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志·劳动志》的编纂工作,开始于1985年。曾成立编纂委员会,确定编辑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后因编纂任务调整等原因一度中断。1991年10月又重新起步,成立劳动志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组织编纂人员学习修志知识,走访省直有关厅、局,到邻省劳动部门考察修志工作情况,邀请省志办的同志进行专题辅导,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修志工作的认识。1991年末形成编纂总体规划,提请编委会讨论通过。对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步骤、人员分工、体例规范、措施要求等统一了认识。
1992年初,按各处、室及局属二级机构现行业务范围,拟定了收集资料篇目,提出了收集资料的方法要求。为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明确分工局志办负责收集建国前的资料,各处、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建国后的资料,实行局志办和各处、室责任包干制。各处、室收集的资料经整理登记后,由局志办统一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处、室给予物质奖励。采取全局动员,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工协作的方法,广泛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到1992年底,共收集到建国前的资料800多份,约500万字;建国后的资料9000多份,约2000万字。收集的资料主要来自省劳动局档案室和省档案馆,部分来自省图书馆、省志办资料征集处、省政协文史资料室和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
1993年初,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了撰写资料长篇的篇目。是年底基本完成资料的分类整理、考证补充、登记建卡、长篇撰写及初稿篇目大纲的拟定。初稿篇目经省志办同意后,1994年开始撰写初稿。经过编辑人员分头起草,局志办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主编审定。到1995年底,在约150万字资料长篇的基础上,三易其稿,形成近80万字的初稿。1996年上半年又进一步征求业务处、室的意见,并按照省志的体例规范要求,进行了两次较大修改,形成约60万字的评议稿。1996年下半年先后召开由历任老局长、老处长、50年代以来长期在省劳动局工作的老同志及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参加的志稿评议会。根据评议会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类整理、补充修改。到1996年12月经编委会审定,完成送审稿。
《安徽省志·劳动志》编纂成书,是省劳动局党组关心重视,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编纂处帮助指导,省劳动局各处、室大力支持及编辑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5年来,省劳动志编委会及办公室,严格按照编纂规划,一个阶段抓一个重点,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动工作。编辑人员不辞辛苦、乐于奉献,专心致志,甘愿从事这份辛苦、艰苦、清苦,但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各处、室及二级机构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冯铗中、魏德珍、朱正昌、白鸿志、周滨峡、姜岳峰、吴立勋、黄新华、凌盛风、范连瑞、刘效华、杨森、张景华、张平铭、赵春桥、杨林、彭海青、鲍雄义、蒋福明、周翔、梁华玉、陈志、刘良华、张华兵、赵翠云等积极参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及长篇撰写,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省劳动局办公室、工资研究所、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协助打印、装订志稿。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劳动工作牵涉面广、时间长、变化大、资料散佚,编辑人员水平有限,《劳动志》的编写又无先例,因此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方批评指正,并对参与、支持编纂工作的有关单位和同志们深表感谢。
编者
1996年12月
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编纂处校对:目录、概述1~55页吴良琴;56~122页严希;123~193页钱金喜;194~251页曹秀珍;252~315页胡正良;316~348页宫为之;349~380何静恒。校核万洪翘、梅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