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综述
六安城区手工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城内锡作坊制作的茶壶、茶叶瓶已随茶叶行销各地,刻版作坊已刻印出不少书籍、家谱。清代,城区手工业日渐发达,行业有雨伞、毛笔、黄烟、木器、竹器、五金、印染、榨油、酿酒、制香、制烛、刻版、粮食加工等等;手工业制品中的大红袍纸伞、六安州铁锅、六安州皮丝烟、一品斋毛笔、泰生神香、东生蜡烛都很出名,远销各地;一品斋毛笔且被南洋劝业会(工艺品赛会)评为一等工艺品。民国前期,多数手工业行业仍较发达,部分行业渐趋没落,至建国前夕,有作坊店铺452家、从业人员近千人。
建国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除采取发放贷款、订货收购等方式扶持手工业者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外,还兴建了六安电厂、六安酒厂、六安茶厂、裕民烟厂、六安碾米厂等工厂,扩建了从毛坦广迁来的皖西裕民织布厂(后改名为六安胜利染织厂)。1953年起,个体手工业者通过联合经营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1957年城区已组建起2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2002人,占个体手工业者总人数的77.3%。
1958年兴建了纺织、造纸、食品、火柴、化工、农机修造等十多家工业企业,但由于发展过快,资金及原材料短缺,部分尚未建成的企业即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下马"停建。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纺织、造纸、化工、火柴等工厂才陆续复建投产。1966至1975年,城区先后兴建了无线电、印刷、制药、电机、机床、轴承、汽车齿轮、汽车改装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从而奠定了以轻纺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础。到1979年建市时,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29个,工业总产值14053万元。1980年,在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时,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关停并转了产品质量低劣、长期亏损的六安钢厂、六安糖厂、六安硫酸厂、东风炼焦厂等企业;并集中有限财力投入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突破了地产地销的传统格局,使产品行销于全国16个省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3和1984年,军工企业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和国营永达机械厂相继从岳西县迁入本市,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增强了本市工业的实力。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本市工业企业逐步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内部的多层次经济承包制;实行简政放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至1986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77个,投资总额4794万元,新增产值4375万元,利税1478万元。此外,还从国外引进板式和弯曲木家具、西服、四色胶印、汽水灌装等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以及童装、静电植绒等主要生产设备,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一期间,本市工业企业还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工业项目的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有关大、中型企业建立协作关系,1986年一年即签订了经济技术协作项目90多项(市内企业间协作项目21项)。市五金二厂、市振兴袜厂还先后与港商联营,成为本市首批中外合资企业。市被单厂与六安纺织厂联营,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市家具厂等企业组建了华丽家具集团,发挥联合经营的优势,使半成品得到很好的扩散。
至1986年底,全市共拥有纺织、机械、电子、化工、食品、五金、建材、造纸印刷、服装鞋帽等29个工业行业,35个工业小类。有街乡以上工业企业187个(全民所有制46个、集体所有制141个);其中省属企业6个、地属企业11个、市属企业170个。纺织企业11个、机械企业21个、电子企业6个、化工企业17个、食品企业28个、造纸印刷企业8个、建材企业28个、服装鞋帽企业9个、五金企业5个、其他企业54个。全市工业企业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221万元,净值16975万元。年总产值28913万元,比1979年增长1486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410元,其中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208元、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6347元。实现利润1363万元,税金1262万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50%和80%。职工343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9人,占职工总数的3.4%。拥有机械总动力9.5万千瓦。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本市街乡工业的发展。1979年,社队工业仅有粮食加工、农机具修配、建筑材料、沙石采选、铁木器具5个行业、45家企业,年产值137万元。1986年底,街乡工业发展到铁沙采选、沙石采选、非金属矿制品、建筑材料、机械、农机修配、纺织、缝纫、土特产品(精杆麻)加工、皮革皮毛、造纸及纸制品、塑料、家具沙发、食品、饮料酿酒、饲料加工、汽车修配、竹棕藤品加工等18个行业、491家企业。其中区办1个、街办41个、乡办16个、村办57个、居委会办22个、联户办25个、个体办329个。街乡工业企业年产值达100至300万元的有2家、达60万元的有8家,并且生产出一些优质产品。精华五金厂生产的圆钉远销国外,生产的3/4档齿轮加入了安徽省汽车配件公司生产集团。1986年街乡工业企业年产值3014万元,是1979年的22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4%。
建市以来,各工业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主要产品的产量较建市前有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全市获部优产品11个、省优产品32个。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电机、圆钉、镀锌铁丝、机床、毛笔、棉纱、棉布、化纤纱、化纤布、服装、针织内衣、桂花浸膏、留兰香油、荧光灯镇流器和无线电仪器等23个产品,先后出口美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瑞典、伊朗、科威特、斯里兰卡、丹麦、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
