶、葛根、葛花、婆婆草(鬼针草)、野生地、野荞麦、大麻仁、牵牛子、赤小豆、冬瓜子、杏仁、槐米、铁苋菜(小红孩、麻母鸡棵)、蚕砂、夏枯草、紫花地丁、丝瓜络等50多种。1956年,县收购价值8000元的中药材。1959年,在城西六里白庄建药材培植场。先后从外地引种成功的有白术、玄参、北沙参、太子参、白芍、川弓艹、川楝、杜仲、黄柏、百合、山楂、石斛、丹参、丹皮、甘草、南星、穿心莲、麦门冬、白菊花、苏薄荷、白芷、牛子、连翘、草决明、枳壳等30多种。野生改家种的有半夏、青木香、香附、生地等近10种。1984年,收购中药材价值52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