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土壤 植被
土壤
县境土壤发育,为全新统中段青黄、杂色、褐黄色亚粘土。最初富含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被淋冲至底层,加之地下水的影响,形成“砂石土层”。经草甸潜育化过程,又形成腐泥状“黑土层”,称为“砂礓黑土”。12世纪后,黄河泛滥,南侵入县境,经长期淤积,在河岸形成沙;远离河岸为棕红色亚粘土、黄潮土;在黄潮土和砂礓黑土之间,又有一淤黑土过渡带。
70年代至80年代初,县农业部门组织力量,调查全县土壤种类及各种养分的含量。全县土壤分三大类,适合于种植麦、豆、花生、烟草等作物。因当时未曾设乡,县境各类土壤分布情况仍按公社划分。
一、砂礓黑土,包括黑土、黄土、青白土、砂礓土、淤黑土、山淤黑土、白碱土7个土属,总面积2000395亩,占全县耕地的82.9%弱,分布在:
店集区的店集、宋牌坊、天庙、临湖、高公公社。
公吉寺区的公吉寺、犁耙、姜大、王楼公社。
双庙区的双庙、丰集、胡硷、楚店、王桥、十里丁公社。
高炉区的蒙关、郭寨公社部分地区。
标里区的刘竹、郭营、孙店公社和花沟公社小部分地区。
青疃区的青疃、殷庙、蒋瓦房、马店、王窑、刘村公社。
曹市区的高长营、曹市、辉山、顺河公社的小部分地区。
石弓区的大寺、石弓两公社的小部分地区。温庄、丹城公社的大部分地区。
新兴区的重兴、新兴、大曹公社。
龙山区的刘店、龙山、焦楼、赵庄公社。
二、黄潮土,包括淤土、两合土、沙土3个土属。总面积413455亩,占全县耕地的17.1%,分布在:
义门区的义门镇、义门、程楼、赵屯、邓楼、陈大公社。
城关镇的城南公社。
城郊区的张老家、河套、闸北、城西、马寨公社和大王、五里湾公社的部分地区。
高炉区的赵窝、西阳公社和高炉、郭寨、蒙关公社的部分地区。
龙山区的樊桥、赵庄公社的小部分地区。
三、褐土,仅有山红土一个土属。总面积466亩,占全县耕地的0.02%,分布在涡河以北的7座山丘附近。
县境各种土层养分含量表
植被
县境植被,解放前除麦、豆等农作物及树木外,尚有茴草、芦苇等,覆盖率不详。本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红芋面积扩大。70年代后,小麦种植面积渐增。每年春夏,县境植被覆盖率约80%;至秋种前后,降为20%左右;秋末,小麦出土,覆盖率为上升,约30%。
林木覆盖以桐、椿、榆、楝、杨、柳为主,计50余个树种。1981年覆盖率为6.1%,1984年增至13%。
涡阳县土壤分布图
县境土壤发育,为全新统中段青黄、杂色、褐黄色亚粘土。最初富含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被淋冲至底层,加之地下水的影响,形成“砂石土层”。经草甸潜育化过程,又形成腐泥状“黑土层”,称为“砂礓黑土”。12世纪后,黄河泛滥,南侵入县境,经长期淤积,在河岸形成沙;远离河岸为棕红色亚粘土、黄潮土;在黄潮土和砂礓黑土之间,又有一淤黑土过渡带。
70年代至80年代初,县农业部门组织力量,调查全县土壤种类及各种养分的含量。全县土壤分三大类,适合于种植麦、豆、花生、烟草等作物。因当时未曾设乡,县境各类土壤分布情况仍按公社划分。
一、砂礓黑土,包括黑土、黄土、青白土、砂礓土、淤黑土、山淤黑土、白碱土7个土属,总面积2000395亩,占全县耕地的82.9%弱,分布在:
店集区的店集、宋牌坊、天庙、临湖、高公公社。
公吉寺区的公吉寺、犁耙、姜大、王楼公社。
双庙区的双庙、丰集、胡硷、楚店、王桥、十里丁公社。
高炉区的蒙关、郭寨公社部分地区。
标里区的刘竹、郭营、孙店公社和花沟公社小部分地区。
青疃区的青疃、殷庙、蒋瓦房、马店、王窑、刘村公社。
曹市区的高长营、曹市、辉山、顺河公社的小部分地区。
石弓区的大寺、石弓两公社的小部分地区。温庄、丹城公社的大部分地区。
新兴区的重兴、新兴、大曹公社。
龙山区的刘店、龙山、焦楼、赵庄公社。
二、黄潮土,包括淤土、两合土、沙土3个土属。总面积413455亩,占全县耕地的17.1%,分布在:
义门区的义门镇、义门、程楼、赵屯、邓楼、陈大公社。
城关镇的城南公社。
城郊区的张老家、河套、闸北、城西、马寨公社和大王、五里湾公社的部分地区。
高炉区的赵窝、西阳公社和高炉、郭寨、蒙关公社的部分地区。
龙山区的樊桥、赵庄公社的小部分地区。
三、褐土,仅有山红土一个土属。总面积466亩,占全县耕地的0.02%,分布在涡河以北的7座山丘附近。
县境各种土层养分含量表
植被
县境植被,解放前除麦、豆等农作物及树木外,尚有茴草、芦苇等,覆盖率不详。本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红芋面积扩大。70年代后,小麦种植面积渐增。每年春夏,县境植被覆盖率约80%;至秋种前后,降为20%左右;秋末,小麦出土,覆盖率为上升,约30%。
林木覆盖以桐、椿、榆、楝、杨、柳为主,计50余个树种。1981年覆盖率为6.1%,1984年增至13%。
涡阳县土壤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