建国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除采取发放贷款、订货收购等方式扶持手工业者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外,还兴建了六安电厂、六安酒厂、六安茶厂、裕民烟厂、六安碾米厂等工厂,扩建了从毛坦广迁来的皖西裕民织布厂(后改名为六安胜利染织厂)。1953年起,个体手工业者通过联合经营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1957年城区已组建起2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2002人,占个体手工业者总人数的77.3%。
1958年兴建了纺织、造纸、食品、火柴、化工、农机修造等十多家工业企业,但由于发展过快,资金及原材料短缺,部分尚未建成的企业即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下马"停建。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纺织、造纸、化工、火柴等工厂才陆续复建投产。1966至1975年,城区先后兴建了无线电、印刷、制药、电机、机床、轴承、汽车齿轮、汽车改装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从而奠定了以轻纺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础。到1979年建市时,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29个,工业总产值14053万元。1980年,在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时,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关停并转了产品质量低劣、长期亏损的六安钢厂、六安糖厂、六安硫酸厂、东风炼焦厂等企业;并集中有限财力投入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突破了地产地销的传统格局,使产品行销于全国16个省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3和1984年,军工企业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和国营永达机械厂相继从岳西县迁入本市,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增强了本市工业的实力。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本市工业企业逐步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内部的多层次经济承包制;实行简政放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至1986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77个,投资总额4794万元,新增产值4375万元,利税1478万元。此外,还从国外引进板式和弯曲木家具、西服、四色胶印、汽水灌装等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以及童装、静电植绒等主要生产设备,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一期间,本市工业企业还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工业项目的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有关大、中型企业建立协作关系,1986年一年即签订了经济技术协作项目90多项(市内企业间协作项目21项)。市五金二厂、市振兴袜厂还先后与港商联营,成为本市首批中外合资企业。市被单厂与六安纺织厂联营,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市家具厂等企业组建了华丽家具集团,发挥联合经营的优势,使半成品得到很好的扩散。
至1986年底,全市共拥有纺织、机械、电子、化工、食品、五金、建材、造纸印刷、服装鞋帽等29个工业行业,35个工业小类。有街乡以上工业企业187个(全民所有制46个、集体所有制141个);其中省属企业6个、地属企业11个、市属企业170个。纺织企业11个、机械企业21个、电子企业6个、化工企业17个、食品企业28个、造纸印刷企业8个、建材企业28个、服装鞋帽企业9个、五金企业5个、其他企业54个。全市工业企业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221万元,净值16975万元。年总产值28913万元,比1979年增长1486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410元,其中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208元、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6347元。实现利润1363万元,税金1262万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50%和80%。职工343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9人,占职工总数的3.4%。拥有机械总动力9.5万千瓦。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本市街乡工业的发展。1979年,社队工业仅有粮食加工、农机具修配、建筑材料、沙石采选、铁木器具5个行业、45家企业,年产值137万元。1986年底,街乡工业发展到铁沙采选、沙石采选、非金属矿制品、建筑材料、机械、农机修配、纺织、缝纫、土特产品(精杆麻)加工、皮革皮毛、造纸及纸制品、塑料、家具沙发、食品、饮料酿酒、饲料加工、汽车修配、竹棕藤品加工等18个行业、491家企业。其中区办1个、街办41个、乡办16个、村办57个、居委会办22个、联户办25个、个体办329个。街乡工业企业年产值达100至300万元的有2家、达60万元的有8家,并且生产出一些优质产品。精华五金厂生产的圆钉远销国外,生产的3/4档齿轮加入了安徽省汽车配件公司生产集团。1986年街乡工业企业年产值3014万元,是1979年的22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4%。
建市以来,各工业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主要产品的产量较建市前有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全市获部优产品11个、省优产品32个。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电机、圆钉、镀锌铁丝、机床、毛笔、棉纱、棉布、化纤纱、化纤布、服装、针织内衣、桂花浸膏、留兰香油、荧光灯镇流器和无线电仪器等23个产品,先后出口美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瑞典、伊朗、科威特、斯里兰卡、丹麦、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